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平淡淡”与“暮气沉沉”

1954-08-29马铁丁

中国青年 1954年6期
关键词:黄继光前途模范

马铁丁

有一位重庆的读者投函《中国青年》说:

“我自从一九五○年底离开学校,就参加了商业工作,现在已经四年了。我过去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工作岗位和我不同,在工厂工作的,现在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有的已成了模范;在解放军工作的同学,在党的培养下也都成了党员或团员了。在整个祖国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候,我好像是个时代的旁观者,闻不到一点建设的气味;我觉得整个国家前途远大光明,而我个人却是死气沉沉。……学习总路线,从理论上也知道了商业工作的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周围接触的又尽是些暮气沉沉的人,对我的进步也有影响。”

类似这样的信,还有几封:

“天天开发票、打算盘。工作平平淡淡,搞得出什么名堂来?也叫为人民服务吗?”(浙江一读者)

“部队里有黄继光、罗盛教,工人中有王崇伦,可是机关干部中有谁呢?”(河南一读者)

这些信里,差不多都有“死气沉沉”“平平淡淡”之类的字眼。难道我们的时代不是开天辟地最伟大最灿烂的时代而是“暮气沉沉”“平平淡淡”的时代吗?当然不是,这些青年也不致於是这样看的。他们所感到苦闷的是:在这伟大的时代里,他们自己的工作是“平平淡淡”,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因而就觉得自己环境是“暮气沉沉”,“只好对祖国壮丽远景望洋兴叹、无可奈何”了。

是“平平淡淡”吗?是的,应当承认,我们的日常工作是有它“平平淡淡”的一面的。不但是在机关工作,在商业部门工作有这样情形,就是在抗美援朝的前线,在工矿建设的现场,也有这种情形。一个人总不能每时每刻都创造出奇迹,都出现伟大的发明,相反,任何奇迹、任何伟大的发明都是长年累月的艰辛努力的结果。就拿这些同志举出来的黄继光、罗盛教、王崇伦等英雄模范人物来说吧,是不是说,黄继光、罗盛教、王崇伦的一举一动、每一件事情都是轰轰烈烈的呢?不是,黄继光当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敌人枪口的时候是轰轰烈烈的,罗盛教当他舍身救人的时候是轰轰烈烈的,王崇伦当他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以及改进了其他生产工具从而使一年的劳动完成了四年工作任务的时候是轰轰烈烈的。当他们平时上课、上操、放哨、管理机器等等,同样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而他们的可贵的地方,就恰恰在於没有轻视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工作,而是通过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工作,锻炼自己的思想意识、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因此,能够有朝一日轰轰烈烈,大放异彩。学习英雄模范不仅是钦佩他们的辉煌成就、名震四海,因而希望自己也能博得这种崇高的荣誉;更重要的在於学习他们怎么才能成为英雄模范的。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否认,在有些地方,斗争更为尖锐、任务更为艰巨、情况更为复杂,工作更为紧张,而另外一些地方,斗争的尖锐性别比较不那么明显、任务比较不那么艰巨,环境较少变化,工作也不那么紧张,这是客观上存在的消沉,不能不看到的。但是,我们能不能设想,其他一切工作都不要,我们都到斗争最尖锐、任务最艰巨、消沉最复杂、工作最紧张的地方去,或者至少其他一切工作让一些“傻子”做去?如果这样,那么一切工作恐怕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其他工作都配合不上,(更不用说根本没有配合),抗美援朝就只能孤立地进行,工厂就等於建设在荒岛上,抗美援朝和工业建设又将在那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斗争最尖锐的地方的工作,固然要有人去做,平常的地方的工作也不能放着不管。既然要管,要管得好,就要有人、有干部,而且也必须有年轻有为的好干部。至今仍有许许多多青年朋友们在所谓平平淡淡的工作岗位上,国家对於他们是同样的重视,并且同样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

然而,最重要的事实是:不仅抗美援朝、工业建设可以轰轰烈烈,而其他一切革命工作,比如商业工作、营业员、会计员、打字员以及其他机关工作也同样可以轰轰烈烈。问题在於你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把自己全副精力贯注进去没有?只要把全副精力贯注进去,认真地积累经验,锻炼思想,那么,也就有轰轰烈烈的可能。有同志问:“部队里有黄继光、罗盛教,工人中有王崇伦,可是机关干部中有谁呢?”有的,而且不止一两个,那是多得很的。在《平凡的工作,光荣的业绩》这本书中(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就有模范女教师、模范医生、模范收发员、优秀打字员、模范营业员等等。

当然,要成为英雄、模范是不容易的,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首先要有主人翁的自觉,不能旁观——把自己比为时代的旁观者。创造性的劳动只能从主人翁的自觉中产生;不能从作客中产

生。一方面终日向往着创造,向往着轰轰烈烈,向往着对祖国有更多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却又在空想中放弃一切创造的机会和可能,那么,创造性是永远不会找着你的。

一切工作,那怕是最最单纯的工作,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都有发挥创造性的可能。无论什么工作,都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做得再好也不能说到了头。算账算得又快又准确,数钞票数得又快又准确,那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办得到的。单这一点,意义也就不小:这样,也就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又可以节省别人的时间,大家节省了时间,多生产、多劳动、多为祖国创造财富。大家这样,人人如此,岂不是社会主义的大厦就可以早日完成。这样进行工作,又怎么能说是“平平淡淡”“死气沉沉”呢?

在这里,还联系到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前途问题。来信中所说的个人前途,其实不仅是个人前途,其中包括他所在的部门事业的前途。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工业是有前途的,而商业——比如说——以及其他机关工作则是没有前途的,他现在做商业工作或其他机关工作,所以也是没有前途的。所谓“整个国家前途远大光明,而我个人却是死气沉沉”,正是指这个。这是不合事实的。事实是整个国家事业在前进,工业在前进,一切其他工作也在前进。工业建设在发展,其他各项事业也相应地在发展。那么,前途是什么呢?前途就是:大家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一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个人的前途又在那里?个人的前途到祖国的前途中去寻求。一个人如果真正对祖国的建设事业有了贡献,尽了自己的心力,他就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提高,增长自己的工作能力,那么,就可以为祖国做更多更大的事业,个人也就会有更大的发展。因此,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前途又是完全一致的。那种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前途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确当的。

来信中说:“我所接触的人尽是些暮气沉沉的人”。这里要仔细分析一下,是周围的人暮气沉沉,还是这位青年自己有“清高”“孤傲”——所谓优越感因而看不起别人,觉得别人都是一塌糊涂。我没有到过这位青年的地方去过,所以不便下一个肯定的断语。但是,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决不可能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暮气沉沉。如果都是暮气沉沉,那么,这几年来的工作又是怎么进行的?全国都在进步,也决不会对他们那里毫无影响。在这里,我希望这位青年能对他那里的环境重做一个正确的分析和估计。这对他是有很大好处的。他将会发现:全国各地也包括他所在的地方在内,实在有很多可爱之处。先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环境发生感情,那么,正好是改进自己工作的起点。

即使周围的环境,像这位青年所说的,确实比较差一些。那也不能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位青年那里的土地也是祖国国土的一部分,他那里的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部分。一个青年爱祖国,他也就有改造环境的责任。逃避了他所认为不好的环境,放心让它永远不好下去,那就不是作为主人翁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写信的青年朋友们,希望自己成为团员、成为党员,那就责任更大。因为这个辉煌的称号,要求他们迎接困难、克服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

猜你喜欢

黄继光前途模范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致敬英雄黄继光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