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参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农村青年的光荣任务

1954-08-29刘瑞龙

中国青年 1954年6期
关键词:团员农业生产

刘瑞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青年团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广大青年,发扬忠於祖国忠於人民的精神,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在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村青年是向封建地主进行坚强斗争的突击队;在转入生产之后,农村青年又在农业战线上辛勤劳动,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成为农村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农村的一支勇敢而生气勃勃的战斗力量。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农村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地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绝大多数青年团员,都参加了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不少团员已经成为互助合作组织中的领导骨干。他们也积极响应了党和人民政府开展爱国增产运动的号召,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坚持不懈地向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生产经验以改进耕作技术,为祖国生产更多的粮食棉花和其他农产品。在国营农场里,在国营牧场里,在国营水产企业机构里,在农业机器拖拉机站里,在农业技术推广站里,在农业科学研究机关里,在一切社会主义的农业企业和事业里,青年团员都团结了青年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

毛主席说过,中国青年是英勇积极的。他们是建设祖国的可靠力量。这个力量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对过去几年农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超过战前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农村青年们在参加农业生产及各方面斗争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觉悟程度,丰富着自己的生产经验,培养着集体主义的新的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在农业生产战线上,涌现了许多年青的农业劳动模范和模范工作人员。像广西省农业劳动模范蒋在球,他因领导全社战胜五十年来未有的乾旱。获得水稻丰产而闻名全国。像山西省农业劳动模范申纪兰,她发动妇女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同工同酬,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并协助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同志全面发展农林、畜牧生产,开辟了山区通往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道路。他们以及其他许多青年模范人物,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不避艰难,不问甘苦,终年辛勤劳动,做了许许多多有益於国家和人民的工作。这些同志是我们农村青年的好榜样。

毛主席指示我们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践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这一指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经络线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践的一个决定性关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又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材,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根据这一基本任务,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粮食、棉花和其他各种油料作物、畜牧业、水产也都要有相应的增长。农业生产合作社将要发展到八十万个左右,国营农场、国营牧场、水产企业、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抽水机站等也都要有适当的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科学试验研究机构,培养大量的农业干部。这就是说,在过渡时期,在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在国家工业援助之下,逐步进行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便使农业有和工业相适应的发展,从而保证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逐步改善农民和全国人民的生活,并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最后使农业和工业结成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体。这是一个多么光荣伟大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在农村中党的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身上,也落在农村青年,首先是青年团员的身上。农村青年团员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团结农村广大青年,带头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努力进行英勇的劳动,为生产更多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其

他农产品,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斗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好像一座灯塔,它照耀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前途,照耀着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也照耀着农村青年团员和青年群众的前进方向。现在,农村青年团员和广大的青年群众,经过总路线的学习以后,莫不欢欣鼓舞,都正在以无比的热情,准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一些农村青年团员和青年同志们,对於总路线的精神领不够,因而对如何为总路践服务的问题,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思想和不正常的情绪。

有些农村青年团员和青年群众认为:“工业重要,农业不重要”,因而不安心农村工作,要求进城市,上工厂,参加工业建设。这种积极要求直接参加工业建设的热情是好的,但这种思想是带有片面性的。国家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的愿望。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㈠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才能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才能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而使我们的经济能够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当然,能够亲身参加伟大的工业建设是很光荣的,国家为了发展工业,也需要有组织地有计划地从农村吸收一部分青年到工业建设方面去。但是必须认识:参加工业建设是光荣的,而参加农业建设同样也是光荣的。因为要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要发展工业还得相应地发展农业。斯大林同志说过:“如果工业是主脑,那么农业便是工业发展底基础。”㈡只有把目前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联合组织起来,改造成为先进的大规模的合作经济,使得农业经济获得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涨,才能保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充分供应,扩大工业品的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的发展;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要求,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没有相应发展的农业作为巩固的基础,而孤立地发展工业,犹如高楼大厦建筑在沙滩上,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万万行不通的。矿工们在矿井底下多采一吨煤,是促进了工业建设;炼钢工人多生产一吨钢材,

是促进了工业建设;农村青年同志们,你们在农村中多生产一吨粮食,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样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体的支援。当祖国需要你们到工业方面去的时候,你们就要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工业生产。当祖国需要你们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时候,就要求你们站稳自己现在的岗位,安心生产,积极工作。在这个别题上,你们应当向苏联共度主义青年团员安格林娜学习。在全苏联人民都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时候,工业曾经吸引住安格林娜,她想离开她的斯达洛贝舍沃村,到五年计划中的巨大建筑场上去工作。但是这时村里的拖拉机师被调去学习。一时找不着比她更适当的人来接替,机器停着,种不了地,於是她就放弃了原来的念头,当了抱拉机手。她团结全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斯达洛贝舍沃村建设成为一个繁荣的社会主义农村,家家过着美满的生活。她自己也因此成为全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世界著名的杰出的青年女拖拉机手。

有一些青年同志认为农村落后,没有文化,在农村中学不到技术,自己不容易提高,因而也要求转入城市。农村的落后,是旧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造成的恶果,是过去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结果,这是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自从全国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着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农村中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清除了农村落后的根源。农村中大量地建立了小学校,到处成立冬学,开办速成识字班,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正如毛主席所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㈢今后随着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将会日益丰富起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城市先进、乡村落后的现象,就会基本消灭。现在正是因为农村落后,所以才需要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我们在农村中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正是为了使农村富裕起来,使农村文明起来。这个改造任务的完成,在我国辽阔的原野上,将建成一个合作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出现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崭新的农村。青年同志们,这个改造的任务是伟大的,参加这个改造的人们是光荣的。你们在改造农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锻炼,学到许多东西,而获得不断提高。今后建设农村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生产队长、会计和技术人员;需要千千万万的拖拉机手和联合收割机手;需要许多管理国营农场的干部和农业技术专家,需要许多教师、医生以及其他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人员。为了迎接这些新的任务,要求你们在现在的岗位上加强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农学,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学习驾驶和修理新式农具与农业机械的技术,学习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业企业、事业的经营管理,学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为争取使自己成为建设农村的各方面的骨干而努力。在工作中学习是最实际的,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获得者任国栋同志并没有进过农业学校,但是他坚决地相信农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他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深入生产过程,虚心向老农学习,就变成了内行、发现了当地的增产关键,为国家创造了巨量的财富。当然,国家为了大批培养农村建设人材,还要从农村中选拔许多人来轮流训练。这样的机会现在就有,将来还会更多。只要自己肯努力,劳动和学习都好,具备了受国家培养的条件,你们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农村的道路,在你们的面前是广阔的,因为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你们创造农村的新的生活,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你们的前进。

还有一些青年认为农村生活苦,羡慕城市生活,要求进城工作。农村究竟苦不苦呢?拿目前的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比,自然差些,但是要比比解放以前,全国农民生活一般已大大提高了。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还会不断地改善。苏联今天城乡人民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大家都很幸福。这样的生活在我国农村中已经开始萌芽。松江省的星火集体农庄,一九五三年二百零三公顷水稻全部使用机器耕作,平均每公顷土地收获一万二千多斤稻谷,每个劳动日收入六万元,庄员家里点着电灯,床上铺着花被褥,吃的是白米饭,穿的是新衣袄,有的庄员自己还有自行车、缝级机和收音机。农庄成立了俱乐部、图书室和托儿所。星火集体农庄的今天正是全国农村的明天。我们坚信,经过两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努力,农村生活将会根本改观。农村青年同志们,继续发扬你们热爱劳动、勇於创造的精神。以自己辛勤劳动,来建设新中国的新农村吧!你们将来一定会因生活在用自己双手创造起来的幸福生活中,而感到骄傲和愉快。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一个创造未来的事业,而未来是属於青年的。这个事业是一个革新的事业,而最热心的跟着革新者走的总是青年。这个事业是与陈旧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事业,而首先参加这个斗争的始终还是青年。农村青年团员和青年同志们,人民在期待着你们,祖国在召唤着你们,你们应该站稳农村工作的岗位,站在农业生产战践的最前列,遵照党中央所指示的,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把革命热情与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工作。

在农村中进行一切工作,一方面必须看到落后的小农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因此,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为了满足整个国民经济高涨的需要,就必须积极领导农民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而不能安於现状,使领导落后於群众的要求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目前农民所耕种的土地是私有的、分散的,使用的农具是古老的木犁、水车,靠人力、畜力耕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这样的经济条件,经不起风险,万一有失,就影响他们一年的生活,甚至两三年也翻不过身来。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就表现出较多的保守心理,对於任何一种好的改革,一定要经过反复计算比较,确知其有得无失、有利无害时才能接受。因此,对农业实行改造,必须适应小农经济的这种特点,用明白易懂而为他们所能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对农民进行教育;用谨慎的态度并采取许多具体的、恰当的、多样的办法来进行工作;对没有经验的事,要经过试办,取得了经验,再行推广,稳步前进。一切工作都不能超过群众的觉悟和不愿可能的条件。这就是说:一切农村工作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轻重缓急,逐步进行;既要防止安於小农经济的落后状况,不能预见将来,不积极从事改造的右倾思想;还要防止超过群众觉悟和可能条件,要求过高、过猛、盲目冒进的“左”的偏向。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有老解放区、晚解放区、还有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农区、牧区、渔区、经济作物区;有北满塞冷的一年一熟地区、黄淮经渭平原两年三熟地区、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地区、和亚热带一年三熟地区;有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和交通阻塞的偏僻山区。在农村进行工作的时候,如果无视地区差别,而生搬硬套外来经验,强迫群众执行,就会使群众遭到损失,造成错误。因此,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以及进行其他工作的时候,都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把科学技术和群众经验结合起来,就地取材,就地推广。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我国农民们承继了祖先遗留下来的极其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又是在当地经过历史考验而证明是适合的。因此一切农业科学技术,必须与农民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只有从当地群众在当地具体条件下所运用的原有生产经验或新创造出来的生产技术中,才能总结出当地的真正增产关键;也只有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适合当地条件。而为大家所乐於接受。

农村青年团员和青年同志们,祖国赋予你们改造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艰巨的,是要经历和克服许多困难的。苏联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成就,是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三十多年来艰苦奋斗的结果。为着实现我们的理想,任何困难也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心。毛主席教导我们:“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自家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㈣须知克服困难就是推动事物前进,就是进步。你们要紧紧地依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亲密地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一切困难,为实现国家的农业增产任务,为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斗争。

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一○四页。

㈡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与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页。

㈢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一二○页。

猜你喜欢

团员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