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前进的路上
1953-08-17萧文兰
萧文兰
今年的“五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四年的“五四”,是国家建设时期的第一年的“五四”。新中国成立已将四年,正在生长起新的青年一代。这一代青年正在或者正准备着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让我们的国家向更美好的社会主义前途迈进。
新中国一代青年,在旧中国时代,很多还都是孩子。这一代青年,是在新中国长成的,许多知识、本领是在新中国学会的,思想、兴趣是在新中国形成的。这一代青年在新社会里只有三年多的经历,但有许多新的优秀的东西在我们身上正在生长着。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五四运动以来——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教育青年的首先是革命战争的烈火。而在今后,国家进入建设时期,生产是中心任务;无疑地,要在建设中在生产劳动中来教育新一代青年。在新中国里,歌颂祖国伟大的成就,这光明的社会、远大的前程,就可以给青年很大的教育。青年们爱唱“歌唱祖国”的歌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新时期里青年们在生产劳动中在国家建设中受到的教育,不应该止于歌颂,不应该只是一种美好而单纯的希望。青年们还必须懂得:怎样去迎接艰苦而复杂的形势进行斗争。在这方面缺少思想准备的青年,就不能胜任地担起保卫和建设祖国的巨大任务。这一点,就是本文所要谈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青年当中,是有这样一种萌芽思想,这就是:祖国既是这样充满了光明,一切都没有问题了,天塌下也有人撑了。我们只要大踏步走上宽广美丽的大道就是了,社会主义是一定要来的。对于新社会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认识不清,认识不够。有时候,也抽象地晓得“要克服困难”,但是一想到困难,就只联想到和敌人拚命这类壮烈的戏剧式的场面,把困难也简单化了。原来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十分复杂的,无论什么壮丽的事业中间也包含着重重叠叠的困难。譬如参加地质钻探,开拓祖国富源,这是多么吸引人的事。可是,如果只抱着那“遍历名山大川”的想法去参加地质钻探队,那就一定要碰钉子。因为钻探队的实际生活是每天在荒山旷野中活动,没有人烟,没有宿处,没有吃的都是常事。又譬如:到祖国大规摸的工业建设的岗位上去,这够多么理想。可是,实际上有些去到那里的青年也感到并不是事事如意。也许分配的工作比较简单,学的和用的不能完全一致,也许遇到困难也找不到什么老师请教,自己老提不高,也许新老技术人员的关系也没搞好,也许厂里设备也不够条件,宿舍太挤,饭堂太挤,计划管理也成问题等等。这些事情实际上完全没有什么意外,我们要把这落后的旧中国来翻一个身,建设成先进国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我们不但要把它整理好,并且要大大地发展新的工业、新的各项建设事业,那怎么可能没有这许多困难?要是没有,那倒成了十分奇怪的事。克服这些困难,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锻炼”!
青年中也还有这样一种看法:就是对于新中国还有侵略者的窥伺缺少足够的警惕;不大懂得现在我们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反革命残余的敌对矛盾。是的,青年工人主要搞生产,学生主要地是学好功课,但完全应当懂得抗美援朝的情况,要以抗美援朝、爱国主义作为生产、学习的动力。青年人又往往对于旧中国遗留给我们的那一份痛苦的遗产——旧影响,对于新中国本身存在的一些缺点,也认识得不大清楚。因此,一旦碰到黑暗的东西,就不知怎么才好。在“三反”运动中,见到机关干部中有“老虎”,老干部中有刘青山、张子善;有些青年就惊奇极了,说:“这怎么会有?见到最近报纸上公布的一些坏干部违法乱纪的事件,也有些人就没有办法分析了,或是慨叹,或是认为:“只不过是个别的事情,自会在新社会里消灭的”。其实我们青年们完全应当了解,新社会本身并不简单,而是很复杂;我们应当对坏人坏事展开斗争,我们应当经常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纠正新社会里的人民(包括青年们自己)内部所发生的错误和缺点。这样进行批评自我批评,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开辟前进的道路。斯大林同志说得好:“我们还不能一帆风顺地在生活的浪潮中前进。我们的前进是产生于斗争中,产生于矛盾的发展中,产生于克服这种矛盾中,产生于揭露和消灭这种矛盾的过程中。当阶级还存在时,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谢天谢地,现在什么都很好了。同志们,这种情形无论如何是不会有的。在我们的
生活中,总是有什么东西在那里死亡下去,但是那些日趋死亡的东西决不愿意简单地就死亡的,而是拼命想维持自己的生存,坚持他那已经腐朽的事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些新的东西在生长出来。而这些正在生长出来。而这些正在生长的新东西,决不是简单地就生长的,而是大唤大叫地争取他那生存的权利。”(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斯大林同志的这个教导,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了新社会向前进,为了我们的工作、思想向前进,我们青年必须认识我们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须具有斗争的精神,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青年人中还容易有这样一种看法,因为青年本身比较单纯,往往把一切单纯化和简单化,易于按照自己所想像的办事。自己觉得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好的,就不管别的农民想得怎样,就要硬做。自己觉得男人打老婆既是一种坏事,那就把这些男子评比站队,一律离婚,斗争,法办,不是就把被压迫妇女的痛苦解除了?青年人前进的热情是好的,但冒进就不好。积极性是好的,但盲目的积极性就不好。这样不管实际条件如何,想到就干,结果就一定会适得其反。自己满腔热忱地去组织互助合作,结果人家来个“明合暗不合”。自己是想解除被压迫妇女的痛苦,结果人家本来只希望政府帮助她把男人教育教育就是了,你把他禁闭起来,她倒会来找你求情了。
实际上,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本来就不可能是那样的简单,我们要能担当起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那就必须能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并且能克服这些困难,能看见新社会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并且能正确解决这些矛盾,能看见实际中间的复杂情况,并且能作合乎实际情况,又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理的妥当分析与处理。否则,我们单怀着一种美妙而单纯的想法,走到实际工作中去,那就一定会碰钉子。因为现实的面貌本来就不是那个样子。有些青年碰了钉子之后常常提出: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了;远大理想在现实前面碰了壁。但是,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的理想,是这样一种美丽而脆弱的东西,一拿到现实的前面就会碰破了的,那我们还何贵乎有这个理想?应当指出:这种对于理想的观念本来就是不对的。我们青年的理想,本来就不应该是这种虽然美好但是十分简单而又相当空洞的东西。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是建筑在对现实的科学分析上的。这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完全不同。在马克思以前,欧洲有过许多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如傅立叶、圣西门这班人。他们对于社会的不平也是怀着痛恨,对于社会的未来也是抱着很美丽很善良的希望,是想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实现世界大同的。但是他们的运动毕竟没有成功,他们的学说也没有能够变成我们千百万人所信从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上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就在于这个理想美妙是十分美妙的,确是将实现“地上的天,堂”;但它却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自己的美丽、善良的希望,而是马克思研究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后,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理想本身,就是根据对于现实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对于现实社会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识而提出来的。因而它决不会在现实前面破碎。我们的理想就应该是这样的科学思想才行。毛主席说过:“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很显然,那些不根据、不符合客观事实,在客观事实前面一碰就破的空幻想法,就根本不是正确的思想。
许多青年都有理想,大都知道要热爱祖国,要为人民服务,要在保卫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上发挥积极性。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理想要真正能够建筑在对现实社会的科学分析上,能充分估计和面对现实中间的一切困难、一切复杂问题,满怀信心地克服它们。而不能无视困难,把复杂的现实简单化。
如果我们能认清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以阶级观点对我们面前的现实作具体分析:我们就将能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弄清楚什么是在发展的东西,什么是在衰亡的东西。以及它们发展和衰亡的具体道路。我们充分认识了实际情况,懂得了在自己面前有困难,而且知道它是怎样性质的东西,才能从而提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这样青年人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会成为盲目的积极性。譬如:我们如果对于中国的农村经济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我国农村到现在还是小农经济占上风,了解了我们的农业互助合作也还是建立在私有基础上,了解了农民在走上集体化道路时必然会有的一些思想顾虑,和农业集体化所需要的条件;总而言之,对农村的实际复杂情况有了认识,自然就知道“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自然就不会盲目冒进起来。而同时,认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前途,也就不会在任何情况下对互助合作运动灰心失望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写过一篇《论持久战》,他鼓励所有抗日战争的指挥员都要成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毛主席说的:“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如果不这样,只凭单纯的愿望或者只凭“匹夫之勇”,那就一定要打败仗。就在毛主席的同一篇文章里,他痛驳那些亡国论,指山了我们抗战的必然胜利。也是他所说的必胜的道理,就完全不是像速胜论者那样的一种好心肠人主观主义的空谈快意。而是仔细地科学地分析了我们的优点和弱点,敌人的优点和弱点,分析了这些力量变化的条件,然后做出战争是艰苦的长期的但是一定会胜利的结论。毛主席这篇著作就鼓舞了当时的人们,既要对抗战中间的一切艰苦都毫不惧怕,充满胜利信心去斗争,同时又决不是盲目乐观,而是要清清楚楚看到战争形势的复杂性和战争的艰苦性长期性,懂得它发展的规律。毛主席正确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各种具体情况,由此指出革命的正确的方向,规定革命的正确的政策,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极其卓越的智慧。新的一代青年是十分必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的。
青年人,自然是比较单纯的,这一代的青年生长在幸福的环境,更不易懂得敌人,不易懂得困难,不易懂得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单纯好不好呢?在受旧社会影响较少这个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好的,单纯的纯洁的政治热情也是应当爱护的。但青年人不能满足于单纯,不能停止于单纯,如果永久停止在单纯上,那就干不成事,会把事干坏。在这一意义上说来,单纯就并不能说怎么好。单纯与幼稚是相伴随着的,幼稚的孩子固然很可爱,但是他必得长大。我们要长成为国家的栋梁,单有好心就不行,就必得学,学着懂得更多、更复杂、更困难的情况。要扩张我们的思想领域和知识领域,准备在任何困难与复杂的问题来到时却不会手足无措。
有人自然,要这样由幼稚变为成熟,主要是依靠培养和教育的。在这里,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就负有很大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不能以单纯方法来教育青年(其实对任何人都不能以单纯方法来教育的)。对青年不敢说坏人坏事,不敢说困难,甚至不愿说过去那些为了与黑暗努力斗争而惨烈牺牲的烈士的故事;说是怕引起他们难受,引起他们失望,影响革命的乐观主义。这种教育方法只能说是唯心观点或主观主义的想法。这样做,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物来呢?只能培养出一些看上去十分纯洁但是又十分简单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就负担不起祖国交给他的重担。这样的教育是虚伪的,对青年是有害的。有这样一个描写工厂的剧本,戏里既没有英雄也没有落后人物,也没有任何矛盾,甚至也没有什么故事。据剧作者说:“这就是一群人在那里生活。”就是一群人上俱乐部、开中学、修机器、跳舞、缝新衣服……。但是,真实的生活难道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不应该光对青年进行这样的教育。拿读文艺书来说,青年不但应该读那些克服一切困难的新英雄人物的故事,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等书,而且,应该读高尔基的、鲁迅的作品,使自己对生活了解得更广、更深。青年们更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近代科学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这全部的教育和培养,还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的谆谆教诲。这种教育虽然是必要的,但是青年主要的是要在生产劳动中、在实际斗争中得到亲身体验。如果离开了生产劳动、实际斗争、实际工作,一切关于锻炼意志、培养品质的词句就会成为空谈。一个青年工人要培养英勇顽强的、实事求是的品质,那么他首先就应该对于生产任务采取这样正确的劳动态度。如果他连对生产劳动中的困难也不能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也不能努力去克服,或积极提出建议,那就不会培养成祖国建设事业所最需要的人才,也不能达到锻炼的目标的。青年农民、青年干部、学生,也都是一样。青年干部就是要在他的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学生就是要在他每天的学习中进行培养锻炼。我们希望一切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工作者加强责任心,循循善诱地在生产、工作、学习中引导青年们前进,希望新的一代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有才能的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事业中熟练的优秀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