改善人民生活的途径何在
1955-08-16李普
李普
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革命是为了什么?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幸福的生活。
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革命,要夺取和建立政权,就是为着这个目的。
怎样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伟大的目的呢?在取得了政权以后,达到这个目的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努力发展生产力,才是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的途径。
在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前,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掠夺和浪费人民劳动的成果,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破坏着已有的生产力。所以那时,我们只能首先进行政治的、军事的斗争,推翻内外反动派的统治,建立自己的致权。这一切,其实就是为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我们有了可能来直接发展生产力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的命根子。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证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建设重工业、实现工业化,是不断地、大大地、和迅速地改善人民生活的途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途径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有些人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糊涂观点。他们把重工业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立起来。他们以为,工业化的发展损害生活的利益。有些人怀疑重工业是不是搞得太多了。工业化是不是搞得太快了。当然,诸如此类的种种糊涂观念,只是零碎地个别地存在着,远没有成为系统的意见。这种情况表明这些糊涂观念的产生,主要地是由于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理解的缘故。可是如果我们加以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人之所以难于理解这个问题,完全不是偶然的。这是国家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反映。既然人民生活的改善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既然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中心环节,在如此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不打下阶级斗争的烙印。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这些糊涂观念只是模糊地个别地存在着,我们也决不能忽视而必须把它弄清楚。
计划供应是不是降低了人民的生活?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国家并没有因为强调首先集中主要力量从事重工业的建设,以便在将来从根本上大大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就以为现在完全不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就以为现在可以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的必要性。
可是有些人正是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觉:仿佛国家由于集中主要力量建设重工业,就使人民的生活降低了,仿佛重工业的建设,至少是损害了人民眼前的生活了。
这种错觉的根据是某些商品的供不应求,文教医疗设施的越来越不敷需要,以及国家对某些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有些人说:抗战以前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没有对什么东西实行过配给。那时要买什么就有什么,只要有钱总归有学校可进,看病也不要排队。现在反而要受限制,好像现在反而不如过去了。
再没有比这种认识更不合事实的了。
事实是,计划供应站没有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它对消费水平确实起了节制的作用,但那是提高中的节制,就是要使我们的消费水平不要无限制地提高,而只能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地提高。
这是不是事实呢?拿实行了计划供应的棉布来说,国家准备在一九五四—一九五五年度内供应给人民的棉布总数,比上一年度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五。食油的国内市场供应量也是增加的。粮食的计划供应量满足了人民需要,那就更不用说了。
在计划供应的定量方面,农村比城市低一些。有些地方,每个农村人口,棉布计划供应的定量只有一丈多一点,看来确实不多。但是有些人口多的家庭还用不了这么些布,而且如果以一个村子或一个乡为单位算总账,那么本年度计划供应给那个村子或者那个乡的数量,却比上一年他们实际消费的增加了。
同时还应该指出,计划供应是一个暂时的措施。只要生产发展,消费品增加到足以充分供应人民需要的程度,国家就会取消这种定量分配的办法。当然这不是短期间所能办到的事。因为粮食、油料是农产品。布匹的原料是棉花,棉花也是农产品,而农产品增产的速度在目前小农经济的情况下还是很慢的。因
此,我们不能希望粮食、油料、布匹的计划供应会很快取消。相反地,为了适应供求情况,今后几年内还有扩大计划供应范围的可能。不过所有实行计划供应的商品,随着它的生产的逐步发展,它的计划供应的定量也一定会逐步提高,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等到计划供应的定量可以提高到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的程度,就可以自由购买了,就用不着定量供应了,这个制度就会取消了。
至于某些消费资料的供不应求,某些文教设施的不敷需要,其中是存在着一个根本原因的。那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改善了。旧社会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资本家有钱,几万万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现在,那时只有少数人能够吃饱穿暖,现在几万万翻了身的劳动人民都有饭吃都有衣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解放以来是逐年提高的。一九五三年大规模建设开始以来,这种情况尤其发展得快。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年年要添制新衣,所以虽然布疋的产量增加了,布疋却还是越来越显得不够用。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学校、医院、医生、药材、戏院等等,都越来越带着供不应求的趋势。
在考察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这种总的情况,必须把握这个根本的原因,必须算总账,必须着眼于最大多数人,必须有阶级观点。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和不间断地改善人民生活?
全国解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人都可以看得见的事实。虽然如此,这些成就,我们是并不满足的。正是因为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水平,我们才这样着重于发展重工业。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消费。重工业生产的是生产资料,一般不能直接供应人民消费之用。然而,归根到底,生产资料还是为了制造消费资料而生产的。
可是有些人正是在这一点上存在着糊涂观念。他们把重工业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立起来。比如他们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比苏联当时的情况好得多了,因此大可以不必这样急于建设重工业;而且我国经过了长期的战争,现在应该给人民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现在更应该多搞一些轻工业,少搞些重工业。这就是说,他们主张首先改善人民的生活,然后再来进行重工业的建设。
再没有比这种想法更错误的了。
从国际环境来说,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力量的日益壮大是一个铁的事实。正是因为如此,当我国现在正在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的时候,国家同时又用了很不小的力量来改善人民眼前的生活。不用说,这确实是我们比当时苏联人民幸运的地方。
但是现在我们也决不可以忽视国防力量的增长。为国防的现代化打下基础,确实是回家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里的问题是,究竟为什么要不断增强国防呢,难道这不正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吗?事情很明显,要是没有巩固的国防,不仅不可能建设无比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就是要想享受和平的安全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建设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绝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国防。因为只有首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不间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
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这方面说来,只要有了高度发展的重工业,就好像掌握了童话中所说的那种万能的奇异的宝物,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时,要发展农业就发展农业,要发展轻工业就发展轻工业。这一点,伟大苏联的成就,给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证明。
奇迹似的苏联农业的发展,这两年正以越来越壮大的声势惊震着全世界,一九五三年九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进一步发展农业,计划要在两年内开垦生荒和熟荒地一千三百万公顷。这个数目约合我国一亿九千五百万市亩,差不多相当于我国现有全部耕地面积的八分之一。而执行的结果,根据截至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五日为止的统计材料,共计开垦了荒地一千七百四十三万公顷。要是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供给大量的各种机器,这样大规模的开垦荒地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最近我国农业部决定在黑龙江北部开垦荒地三百万公顷。这个数目相当于黑龙江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有计划的开垦荒地。但是和苏联比较起来,我们的规模小多了,可是我国这件工作却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由于荒地的开垦,哈萨克共和国行将超过乌克兰而成为苏联的“第一谷仓”,到了一九五五年,全部新开垦的土地将生产十二亿普特粮食,约合我国三百九十亿市斤以上,约相当于一九五三年苏联谷物总产量的七分之一左右。农业增产的这样高的速度是值得在全世界的经济史上大书特书的。拿我国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使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就要各级政府和几万万农民作严重的努力才能办到。
现在我们来看看重工业是怎样支持轻工业的。鉴于重工业已经高度地发展起来。苏联党和政府决定在最近几年内同时大量发展轻工业,以便充分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拿纺织工业来说,仅在一九五四到一九五五这两年内,便将增加将近二百万纺锭和大约五万五千台织布机。这在我国也是要好几年的工夫才能做到的。轻工业之所以能够这样高速度地发展,主要是由于重工业供给了大量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设备。比如新建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棉纺织厂的规模比目前世界上同类的任何工厂都要大。它一昼夜所生产的布能缝制二十八万五千多套衣服。
从长远看,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实现劳动的全面机械化,是实现共产主义
的必要的条件。劳动技术装备的提高,生产中新技术的采用,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只有劳动生产率大大地提高起来,一方面,才能保证富裕的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才能把劳动日大大缩短。那时,每人每天只要劳动六小时或者五小时就够了。那么人们就有充分的自由时间来获得全面的教育,就有充分的自由时间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生活,我们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而奋斗不息的。
其次,从人民生活的不间断的改善来说,只有实现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才有可能,这就必须有不断扩大的积累。
所谓资金积累,其实就是物质资料的积累。一个社会,如果不是停留不动,而要向前发展,那就一定要有积累。也就是说,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来扩大生产。我们要不间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当然更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更要使可能积累的物质资料不断增多。
在这部分积累的或者说储备的物质资料中,既要有生产资料,也要有消费资料,但必须主要是生产资料,这就是钢铁、各种机器、各种建筑材料等等。因为如果社会所掌握的多余物资,只是一些消费品,那么社会只能把这些物资吃掉用光,而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为了不间断地扩大积累,以便不间断地扩大再生产,不间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必须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苏联积累的不断扩大,是值得我们特别深思的。苏联国家预算收入的日益迅速增长,便是这一点的最有力的证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国家预算收入,平均每年只有二百五十亿卢布。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就达到每年三千九百六十四亿卢布。到一九五三年,更达到五千四百四十三亿卢布。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不断扩大的积累,因此也就能不断扩大再生产。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并开工了一千五百个企业,到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建立并开工了六千个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生活的不间断的提高自然也就有了绝对可靠的保证。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只有首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从根本上、不间断地、迅速地改善人民生活,这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吗?
不首先发展重工业能够改善人民生活吗?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那些要求现在少搞些重工业多改善些生活的人。除了不认识重工业对人民生活的作用之外,还有些什么错误。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他们的眼光是十分狭小的。
让我们看看,照他们那样的想法做去,除了延缓和断送将来无限美好的生活之外,现在究竟能够使生活改善多少,改善多久呢?
有一个基本情况常常被这些人忽略了,这就是我国现在的生产水平还很低。换句话说,全部工农业产品的总数是很少的。这不多的一点东西,就是全部吃光用掉,一点也不节省。一点也不积累,也不能使生活改善得很多。
一九五二年是我国经济恢复阶段胜利结束的一年。许多重要的工农业产品都超过了或者远远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可是,究竟那又有多少呢?
拿钢来说,一九五二年我国每人平均仅有二点四公斤,而那年苏联每人平均却有一百五十多公斤。
拿粮食来说。一九五二年我国每人平均仅有五百多斤,而那年苏联每人平均却达到了一千二百多斤。
拿棉布来说,一九五二年我国每人平均仅有九公尺,而那年苏联每人平均就已经达到二十三公尺。
其他各种物资,特别是主要物资的情况,大致都是这样。至于汽车、电气冰箱、电视机、照相机等等小型的日常消费用品,我国现在还完全不能制造,那就更不用说了。
有人说,粮食不够,那就到国外进口一些好了,纺织工业不能大大发展是因为棉花太少,那就多进口一些棉花吧。
是的,现在我们从国外进口的物资,主要是各种机器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如果完全不进口或者大大减少进口这种东西,我们确实可以多进口一些棉花,多织一些布,或者进口一点麦子或面粉,以免实行计划供应,或者提高计划供应的定量。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去换?因为如果我们的指导方针是首先改善生活,而不是着重建设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出口的东西的最大部分都可以在国内全部消费掉,结果就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可以拿去交换人家的粮食和棉花。
我们这样说是不是过甚其辞呢?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出口的物资,除了少量的矿砂、手工业产品等等之外,大部分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中的刺绣、檀香扇之类,我国一般人现在还买不起,正好可以拿去出口,但是这些东西数量很少。至于在出口中占主要地位的农产品,特别是比如油脂、烤烟、猪肉、鸡蛋、茶叶、水果这些东西,哪一样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全部消耗掉的呢?
当我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又有人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出口这些东西好了,不出口总可以使人民生活改善一些。
这样做,实际上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些东西出口的数量,本来是很少的。粮食的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出口的猪肉只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多一点。这一点点东西,分配到全国六万万人手里,究竟能够使人民生活改善多少呢?
当然,我们可以说,如果这样做,人民的生活无论如何可以稍稍改善一些,虽然改善的程度极有限。但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小小的改善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既然采取吃光用光的做法,不能扩大生产,生产就真正到了顶,不能再发展了。生产既到了顶,生活也就跟着到了顶,要想再改善一些,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相反地,如果我们暂时把改善生活的速度放慢一些,可以少吃的东西,宁愿少吃一点,可以少用的东西,宁愿少用一点,把这些东西节省下来,投到重工业建设里去,那么将来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大大地、不断地、迅速地提高我们的生活。积累资金以扩大再生产对于人类进步的重大作用,正是在这里。拿我国眼前的情况来说,尤其是这样。这样少少的一点东西,要吃掉也就吃掉了,要用掉也就用掉了。可是如果节省下来。积累起来,放到生产里面去,就能成百倍、成千倍地扩大它的价值。
如果有人看见共产党人这样能够忍苦耐劳,看见共产党这样提倡艰苦奋斗,就隐然以为共产党人好像那些苦行僧一样,为吃苦而吃苦,以吃苦为乐事,对生活的改善根本不发生兴趣,这种想法就未免太滑稽了。在这个问题上也和在其他的问题上一样,共产党人的特点之一,就是眼光远大。至于那些要求目前多多改善生活的人,他们的眼光是太狭小了,太短浅了。
究竟是资本主义呢,还是社会主义?
前面所说的那些人的那种想法完全不是偶然的。这正是小市民、小生产者狭小眼光的表现。
对于我们大有教育意义的是,苏联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现象。那是在恢复时期终了,建设时期开始的时候。关于当时的情况,苏联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写道:“有一些人,他们说经济既已恢复了战前的水准,某些部门况且已经超过了,为什么再要含辛茹苦,紧张努力地工作呢?现在,他们说,只要恢复粮食和原料的输出,我们就有充足的外币以之购买消费品,就可以过‘优裕的生活了。小市民们在‘饱尝革命的第一批果实之后,就由他们的辩护人提出了这些意见,以牺牲社会主义。”㈠布尔什维克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条小市民享乐生活的、颠覆革命的道路,坚决领导着苏联人民走上了另一条为着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动员一切力量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确实,在我们这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对国计民生的这个根本问题,可以说也是存在着两条路线的。工人阶级共产党早就提出坚定明确的路线。这就是首先进行建设,适当改善生活,稳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另一条还不成其为路线,但是作为一种倾向,确实若隐若现地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那就是首先改善生活,且慢进行建设。这种倾向之日渐成为问题,确实也是在恢复时期终了以后。因为在那以前。要是不首先把战争的创伤治好,不首先把工农业生产恢复起来,一切都谈不到。可是到了一九五二年,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大都达到了或者远远超过了抗日战争以前的最高水平,事情就变得日益复杂起来。这时人民群众的,特别是工农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高度。人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好日子。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就使得有些人觉得革命已经成功了,享受的时候来到了。
这种眼光短浅的想法,是一种不好的想法。事情还不仅仅如此。应该指出,这种想法并且是极其危险的。
从国际条件来说,尽可能迅速地建设重工业,以便尽可能迅速地质现国防现代化,对于我们有头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如果我们听从那些人的意见,降低了警惕性,放松了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就要上大当。就要犯严重的错误。当着现在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好战集团正在疯狂备战的时候,美帝国主义还侵占着我国的台湾,蒋介石卖国集团还盘踞在台湾继续作恶,并且时刻企图回到大陆上来的时候,特别是当现在美蒋集团签订了新的准备战争的条约的时候,这种形势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这些人的这种想法只是有利于内外反动派,而对于国家和人民是极端有害的。
从国内条件来说,国家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要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是没有日益壮大的重工业,是不可思议的。换句话说,没有重工业,就没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和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的时期,是这两种经济同时存在,同时又进行尖锐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就是人民的福利,这一点越来越明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越来越普遍地为人民所公认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公开反对社会主义是很不容易的,那既是不合法的也是得不到群众的同情的。于是就很自然地出现了这样一种缓兵之计。他们说: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你多搞些轻工业,慢点搞重工业吧。而理由呢,据说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一种最邪恶的诡计。因为如果真的反对掉了重工业,同时也就把社会主义反对掉了。
正是在这一点上,正是由于这个所谓改善人民生活的藉口,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就在这个问题上不自觉地做了这种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说这种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实际上是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东西,是反对社会主义的。问题的严重性,也正是在这里。
我们必须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稳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我们将来无限美好幸福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切革命者在这个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前途的根本问题上,必须树立工人阶级观点,和那种极端有害的非工人阶级思想划清界线。
㈠《苏联经济小史》,第二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