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技术工作同志应当怎样认识自己的工作岗位
1954-08-23高扬文
高扬文
近年以来,成千成万的年青的技术人员,为着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走上了工业战线的各个岗位,工厂、矿山、地质、设计、建筑安装、科学研究各个单位和部门,都热烈地欢迎着他们。一批一批的热爱劳动、深入钻研的青年技术员,不断地以新的成就,新的记录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祖国关怀他们,人民尊重他们。在祖国工业化的大道上,百年技术人员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
但是,在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巨轮迅速前进的过程中,在广大青年正为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一切的时候,从青年技术人员的队伍里,还出现另一种现象,发出另一种声音,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学用不一致”啦,“机关工作学不到技术,没有前途啦,”“作管理工作,不能当工程师,不能成专家”啦等等。这种声音虽然从极少数人口中发出,但是足以证明在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的思想中还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还没有完全安心下来工作;还没有用(至少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光和热,很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什么会在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高潮中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问题应当怎样去认识和处理呢?怎样能够把一部分没有使上劲的和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青年技术人员的力量发挥出来呢?这是青年工作中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应当承认,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声音的发出,不是由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祖国大规模建设开始了,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来得及去适应建设的需要,因此毕生所学的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在一定时期内不相配合,产生“学用不一致”的问题,使有些青年技术人员不安心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这是原因之一,在大批分配大学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或者经管人员考虑不周,以致分配不恰当,也是原因之一,在青年技术人员刚走上新的岗位,某些领导者关心不够,没有很好地为他们创造工作与学习的条件,使他们感到许多困难,同样也是原因之一。这些都曾经有许多人讲过了,写过了,事实上这方面的缺点,也正在逐渐克服,逐渐减少。因此我不想在这方面再谈什么了。
我现在所要谈的,是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青年技术工作同志,组织上对他们的工作站没有分配错,但是也在喊“学用不一致啊”,“工作没有前途啊”,闹情绪,不安心工作。现在先让我举几个例子:在不久以前我碰到这样一个同志,他原是学采矿的,因为地质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他作地质工作(学采矿改做地质工作,应当说是可以的)。为了这。他闹了很久,说学用不一致、后来组织上接受了他的意见,把他派到矿山上搞采矿工作,这学用完全一致,应当是好好工作了吧,但是不然,他到矿山之后。就吵矿山规模小,学不到新的技术,“工作没有前途”,组织和他谈话十几次,最后没有能解决他的问题,终于脱离了矿山。我还听到有几个学机械制造的大学毕业生,当把他们分配到一个即将开工生产的苏联帮助我们设计的近代化冶金工厂搞机械修理和维护工作时,他们一直吵着“学用不一致”,要求调动工作。我看到中国青年社的一些资料、也有这类情况:被分配到设备、材料、计划部门的青年技术人员,有些人喊着“搞设备工作的前途是什么?要理论没理论,要技术没技术,既不会施工,也不会设计”,“材料工作干多少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看不到祖国建设的伟大,看到的只是表报。”“学电机的搞甚建没听说过”,甚至有人说“我是生活在垃圾堆,被埋没了”,……(我起用不着再多引了,这也足够说明问题的了)。
显然的,叫学采矿的人到矿山工作,叫一部分学机械的、电机的人作设备工作,叫学机械制造的人,去负责维护复杂的近代化的设备,决不能说“学用不一致”,更不能说“没有前途、看不到祖国建设的伟大”,调一些学冶金的、化工的人搞材料工作,计划工作。也不能算是“屈材”、被埋没了、没有名堂可搞。因此不能用“学用不一致”、“分配不妥”、“使用不当”来解释为什么不安心工作。而应当从另一方面去找寻原因。
我认为首先应当从这些同志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上去找原因。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庄严的伟大的任务,担负这个任务是光荣的,我想这些道理大家都是了解的。但是仅有这些空洞的抽象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工业化的复杂性与艰苦性,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勃,作许多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无声无息的工作,有时甚至必须牺牲个人某些暂时的利益,才能把工业建设起来。许多青年技术人员,对这种情况没有这种认识或者认识不深刻,因此一碰到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工作时,就感觉到“学用不一致”,“没有前途”了。在他们思想上认为参加工业建设就是到现场去指挥
生产,到设计部门去搞正规设计。到大工地去指挥建筑安装,只有这些地方才反正用得上技术,才真正值得去学习,作这些工作才能有发展,才算有前途。殊不知实际与这种想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固然工业是要设计,要建筑安装,要生产产品,而这些方面也都必须要有高深的技术。但这并不是工业建设的全部,工业建设还有许多工作,例如计划、成本财务、设备、材料、安全、劳动工资、教育、人事、翻译等等,都是工业上的不可缺少的工作,都是离不开技术的,都必须有懂得技术的人参加工作(当然这些部门需要的程度和数量是各有不同的)。如果这些部门完全不仅技术,我们就不要设想把工业建设起来。我想拿技术人员最不愿意搞的设备、材料、计划工作作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业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最先进的技术建设起来。解决这些同时需要一个正确的能够指导工业发展的计划。制订这个计划、当然需要政治,同时也需要技术。任何高深的技术,计划部门都使用得着,问题在于我们今天计划人员还没有具备必要技术水平,而不是技术太高和太多。即使把范围缩小到一个工厂和矿山,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计划人员不懂技术,就不可能准确地制订各种定额,计算各种设备的效能,发掘各方面的潜力,组织各部分的联合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虽然计划员并不是在现场直接指挥生产,虽然他所使用的只是表报、计算尺、算盘等,但他对工业建设的作用,决不亚于一个现场的或者一个设计部门的技术员。设备、材料工作同样是工业部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一个大型工厂或矿山,需要的设备和材料的数量是几万吨和几十万吨,种类是几百种几千种甚至几万种,规格是各色各样的。了解这些设备、材料的数量、种类、规格、性能,作出正确的供应计划,按时间,并且保证质量供应建设的需要,既不造成停工待料,又不造成积压浪费,这需要多么大的组织能力,多么广泛的科学知识界技术能力啊!决不能设想一个不懂技术的人,能够把一个工厂几百种设备的供应工作搞好,就如同不能设想一个不懂医学的人能够把病人民好是一样的道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设备、材料部门缺乏必需的技术人员(个别部门也许例外,但据我了解多数如此),因此常常在设备、材料供应上发生许多缺点和错误,造成国家很大的浪费。最简单的如规格的大小弄不清楚,大的买得小,长的买得短的错误也不断发生。我曾听说过这种的事情:一个材料人员因为看不懂图纸,把二米长的钢材,买成一米八的,结果造成大量积压。一个工厂因为耐火砖买错了规格,耽误了几个月的建设时间。这类事情恐怕不只是一个单位发生过。在这种情犯下,难道能够说技术人员在设备、材料部门工作是浪费吗?我想是不能够的。
也许有人会反问我说,你说的道理从大的方面看是对的,但我做的是设备工作或材料工作中的一项具体工作,非常琐碎,这里技术性很少。一个普通的工人都可以作了,并不需要我。好了,既然如此,那么,你首先把当前的工作做好,领导和你周围的同志一定会发现你的才能,分配你更多的更复杂的设备或材料工作,那时你的技术完全会用得上的,不但用得上,恐怕还不够得很,需要在工作中学习更多的技术。也许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别的技术工作都可以专业化,搞一辈子,都可以有发明创造,都可以成专家,唯独设备、材料。既不能专业化。又不能搞一辈子,更不能有发明创造,比较起来。还是前途不大。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设备、材料工作,同样是一个专门业务,是可以成为专家的。是一辈子也搞不完的。我们要建设的工厂、矿山是越来越多。设备、材料是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我们学的也是越来越多。设备、材料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要精通这门业务,才能搞好工作,不但可以成为这方面业务的专家,而且要努力成为专家,认为不能成为专家,那是把专家的范围看的太狭小了。能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呢?完全能够的,在我们眼前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学化工的同志。当她承办一个工厂国外设备订货时,她就多方面的研究一个贵重的设备用国内设备代替的问题,经过她在现场与设计人员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解决了这问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她的这种创造性的工作的结果,与在技术上发明创造为国家积累财富,不是有同样的价值吗?在设备材料的领域里,要精通其中一部分业务,也常常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可钻研,可创造的东西还很多,因而前途是无限远大的,这难道还有疑问吗?
工业建设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工业的种类非常多,需要的技术工种也非常多,一定时期一定工种需要非常迫切,有时不能不以相近的工种来代替,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不去主动适应这种需要,而去违抗这种需要,自然就要发生“学用不一致”的问题了。这也是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因而遇到需要改变他们的专业时就不安心工作、喊叫“没有前途”了。我想举以下几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地质人员、测量人员、化验人员,而且因为地质勘探要使用大量机械,转动这些机械,又需要动力,因此地质工作同时需要机械人员、电机人员,如果说学机械和电机的,只应当到机械厂、电机厂工作、而不到野外去运转地质工作的机械和动力,把到地质部门工作当作“学用不一致”、“没有前途”,那就是荒谬的了。我们正在建设许多近代化的工厂、矿山,在那些地方有极复杂的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部门去指挥运转和进行维护检修,但是现在又缺乏这种人才,有时不得不把学机械制造和电机制造的人,去担负这一任务,很明显的这基本上是学用一致的,但现在经常用到这种人喊叫“学用不一致”、“浪费人才”显然这种喊叫也是不对的。我们工业化要修许多复杂的工业用的各种炉子,中国现在还没有这种专业,只有调
土木的、冶金的、耐火材料的技术人员去担负这个任务,从一个人来看。好像是不合理的:是与“学用一致”原则相违背的。但从国家需要来看,是完全合理的,是符合“学用一致”原则的。在机械化施工的工地中止有许多重型的设备,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利用率很低。如果学机械的人都钻到机械厂去、而不去开动这些机械;我们的建设速度就要大受影响。试想想这许多样重要的工作等着青年技术人员去做,而自己却强调“学用不一致”,不安心去进行这些工作。祖国的工业怎样建设呢?是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呢?还是要祖国服从自己的愿望呢?我想,青年们应该采取前一种态度,而不应该是后一种态度。
为什么有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会对祖国工业建设,对自己的工作的认识发生这种偏差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第一,来自青年技术人民本身。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个人打算。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首先不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而是从自己眼前利益出发,他们所追求的首先不是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加速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只是自己的所谓“前途”,因此他们思想天地非常狭隘,只能看到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小问题,看不到或者看不清与祖国利益有关的大问题。他们把学到的技术,看作自己的私有物,想拿着这个技术,换取自己的地位、待遇、名誉,一旦达不到这个愿望,他们就不安心工作,就要用各种理由,各种藉口,改变环境,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人虽然为数极少,但确实存在着青年技术人员当中。我们不能认为是极少数人的问题而不加以注意,因为他们对一般青年技术人员是有影响的。第二,来自对青年的教育。不可否认,无论学校方面,无论青年同组织方面,对青年都进行了巨大的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收获。但从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思想现状来看,缺点仍然还是存在的。我知道教育部门曾不断地教育青年为祖国服务,为工业建设服务,但工业建设的复杂性、多样性、艰苦性,看起来在青年技术人员的头脑中并不十分具体,往往只有比较空洞的愿望,没有从事具体、细小工作的思想准备。他们只想出人头地,而不愿默默无闻。我们号召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成为专家成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工程师是需要的。但应当更深入一步教育他们懂得:专家不是一出校门就能成的,必须从最具体最平凡工作做起,不要单纯追求一个专家称号,而要去适应国家的需要;不要使他们感觉从大学毕业出来,就与众不同,就希望特殊一些,就目空一切,看不起日常的工作,就挑东挑西,老是要求国家照顾自己。如果政治教育能够和工业建设的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我想青年技术人员不安心工业建设的具体业务工作的现象,会大大地减少。
最后应当说明的,我强调地举例子说明工业建设各个部门都需要技术人员,大家应当安心工作,决不是说我否认生产技术部门,设计部门和现场施工等工作不重要、这些工作当然在工业建设中占着重要地位,但因为参加这些工作的同志是比较安心的,所以我没有特别写这方面工作。应当说工业建设上各个部门,简直分不出来什么工作重要,什么工作不重要,不过我们技术力量有限,只能有重点的一步一步地解决各部门需要。我反复地说不应当强调“学用不一致”,曲解“学用不一致”,而不安心工作,决不是说现在根本不存在“学用不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存在,在短时间也不可能根本消除。这个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人为的“学用不一致”,但历史造成的,却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碰到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服从祖国的需要。这是我这篇不成熟的文章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