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教育问题

1954-08-23萧禹子

中国青年 1954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思想学校

萧禹子

最近,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很多学校已经普遍地开始重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里,对劳动教育如何认识,对加强劳动教育如何持久地贯彻下去,提供一些意见。

为什么现在要着重提出在学校里加强劳动教育呢?

首先是由于我们国家的需要,由于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践的需要。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一个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时期里,有着复杂的深刻的阶级斗争:对国外,主要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国内,主要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绝不可能不反映到我们思想领域中来。要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在思想战线上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进程,也必须作很多工作。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开展思想斗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剥削思想和个人主义,它是反劳动观点、反集体主义的。它和社会主义思想是针锋相对,完全不能调和的。由于在我国的过渡时期中资产阶级还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就必然地会不断地侵袭我们,甚至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成功资产阶级已被消灭的时候,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仍会残存在一些人们的意识中。因此,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培养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人才,就必须要求现在青年学生们自觉地从思想上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划清集体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界限,不断地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所以在学校中对青年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从当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沉来看,也有着重提出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应当承认:解放以来,青年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培植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热爱祖国,响应祖国号召方面,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就是在劳动观点方面比起解放以前也是有进步的。我们在刚解放时,就进行过劳动观点的教育,如在社会发展史的教育中,着重说明“劳动创造人类世界”;这种教育是有助于群众提高觉悟的。但是绝不可以说,我们思想教育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以满足于现状了。相反地,我们对青年的思想教育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我们对青年的思想工作,许多地方往往还赶不上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我们学校的教育中关于劳动观点的教育特别做得不够。中小学的一些教科书里也讲“劳动光荣”,但讲得很抽象;劳动对国家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经过怎样的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生活等问题,都很少有具体的生动的说明。有些文章虽然有某些鼓动性,但说服力不强。在教师中有不少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轻视劳动的思想,对轻视体力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缺少系统的批判。“只有读书光荣,参加劳动不光荣”的错误思想,在学校中、在社会上的学生家长中还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些错误思想经常地影响着学生,以致部分学生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认为工人农民“又脏、又累、又丢人”;或缺乏劳动习惯,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爱护公共财物。不少高小、初中毕业生不愿参加工农业生产,认为做工人、农民辱没了自己。这些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发展下去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很有害的。

所以,在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不论就国家的需要或就当前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劳动教育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包括两个方面。这就是:劳动观点的教育和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

什么是劳动观点的教育呢?这里提出几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要认清劳动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不是为劳动而劳动。我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劳动人民。我们所说的劳动是专属于人类的。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一个过程,人们以自己的活

动改变自然,同时也在改变自己。啄木鸟啄树,蜜蜂造窝,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这种活动不能叫做劳动。人类的改变自然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而叫做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说过:“但使最劣的建筑师,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的,是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劳动过程终末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他不仅引起自然物的一种形态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他的目的。”①只有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劳动,才能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尽管劳动对人类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阶级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对于劳动人民实行着野蛮的统治,剥削阶级用各种方式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的劳动生产品。劳动人民为求生存只得被迫参加劳动,他们过的是阴暗的沉重的凄凉的生活,劳动成为很痛苦的事。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斯大林说:“在我们苏维埃制度条件下……,劳动是备受尊敬的,在这里,他并不是替剥削者做工,而是为自己做工,为自己的阶级做工,为社会做工。在这里,劳动者不曾觉得自己是无人过问的人,零丁孤苦的人。恰巧相反,在我们这里,劳动者是免得他是自己国家的自由公民,是一种社会活动家。他好好做工,尽力效劳社会,就是一位劳动英雄,就会光荣遍体。”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不致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受到大家的尊敬,劳动成为一种光荣豪迈的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也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在各种不同的生产岗位上涌现了很多先进者——劳动英雄,社会上有着尊敬劳动者的新风气。我们国家的先进生产者——劳动英雄由于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他们明白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为了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就能在生产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因而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因此,我们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就必须有自觉的劳动态度。

第二、要有集体主义、遵守纪律的精神。列宁在一九二○年说过:“我们要努力消灭‘各个管自己,上帝管大家这个可诅咒的法则,消灭把劳动仅看作服役的习惯,我们要在意识中,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树立这种法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③我们所进行劳动教育,是贯穿着集体主义精神的。我们从事劳动,要懂得个人利益要和集体利益完全一致,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觉的劳动纪律。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计划也一天比一天的完备。一个企业的计划不能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国家计划。因此,要保证企业里所有职工都能在统一指挥下劳动,必须加强劳动纪律的教育,巩固劳动纪律。

社会主义劳动本来和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中会培养出集体主义。我们要做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就需要集体主义的劳动态度。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够有发明创造,正是由于他们有集体主义的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在劳动中向群众学习,集中并发展了群众的智慧。我们应当认清:一切英雄模范的事迹都是群众智慧集中的表现,都是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所形成的。对于任何英雄模范,过于强调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集体的力量,都是错误的。

第三、要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劳动观点的基本内容。本来,在原始共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密切结合的。这两者的分离是社会发展到了阶级社会以后的现象。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那时剥削阶级——奴隶主靠剥削奴隶的剩余劳动过活,社会上就有一部分人不从事体力劳动;其中有小部分人,从事科学的研究和艺术的创作。他们成为专门的脑力劳动者。于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者就开始分家。旧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大部分出身于剥削阶级,为剥削阶级服务。所以旧社会里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对立的。脑力劳动者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不知道知识原是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是知识最丰富的泉源;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进行脑力劳动。也是由于体力劳动者供应他们以生活资料。脑力劳动是建筑在体力劳动的基础上的。恩格斯说过:“没有奴隶制便没有希腊的国家、希腊的艺术和科学。”④正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实在,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没有体力劳动者,就没有人类世界,自然也没有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在今天,由于知识分子要为工人阶级、为劳动人民服务,消灭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我们的国家对工农劳动者用各种办法,包括抽调他们进学校学习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同时,又吸收部分高小和初中的毕业学生参加劳动生产。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便将逐渐趋于结合。

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是存在的。消灭它们之间本质的差别,斯大林告诉我们,要“用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到技术人员水平的办法”;这只有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在现在的中国,有些青年认为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重要,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固然,有的脑力劳动的工作要比某些体力劳动复杂,一个工程师和一个杂工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有些不同。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社会中的一种分工,对国家建设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工程师设计一个图样,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那个设计也是空的。因此绝不能说脑力劳动重要,体力劳动不重要。至于说发挥作用的大小问题,固然与工作中的职务也有关系,但主要地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态度:一个工程师,如果他思想落后,不问政治,工作消极,即使他有很高的文化知识,也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而一个工人或农民,如果有自觉的劳动态度,在生产中能钻研创造,也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张明山、李顺达的事迹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第四、要有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常常说,劳动是一种愉快的事,这只是说,在新社会里,人们摆脱了剥削的枷锁,人们劳动不再是为了剥削者享受,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但劳动本身究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轻松愉快的事情,而是有着很多困难的。克服劳动中的困难就是一件艰苦的工作。有

一个学生参加了义务劳动之后说:“过去我看到建筑工人挖土很容易。可是,这回我自己动手,费了半天功夫,出了一身汗,才挖了半尺土。”挖土——这一件简单的劳动尚且如此,其他更复杂的劳动更可想而知。我们还应当了解:劳动本身是一件极严肃的工作,无论在课堂上学习功课,或在车间里操作机器,都是紧张的劳动,必须心神贯注;如果“心不在焉”,学习——书就读不进去,做工——操作机器就会出毛病。

劳动是艰苦的、有困难的,但又是琐碎的、平凡的。有些学生认为工人每天接线头、擦机器,这种劳动太简单、太机械,因此感到去工厂工作是“屈才”;他们的理想是作个不平凡的人,作个伟大的人,参加轰轰烈烈的工作。这种想法是把平凡和伟大对立起来了。其实,任何创造性的伟大的业绩正是在经常、平凡、琐碎、点滴的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工人的熟练技术是在终日不断辛勤的劳动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劳动模范所以能在生产上创造出奇迹,也是由于他能够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开动脑筋,找窍门,不断地克服困难。最近有一位新入厂的初中毕业生,到工厂里抡捶,起初自己觉得不值得做这种平凡的劳动,后来看到同在本厂做工的一位全国劳动英雄也在抡大捶,才解决了自己的思想问题。我们要使青年在学校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要看到社会主义前途是美好的,同时也要懂得实现社会主义还有其艰苦困难的一面;这样,出了学校以后,不论在工厂、农村或机关等其他工作岗位上,就不会一遇到困难就畏缩。我们决不能教育青年成为书呆子,成为不懂事务、遇到困难就一无办法的人,而是教育他们时刻准备着顽强地克服劳动中的困难,和困难作坚决的斗争;培养他们成为克服困难的坚强的战士。

最后,我们要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不但要大力宣传上述思想,还必须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向资产阶级思想作坚决的斗争。现在我们有些青年学生考虑问题常从个人名誉、地位、物质享受出发。如有的学生想当工程师,是光看工程师能出名,住洋房,坐汽车,工作是坐在屋里画画图,到工地上指点一番,很够派头。有的青年想当医生,不愿当护士;说是护士是“侍候人”的,“当医生,穿起白色的工作服,后面跟着两个护士多威风!”这些看法,或多或少都是受了资产阶级好逸恶劳、名利观点等思想的影响。他们只想到工程师、专家、大夫如何神气,如何舒服,而看不到他们辛勤劳动的一面。没有认识到:不论大夫或护士,他们的劳动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主义,并无高下之分,贵贱之别。

我们青年要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就必须时刻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并与它展开坚决的斗争,否则正确的观点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

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着一些流氓习气;对这些流氓习气应当看做是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有少数学生采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整天东游西荡,故意惹事打闹、偷窃,破坏学习纪律,有的侮辱女同学,乱搞男女关系等,这些行为严重的就不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而且妨碍到新社会的秩序和道德。我们对于一般沾染有资产阶级流氓习气的学生,应当耐心地说服教育;但对屡教不改的就应予以惩罚;对品质十分恶劣、对严重违反校规的,学校行政方面就应予以严厉处分直至开除学籍,违法的还应当送法院惩办。

总起来说,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就是要明确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培养集体主义、遵守纪律的精神,树立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正确的认识,反对好逸恶劳、贪图个人享受、计较名位、投机取巧的资产阶级思想,向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

进行劳动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

这里只谈谈在学校如何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来进行。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我们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觉的劳动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是一种持久的、艰苦的有系统的劳动,我们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有计划的、不松懈也不冲动的勤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他们碰到较难的题目不是先好好思考,而是依赖别人;这是不对的。当然,我们所说学习上要顽强,刻苦钻研,只是说学习不能懒散,而是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有计划地持久地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要顽强地学习,就开夜车拚命赶,或者自己死扣功课,想不出问题也坚决不问别人,这样的理解也是不正确的。学生如果在学校中就养成了自觉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将来不论是到工厂里、农村里、机关里、部队里,就能善于克服各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并使自己不断地前进。

学校中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除了上面说的课堂学习外,还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的义务劳动和社会工作等办法来进行劳动教育。

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有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学生们应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工作(如组织参观、布置展览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座位、教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学会一些必要的家庭劳动(如洗衣,作饭)等,使自己养成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中受到教育。

上面说的学校中劳动教育的两个方面——劳动观点的教育和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脱离劳动实践孤立地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劳动教育是空洞的;光注意劳动实践而不在实践中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则劳动实践往往失去它的意义。我们在学校中进行劳动教育,必须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由于学生的主要的劳动是学习,而学习又以学习功课为主,因而需要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学校里进行劳动教育——把劳动观点的教育和在劳动实践中的教育两者的结合,主要地就是通过各科教学;要把劳动教育内容贯彻到各科教学中去。所以,学生的学习功课,还不但是应当从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而且是要从学习中接受劳动观点的教育。所以在学校里加强劳动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教材本身有无劳动观点,在于教师如何以劳动观点把正确的教材教给学生。如果教师轻视劳动,不能掌握正确的教材,就将会使得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教育成为空谈。关于劳动观点和其他思想教育如何贯彻到各

种教学中去,《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本书⑤可以作为参考。

在这里谈一谈在进行劳动教育中存在着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升学和参加劳动(工农业生产)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很容易使人误会:似乎升学以后就可以不参加劳动。我们应当了解:升学和参加劳动生产不应当对立起来,升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准备将来参加劳动。升学和就业只不过是参加劳动时间的先后的问题。

四年来,我们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一九五三年年底数字和一九四九年解放时数字相比,小学生增加了一倍以上,中学生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八十五以上。目前我们学校和学生的数字已大大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最高数量。但是,在目前,要求所有高小和初中的毕业学生都能继续升学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我们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其他事业包括文教事业只能相应地发展。文教事业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要有经济建设的高潮,然后才有随之而来的文化建设的高潮。苏联直到一九三四年起才开始在农村初步普及了四年制的初等义务教育,在城市、工厂、工人区域初步普及了七年制的义务教育;直到一九三九年——十月革命后二十年,才提出在城市和工矿区普及十年制的教育,在乡村普及七年制的教育。我国现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不但现在不可能做到普及中学教育,即使对具有国民义务教育性质的小学教育,也要在今后若干年内才能逐步做到普及。在今天我们的中小学校中,特别是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师资的缺乏十分严重,设备方面也很不足,所以对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否则势必降低学生的质量,教不好学生,反而浪费了国家的财富。

在目前学校教育不能大量发展的情况下,一部分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生产是必要的。何况,目前工厂生产、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也很有必要吸收一批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参加生产。这些学生被吸收参加工农业生产之后,就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来很好地掌握工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改进和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同时,高小、初中毕业生参加生产以后,还可以在劳动中学习到实际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只要自己肯努力,也可以进行业余进修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并且,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后,将来仍然可能有机会再到学校学习。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参加生产以后就没办法再学习了,因而看作是一种“自我牺牲”,这当然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把劳动教育只看成是就业教育。有些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只是为了叫学生参加劳动生产,甚而在学生中造成舆论:只有现在参加劳动生产才是进步,升学则是落后的表现。这样做很显然地也是错误的。目前我们固然要动员一部分高小、初中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在这方面进行些宣传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但我们仍然应该让一部分学生升学,这样也才能适合国家建设的需要。正确的做法是:学生要升学,就去投考,如果考不取,就应当安慰他们,讲清道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劳动生产。至于判断一个人是进步还是落后,我们不能以他是升学还是现在就参加劳动生产为凭。一个青年如果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那无论参加工农业生产或继续升学,都不能说是落后的表现。

还有人认为在高小、初中毕业生中既然有不少的人现在就要参加劳动,那就不必鼓励他们要有远大理想。这也不对。青年应该有远大理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个青年有了这样的明确奋斗目标,才会鼓舞着自己不断前进。我们决不能培养青年做一个不求上进,庸庸碌碌的人。当然,青年人立志于社会主义事业,可以做航空员、工程师,也可以做优秀的工人,出色的农业生产者。这样看来,鼓励青年要有远大理想和动员高小、初中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是没有什么矛盾的。

听说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有的高小、初中毕业生觉得自己就要参加劳动生产,因此就对学习很不认真。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了解:继续升学固然要好好学习,就是参加劳动生产也要好好学习。不要以为当工人农民文化差一点不要紧。不是的。要当一个优秀的工人农民,需要更好地学习知识。所以,学生在学校里,要好好用功,不能荒废学业;甚至出了学校参加劳动以后,也应当在劳动中学习,学习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第二、关于学习和义务劳动问题。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学校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是必要的。但必须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校里进行义务劳动,其目的也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教育。所以义务劳动不能妨碍学习。在进行义务劳动时要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和健康,注意自愿,不要搞竞赛运动。北京有一个中学组织学生参加搬砖的义务劳动,搞“红旗竞赛”,提出“轻伤不下火线”的口号,因而砸伤碰伤一些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个学校校长说:“幸亏我们这学校还有块空地,否则就没法进行劳动教育。”这位校长把劳动教育仅仅看作是搞些体力劳动,这种看法当然也是不对的。

第三、关于劳动教育的长期性、经常性的问题。进行劳动教育绝不只是为了解决毕业生出路的临时措施,因此不应当认为只需要在高年级班和毕业班中进行,普通班或“成绩好的班”就可以不进行或者少进行。劳动教育是一种政治思想教育,它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不可分离,它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路线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必须长期持久地进行,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突击一下就算了事。如上所述,在学校中主要地应该把劳动教育内容贯彻到各科教学中去,在这里教师是担负很重大的责任的。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是青年团、校长和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这是不对的。在进行教育时,要防止形式主义或采用简单的方式。如有的教师,无论讲那一课书最后都要说一句:“这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艰苦忘我劳动的结果”;这样简单的联系当然收不到好效果。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劳动教育,进行突击运动,或采用思想检查、思想总结等方法,这也是不对的。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九二页。

②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版,第六六一页。

③列宁:《从莫斯科——嘉桑铁路第一个义务星期六到五一节全俄的义务星期六》。

④转引自康士坦丁诺夫:《从原始公社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六页。

⑤此书为阿尔纳乌托夫编,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猜你喜欢

劳动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