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之“术”与“道”:基于道家思想的伦理反思
2025-02-21江莉
〔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行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AI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AI医疗代表了医学之“术”的精进,然而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一系列“道”的伦理问题,在医疗行业也未能幸免。基于道家思想视角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审视,发现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过度应用可能会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而技术的过度干预也会对自然生命过程构成潜在风险,同时引发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立足道家思想进行反思,提示全社会特别是医疗机构在使用AI医疗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过度干预,审慎应用技术,保护隐私尊严,强调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公正,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所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道家思想;AI医疗;医学伦理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25)02-0201-06
DOI: 10. 12026/j. issn. 1001-8565. 2025. 02. 09
【基金项目】 202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数智时代高校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识别与应对研究”(2023AH050529);202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以调查研究为载体”(2023jyxm0237)
The “Shu” and “Dao” of AI in healthcare: the ethical reflections based on Taoist thought
JIANG Li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fully reflect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and AI in healthcare has become a key driving force for innovation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I in healthcare represents the refinement of the “Shu” of medicine. However, a series of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Dao” raised by AI have not been spared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n examination of the ethical issues posed by AI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aoist thought found that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AI in medicine can lead to the loss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excessive 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also pose potential risks to the natural life process while raising the issues of data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Based on Taoist thought and reflecting on i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should avoid excessive intervention, apply technology cautiously,protect privacy and dignity, emphasize humanistic care, and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justic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AI in healthcare so that AI can be better used by human beings.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aoist thought; AI in healthcare; medical ethics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当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行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AI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让人们对这些技术成果的发展感到欣喜,期待它们在改变传统医疗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更有效地保障人民健康;而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进步也带来了诸多伦理挑战,人们很难不担心人工智能类的医疗技术是否挑战了医学的本质与医者的初心,如何看待和解决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所出现的伦理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回应[2-4]。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深刻反思AI医疗伦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AI医疗的“术”(技术层面)与“道”(伦理层面),基于道家思想进行伦理反思,以期为AI医疗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 AI医疗之“术”:技术发展与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补充医疗资源短板,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医疗资源普惠;同时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提升医生与患者的双重体验;还加速了生物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医疗行业创新发展。
政策层面的推动为AI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提出“国家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健康医疗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技术标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普及与共享。”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鼓励探索通过医学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开展重点人群随访和健康教育,利用大数据开展区域卫生健康状况分析。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提升服务便捷性,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这些政策不仅为AI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还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院前(院外)的预防阶段,人工智能可用于公共卫生防疫和体检等方面,利用AI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早筛查、早诊断,减少或者减缓疾病的发生;在院中诊断阶段,诊断前的智能导诊、分诊,检查诊断中的AI病理诊断、AI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等技术,提升了病理诊断速度与精准度;在院中临床治疗阶段,精准医疗、医疗机器人、电子病历、智慧病案、药物检索以及医保支付等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实现了诊疗流程标准化赋能,提升诊疗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院后(院外)康复阶段,人工智能被用于用药指导、康复计划(含康复机器人)和健康管理等,拓宽了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服务边界。除此之外,在药物研发、基础研究以及医疗人才教育与培养中,人工智能技术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5]。
总体而言,AI医疗技术的发展背景是多元化的,包括科技进步、医疗需求、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医疗技术有望在未来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 AI医疗之“道”:道家思想下的伦理挑战问题
当前关于医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大规模的商业报道大多关注应用的专业性和可靠度,相比而言,对于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潜在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及对策的关注稍显不足。在讨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时,必须首先明确其使用的合理边界在哪里,当出现“过度”使用时,即当人工智能的应用超出了辅助医疗决策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初衷,开始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从而忽视患者的独特性和治疗的个性化需求,或者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被用于临床实践,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
从中华优秀医道文化来看,医疗技术的发展演进是“术”的层面发展,而对伦理问题的探讨则是“道”的层面内容。神以御形,形以载神,形神不可分离。医者需以道御术,以术载道,不可偏废。以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视角来审视AI医疗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大致可归结为如下三类问题。
2. 1 技术与人性的疏离: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过度应用与人的主体性丧失
在道家代表老庄的哲学视野里,具有生生之德的“道”独立而混沌,化育万物,成就万物,且周流不止地显现于“人道”之中。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示人对于天道的相契[6]。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清静无为,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在医疗领域,这种思想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技术,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
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过度应用可能削弱医生的主体性。医生作为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其经验、判断力和人文关怀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的关键要素是“算法+有效数据+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填补不同医生医疗经验、技术水平的缺陷,尽管这看似高效优能,但医学活动有别于单纯的科学活动,人工智能过于看重数据,但医疗的对象是具有多样性的人,人也不是数据的堆积体,数据更不能等同于事实。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医生重诊疗方法普适性、轻患者多样性,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失去了医生对患者应有的人文关怀,进而削弱其作为医者的主体性。
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过度应用可能影响患者与医生的关系,进一步加剧技术与人性的疏离。在传统医学实践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信任、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与智能系统进行交互,而忽视了与医生之间的直接沟通。这种趋势可能导致医患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从而削弱人的主体性。
2. 2 生命的自然法则与技术的干预:人工智能对生命过程的干预与潜在风险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则能“益其寿命而强”并“归于真人”,这与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将其与《道德经》中“无知无欲”一起看,可以理解为不管任何发生,“道法自然”如果与认知、欲望并行,它能帮助人们在具体的事件中保持客观,穿透事物本质,尊重发生,接纳自然。而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如果对生命过程干预过度就与这种“穿透本质,尊重发生,接纳自然”之心违背,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例如,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操作等。这种干预虽然提高了医疗效率和准确性,但超出医生原本认知,就可能导致医生过度依赖技术,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其诊疗结果便可能不是最本质的病因。
人工智能对生命过程的干预也可能破坏生命的自然平衡。例如,在基因编辑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滥用技术,可能导致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严重问题[7]。这不仅影响个体健康,也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另一方面,当人类过度依赖技术来干预生命过程时,就会忽视生命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导致生命的自主性和尊严受到损害。
此外,人工智能对生命过程的干预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逐渐取代人类在医疗领域的工作,导致医疗从业者失业或职业转型。这些问题都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3 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道家视角下的信息处理与伦理规范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强调通过内在修养来达到和谐的状态。《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意味着在处理医学信息时,应保持无私的心态,不为名利所动,坚守伦理底线。在医学信息处理中,医务工作者需保持理性,避免被技术的便利性和利益所驱使,而忽视伦理规范的约束。然而,现实中,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利益驱动,医学信息处理往往容易陷入伦理失范的风险。
此外,道家还强调“虚其心,实其腹”,即去除杂念,保持内心的清静。在医学信息处理领域,这要求在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时,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避免被错误信息或偏见所误导。然而,由于医学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让医务工作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陷入“算法陷阱”导致决策失误或伦理失范[8]。在数据隐私保护、决策责任承担等方面,当人工智能系统出现数据泄露、误诊或治疗失误时,责任归属问题也变得复杂和模糊。这些问题都可能加剧技术革新带来的风险增加。
3 AI医疗之“术”与“道”:道家思想在AI医疗伦理反思中的启示
3. 1 道法自然:避免过度干预
道家思想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反对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的平衡。在AI医疗领域,医务工作者应当尊重人体的自然规律和生命的自然进程,避免技术的过度应用导致对人体机能的破坏。在辅助诊断时,AI系统应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符合自然规律的医疗建议,而非过度治疗或过度干预。在基因编辑、器官移植等前沿领域,应当审慎评估技术的风险与收益,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尽管从道家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能会因对自然生命进程产生过多干预而并不提倡,但是《老子》又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提倡辩证的态度对待事物,对于人工智能这一科技发展的产物,一定要在由其获得便利、收益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其带来的可能风险防范,应审慎评估技术的风险和收益,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和道德原则,同时关注其对生命自然法则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技术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
3. 2 无为而治:审慎应用技术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强调在行动中保持谦逊和谨慎。AI系统应作为辅助工具,为医生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而不是完全取代医生进行决策。在AI医疗伦理中,这意味着医疗人员应避免对技术的盲目追求和过度依赖,审慎地将AI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医生在利用AI辅助诊断时,应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同时,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保持谨慎态度,确保技术成熟且安全有效后再广泛应用。在医疗决策中保持谦逊与审慎,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尊重生命的自然进程,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黄帝内经·素问》云:“寒极生热”,《老子》云:“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些思想充分说明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将科技手段用到极致,是值得考量的。一方面,最新的技术未必成熟,不一定带来理想的诊疗效果,可能反而导致事态恶化;另一方面,一味以科技手段阻断生命的自然进程,未必会给患者带来优质的生命体验,低质量的“生存”不是大多数人对于“生活”的理想状态,从而导致了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3. 3 尊重个体:保护隐私与尊严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万物齐一”等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对个体自然性的尊重,反对任何形式强制和控制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老子、庄子都提倡要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差异,不要轻易地对别人进行评判和评价。道家尊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这就提示在AI医疗实践中医生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AI医疗技术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这涉及患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风险。医生在处理医疗数据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在利用AI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滥用其个人信息。此外,医生还应关注AI技术对患者个体尊严的影响,避免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歧视、偏见、侵犯人权等不道德行为。医疗机构和AI开发者也应加强对患者数据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另外,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致虚极,守静笃”道家强调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因此,在医疗信息安全领域,要求医疗主体的个人和组织都要自觉遵守信息安全法规,不从事任何违法违规的信息活动;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应发挥表率作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最后,还应关注数据共享和使用的公平性,确保数据的利益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3. 4 天人合一:强调人文关怀
《黄帝内经·素问》中“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的方法,以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理念,都反映了典型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更加直白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正因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中华传统医道才可以通过观察天地的变化及规律来洞察医道之精髓。道家思想强调人的身心健康与天地变化是相互关联的,在医疗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实现身心和谐。道家思想的整体观包含人、社会整体,以及人、社会、自然整体(谓之天人合一),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还应当包括更为重要的两个整体观:时间整体及时空整体[9]。由此,对在AI医疗中,“人整体”的思想可以更多地用于院中的临床疾病诊疗中,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之术,充分体现医者对病患的身心照护,从而让疾病诊治与心理疗愈共同实现;而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则可更多用于院前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院后的康复计划,以及社会康养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机构可以通过AI系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心理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和谐。同时,AI系统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康养机构引入AI管理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康养地的自然条件,让康养管理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同时管理操作更加便捷。
3. 5 追求和谐:关注社会公正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的秩序中产生出来的,人也是如此。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众生皆平等。一方面,人和动物一样都有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权利。但是人和动物有区别,这就是因为人能够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且有道德法则。所以人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破坏自然法则。那么,在追求医疗科技进步的进程中,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的动物实验为代价,更不能以一部分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医疗科技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道家也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公正,这要求在AI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关注社会公正和利益平衡。应努力消除技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AI医疗技术带来的益处。同时,社会和医疗机构还应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AI医疗技术应用中的利益诉求和差异,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弱势群体,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他们也能获得高质量的AI医疗服务。除此之外,人们所担心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的工作,从而造成失业问题,也应当成为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之后所带来的就业公正问题的考量。
3. 6 宽容胸怀:包容一切变化
《庄子?天下》称赞老聃“常宽容于物”。老子倡导“容”跟“公”的精神,他认为懂得守住常道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廓然大公,廓然大公才能周遍万物。庄子在反对独断论和绝对主义的基础上,更广泛地突出老子的相对性思想。他延续老子的精神,提倡“万窍怒呺”“莫若以明”。这种思想倡导一种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强调对世界的接纳与理解,而非简单的批判与拒绝,体现了深刻的智慧与包容性。在道家思想看来,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演进的过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都应得到尊重与理解。这种思想鼓励人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不执着于固定的观念或模式,而是随遇而安,随变而变。由此,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可不必因为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不确定威胁和风险挑战就望而却步,因噎废食,不再发展,要以一种开放和接纳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应当积极拥抱这种变化。除此之外,还应当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挑战,医疗工作者都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道家思想中的宽容胸怀与包容一切变化的思想为医疗行业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态度来面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积极拥抱这种变化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AI医疗的飞速发展无疑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福祉,但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伦理问题,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去面对和解决。依照生命伦理学中四大基本原则: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行善)原则、公正原则,以道家思想为镜,解构AI医疗领域“术”与“道”之间的微妙关系,应当倡导一种平衡的人工智能应用方式:在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维护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个体尊严;强化人工智能系统的临床验证,确保其建议基于充分的医学证据;促进医生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协作而非替代,使医生能够利用技术的优势,同时保持对患者情况的全面把握;加强对医患沟通的重视,让患者的声音和需求被充分听取和尊重;通过政策和法规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平使用,避免社会医疗资源不平等。展望未来,人类期待AI医疗能够在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为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24-03-01(09).
[2]梁璐. 交互与共享:人工智能医疗决策的伦理向度[J]. 医学与哲学, 2023, 44 (10): 19-24. LIANG L .Interaction and sharing:the ethical di? mension of AI medical decision-making[J].Medi? cine and Philosophy, 2023, 44 (10): 19-24.
[3]赵力佳, 王颖斌. 负责任创新中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伦理审视[J]. 医学与哲学, 2024,45 (1): 26-30. ZHAO L J ,WANG Y B . Ethical review of 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tech? nologies in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J].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2024, 45 (1):26-30.
[4]许腾飞, 郭水龙, 尤红.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伦理挑战与应对措施[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 37 (5): 499-506. XU T F,GUO S L,YOU H.Ethical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 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J]. Chinese Medical Ethics,2024,37 (5): 499-506.
[5]陈晨,张竞文.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图谱2023[EB/OL].(2023-12-29)[2024-04-10] .https://www.analysys.cn/article/detail/ 20021158.
[6]李素军. 老庄天道观下的全主体性生存构建[J]. 社科纵横, 2019, 34 (8): 77-80.
[7]闫瑞峰, 张慧, 邱惠丽. 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三维伦理考量:问题、困境与求解[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3, 39 (3): 104-110. YAN R F,ZHANG H,QIU H L.Three dimen? sional ethical governance considerations of gene editing technology:problems, dilemmas and solu? tions[J].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2023,39 (3): 104-110.
[8]施敏, 杨海军.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伦理难点分析与探索[J/OL]. 大数据,1-9[2024-05-12]. https://link. cnki. net/urlid/10.1321. G2.20240408. 1823.002. SHI M,YANG H J.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algorithmic ethical difficulties in generative Artifi? cial Intelligence[J/OL]. Big Data Research,1-9[2024-05-12]. https://link.cnki.net/urlid/10.1321. G2.20240408.1823.002.
[9]程雅君. 道医与术医[J]. 哲学研究, 2008(5):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