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搜索
艺术评论
2016年12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声音/观点
诺贝尔文学奖的新使命:重建文学和大众的连接?
梅兰芳的身体表演美学建构的“他者”意味
吕品田绘画作品展在广州举办
一带一路与中国音乐“特色话语”
世界民族舞蹈文化概说
电影《湄公河行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在南京举行
“锦绣中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策划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专题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专题题记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2分会《标准与品评》主题综述
电影镜头下的西斯廷教堂: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多重性
评估佚失油画过程标准:发掘本土趣味的影响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1949—1976)
2015年度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创新,是戏曲直面挑战的必要姿态
“大师”正义
影像阅读
为电影批评存言立传
《湄公河行动》的类型构成与意义
青年论坛
编剧荒与IP热下的影视编剧突围
IP改编热和剧本荒引发的思考
编剧生态面面观:边缘化与风险机制
坚守文化品格 赋予作品尊严
从编剧富豪的品牌建构看影视编剧突围
聚焦
纪念中国舞蹈史研究60周年
中国舞蹈史研究60年的回顾与展望
筚路蓝缕 信史丹心
视点
『知识』视角下的当代农村书写
现实主义的复归和新变
陶艺
薄施淡彩
马季:相声语言艺术的传承者与革新者
中青年雕塑家
学艺问道
从意境再造到梦境重构
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
浅析民间绘画的色彩关系
地方戏曲文化传承新思路
粉红色料理机:一种性别隐喻
旅游度假区中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浅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
论“二居”没骨花鸟画的情趣之美
浅析民国时期女性油画家艺术特征
试论赣东北地区革命题材油画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从梵高《向日葵》看油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