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人

1954-08-29林里

中国青年 1954年5期
关键词:塘沽新港老师傅

林里

在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事业上,有人飞上了天空,有人走进了草地,有人爬上了漫无人烟的荒山,有人钻到了几千公尺的地底。在渤海湾,我看见了建设祖国海港的人们,克服着自然条件的困难,潜伏到了海底。一想到他们对祖国建设事业的忠诚和勇敢,我就不能不表示无限的崇敬和衷心的感激。

一天上午,我跟塘沽新法打捞队的潜水工人,一起离开陆地,到了海河外面的老航道里。这天,没有一丝丝风,也没有一点点浪,海水平静如镜 ,寂然无声。我们乘坐的小帅舢舨,下锚以后,只是因为人们的来往行走,才微微显出一些颤动。在这如诗似画的水面上,我看见了潜水工人的工作,也和他们谈起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真像古小说里的英雄,处处使人感到神奇。

青年工人王治桐要潜水了。他穿起那身宽大肥胖的潜水衣,脚下套了一些三十多斤重的铅铁鞋,头上戴起八斤多重的黄铜帽,胸前、背后又挂了两块灰铅铊,单是这身服装,就有一百三十多斤重。王治桐变成了古典剧剧里面的魁伟的武士。在舢舨上,他一步也不能行走。可是一到海里,他却像鱼虾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王治桐潜入水里,平静的海面上泛起一团团的水泡。舢舨上的人,一刻不停地压着那个输气泵。他们在给王治桐送气。另外,还有个“拉绳的”,负责水上和水下的联系。只要“拉绳的”把捆在王治桐身上的绳子一拉,王治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或者向哪个方向转移。同样的,王治桐把绳子一拉,舢舨上的人也知道应该送什么工具。所有这些,都是按着预先规定的记号行事的。人们说,在海底下,“阖上眼是一片漆黑,睁开眼是漆黑一片”。人们只能凭着水的流向辨别方向。工作时,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决定对策,再就是凭着两只手摸索。海底下阴冷、冰凉,体格稍弱一点就吃不消。王治桐每次浮上水面,都是气喘吁吁,头上冒着热腾腾的大汗。看来,水下工作是相当劳累的。

乘潜水工人工作的间隙,我问起了他们的过去。过去。他们是在人们难以想像的条件下,过着陆地上的人们难以理解的生活。当初,潜水工人没有潜水衣,他们都是脱光屁股,凭bie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到海底。他们说:“那时候可真是要命呵!一猛子上来,眼珠子都bie得又红又痛。”他们的工作艰苦。生活又毫无保障,终身过着“有活就干,没活就散”的时光。这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他们的特殊性格。他们勤劳,勇敢,对朋友讲义气,但也负气任性,爱格斗。他们可以为朋友拚命送死,也可以把仇人置身死地。他们每人都有一个绰号,什么“八大怪”、“bie扭棍”、“鹰歌嘴”、“一根标”、“黄三爷”等等。

现在,这些人经过党的培养、教育都很快地提高了觉悟。他们中间,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成了青年团员、有的成了共产党员。他们把勇敢、好斗的精神用到了建设祖国的事业上。把为好朋友、讲义气的精神用到了同志间的团结互助。这几年来,他们以忘我的劳动热忱,把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国民党反动派败退时所击沉的船只全都打捞起来了。他们除了担负着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作以外,还到过汉口、九江和南京的各个港口。在那里,他们打捞过沉船,也做过其他潜水工作。眼前,他们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青岛和大连。他们骄傲地说:“名义上我们是塘沽新港打捞队,实际上做全国各港的打捞工作。”的确,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了祖国港湾建设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我特地访问过那个会说、又好说的张庆泰。人们叫他“鹰歌嘴”。他本人自称“张四哥”。因为他的工作好,阶级觉悟高,他已被接受为候补党员。我以为找到了他,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成绩。然而,他对自己的功劳一点不愿提起,却一直说着对党、对国家的感激。张庆泰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渤海湾打鱼。他已经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惊险万状的场合,但有两次使他永生不能忘记。一次是他和父亲在一起,打鱼时遇到了狂风巨浪,浪头像齐天的大山,一下把他们的风船翻了个底朝天,他和父亲都栽到水里。他们拼着全身的力气挣扎、奋斗,一直过了三、四个钟头,幸好碰到了一艘过路的火轮船,他和父亲才得救了。又一次,他和邻家的风船一起出海打鱼,他亲眼看见,狂暴的风浪,一下把邻家的风船劈成了两半,人被波涛翻天的大水卷走了,风船七零八落不见了。他的船侥幸没有翻到海里,然而他“一想起那回大风浪,身上不由自己地冒着冷汗”。从此,他决心“不再干这种玩艺了”,他来到塘沽新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当了八年奴隶。他说,到新港做打捞工作,天然的灾害没有减少,人为的灾害反而加深、加重了。“性命总像褂在头发上。”直到解放以后,生活才安定下来,他才有了家。

现在张庆泰一家有七口人。他说:“生活虽然不

能算很好,但环境安定,性命有保障。这是海上人们最满意的地方。”张庆泰说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怀。说到新从苏联买来的潜水衣,说到老潜水工人陶镜林退休养老的情形。他说:“苏联来的潜水衣是挂电话的、安全装置特别好,工作起来可方便哩!”

“陶头退休那件事,在工人中的影响可真大极了!”张庆泰庄重地说:“陶头走时,胸前挂着大红花,文工团给他敲着锣鼓,用小火轮把他送到家里去的。往后不做工还能拿钱。工人们都说:从前年轻时生活都没保障,现在老了都不成问题。真真是做梦都没有梦见过的。”

我再一次请张庆泰说他自己,然而他又避开了。他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你还是多了解了解冯老师傅的材料吧!”

张庆泰说起冯老师傅,跟我见过的其他潜水工人一样,立刻表现出衷心的崇敬和佩服。原来,冯老师傅叫冯泰,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那是在决定重建塘沽新港的初期,渤海弯上躺卧着那么多被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所击沉的船只。不把这些沉船打捞上来,就没有建港所用的工具船。要打捞这些沉船,就需要大批潜水工人。然而那时,在塘沽新港的只有两名潜水工人,距离实际需要相差很远很远。领导上当时决定训练大批潜水工人,适应建港需要。但到处找也找不到老师。因为潜水技术向来被人称为“独门”。就在这时冯老师傅出来了。他说:“要在解放以前,我这身本事就带到棺材里去了。可是现在不能,现在我要把我所有的本事,都交给我们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国家。”就这样,冯老师傅以他六十多岁的高龄,接受了大批徒弟,解决了当时没有潜水工人的困难,也给今后的港湾建设培养了人材。现在从塘沽新港调到旅大、青岛、广州和海南岛去的潜水工人,几乎全是解放后冯泰教出来的徒弟。他对祖国港湾建设的贡就是大的。

“冯老师傅可真有眼光。”张庆泰用他十分尊重的口气,叙述着冯老师傅的经历:“日本鬼子在塘沽建港的时候,冯老师傅说什么也不替鬼子做工。他说他宁肯摆摆渡,生活艰苦点也不受敌人的窝囊气。国民党反动派来到塘沽新港,好多人都说胜利了,该出来做工了。冯老师傅出来一种,他摇摇头说:‘我不伺候那些兔崽子。他虽然上了班,可是带领泡蘑菇,整天不做工。等到我们共产党一来,冯老师傅立刻积极地工作起来。他反过去从来没有露过的技术都拿出来了。”

“冯老师傅那么大年纪,”张庆泰接着说:“按着党的政策和国家劳动法令。他早该退休养老了。我们也劝他说:‘你有了那个多徒弟啦!以后就在家里多歇歇吧!但是他不肯。每次出海潜水,他都要跟着去。工作稍微遇到些困难,他就不声不响地穿起了潜水衣,跟徒弟们一块下水去。在打捞‘大沽一号挖泥船的时候,冯老师傅表演了潜水技术上的绝技。原来那条船很大,船的构造又特殊,因此船顶栽到了泥里。船顶上有个大铁架子,大铁架子上有个很大的螺丝。不起下那个螺丝,船就上不来。徒弟们都没有见过那盛大的场面。弄一天起不外,又弄一天,还是起不来。人人都说起下那个大螺丝来就解决了问题,可是下去一个找不到,又下去一个还是找不倒。这时候,冯老师傅一声没出,穿起潜水衣,他亲自下去了。人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他下去后,过了半点钟没有动静,再过一些时候还不见上来……,空气很紧张。人们都默默地为他害怕,可是推也不愿把那不吉利的话说出来。一直过了两三点钟,冯老师傅带着满身、满头的污泥上来了。原来,他把脑袋钻到了泥里,在尺把深的泥里找到了那个大螺丝。他上来后摘下那黄铜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船也就随着翻了个身。打捞起来了。从那以后,他成了天津市的劳动模范,职工人员亲热地叫他‘老英雄。”

“请你带我去拜访拜访这位老英雄去吧!”我向张庆泰要求着。

“走了,他到海南岛去了!”张庆泰表示十分惋惜。他又叙述起冯老师传走的过程:“冯老师傅去海南岛以前,徒弟们都不叫去,可是他很固执。他说:‘咱们出去的人,要在海南岛把活做坏了,那可就给咱塘沽新港丢脸了!说罢,他卷起行李,跟年轻人一起走了。而且他要带他最好的徒弟。他说工人阶级办事情,越是给别处做工,就应该做得越好。冯老师傅出发的时候,人事科的首长们还嘱咐去海南岛的负责人,说是千万别再叫冯老师傅下水。可是他那样倔强、耿直的脾气,向来是一看见活就不再要命的……。”

张庆泰说起支援海南岛工程的情况,言谈中既兴奋,又骄傲。他说,去年大建港的时候,塘沽新港那么多人。第一期工程一完,人们有的去了青岛、大连,有的去了广州、海南岛,“过去一块工作挺热闹,现在都远走高飞了!”他叹息,但接着又说:“我们建港工人也像南征北战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哪里要建港我们就往哪里跑。”他说:“我们这里解放的早,建港开始的早,要是我们不去支援南方那些港口的建设,又叫谁去支援呢!”张庆泰和他的伙伴们都时刻准备着往外调,而且人们都以能够用自己的手把祖国的海岸建设好为光荣!

过了两天,我又去找张庆泰。人们告诉我说:“他走了,去支援大连港口的建设工程去了。”这时候,我想起塘沽新港的同志们经常说的几句话:“塘沽新港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生子,它是用我们本国人力、物力改建成功的第一个港口。它参加到祖国经济建设的行列,不光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着重大意义,而且给我们全国的港湾建设培养了人才。”塘沽新港的打捞队(包括潜木工人)就是随着塘沽新港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现在这些海里面的英雄们已分散到全国好几个主要港口上去了!

猜你喜欢

塘沽新港老师傅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看风景的猫(下)
看风景的猫(上)
看风景的猫(中)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盲人推拿
我们该在无病呻吟的文字餐盘里加入什么样的营养?——常新港创作谈
关于塘沽
书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