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想要“出走”的时刻

2025-02-20戴岱

知识就是力量 2025年2期
关键词:习得性小辉青少年

青春的航道本应充满追逐梦想的欢声笑语,却有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对曾经无比渴望的知识望而却步,心头被悄然笼罩一片阴霾。究竟是什么样的“暗礁”,在原本畅行的学习航道上突起,使我们的心灵之舟偏离了航线?

"案例

原本活泼开朗、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小辉(化名),在升入初二年级后却好像变了一个人。课堂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而是眼神游离,时常望着窗外发呆。课后,他更是对作业失去了耐心,要么拖延至深夜,要么干脆不做,成绩如坐过山车般直线下降。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诫、老师严厉的教导,不仅激不起他一丝改变现状的涟漪,反而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愈发强化了他对学习的逃避态度。显然,小辉正深陷厌学的情绪漩涡中。

"逃离糟糕的情绪风暴

厌学是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常见于青少年,它不仅是简单地不喜欢上学或讨厌学习,而是受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家庭环境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长期且持续的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的排斥心理。

从外在表现看,厌学的青少年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逃学等行为;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往往承受着诸多痛苦——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却又提不起学习动力、对学校恐惧,为跟不上进度而焦虑、因被老师指责而失落,怕让家长失望、怕被同学嘲笑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如头疼、头晕、恶心等非器质性疾病引发的躯体化反应。

"“习得性无助”在作怪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们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这些像一座座大山压在稚嫩的肩膀上,使我们身心疲惫。正如案例中的小辉在心理辅导中所言:“我感觉喘不过气来,学习很吃力,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获得成就感,一度觉得自己很笨,并逐步发展到对整个学习过程都失去信心。”

从小辉的情况中不难发现,他被迫卷入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即在学业上反复遭受挫折后,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在学习时产生无能为力、甚至放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为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只能选择逃避现实来缓解痛苦,厌学情绪也就随之而来。

打败“无助感”怪兽

克服习得性无助,关键在于改变归因方式,青少年需要从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等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模式,转变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模式。例如,考试题目难度大导致扣分多,是外在的稳定因素;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影响发挥,是外在的不稳定因素;理科思维不够活跃,是内在的稳定因素;文科学习不够刻苦,是内在的不稳定因素等。

因此,面对失败的经历,首先要理性、客观、全面地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倘若以偏概全,就会进一步激化自身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体系也尤为重要。以提升学习成绩为例,我们可以将远期的大目标拆分成几个相对容易实现的阶段性小目标,例如,远期目标是期末考试成绩提升20分,阶段性目标则可定为每次月考提升5分,这样便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角色倒置”状况出现

从与小辉的交谈中得知,他的厌学情绪还与父母的高期待有关——父亲总是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母亲则对他的学习细节百般挑剔。

“我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会短暂地露出欣慰的笑容,但紧接着便是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望;而一旦我成绩下滑,批评和指责便如狂风暴雨般袭来。”这种有条件的“爱”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内心深处不断问自己:“如果我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那我还有什么意义?”

破解“角色倒置”谜题

在家庭关系的舞台上,本应上演一出父母以成熟、理性的视角,引领孩子成长的剧目,但在小辉的家庭中却悄然发生着令人揪心的角色倒置:小辉表现得像一个对学习彻底失望,但还要苦苦挣扎的成年人;父母则变得焦虑无助,仿佛是遇到困难只会一味指责和提要求的孩子。

面对角色倒置问题,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发力,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转变: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角色倒置的状态及不利影响,回顾自己在面对孩子厌学情况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

其次,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保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关心他们的感受。

最后,父母需要多和孩子探讨学习长远而广义的目的,并引领孩子共同面对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将以结果为导向转变成以过程为导向。

"青春期的自我认同危机

青春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有可能会打乱我们原本平静的内心世界。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自我认同出现偏差。

就像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小辉也正处在自我认同的危机中。他渴望在同学中树立积极、自信、合群的形象,然而,学校复杂的人际关系却让他倍感压力。

小辉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主动与同学交往,常常被同学忽视或孤立:小组活动时,他总是最后一个与其他同学结成小组的同学;课间休息时,他只能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听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让他对学校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种自我认同危机也引发了小辉心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导致他的厌学行为。他试图通过逃避学校来寻找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仿佛只要不面对学校,就不用面对那些孤立和否定,就能够暂时忘却自己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于是,他开始以各种理由频繁请假。

消极情绪的“解药”是什么?

诚然,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究其内因,小辉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有他自身自卑、敏感的因素。自我肯定练习是改善自卑的良好方式,我们可以每天花几分钟对自己说:“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是有优点的。”并列举出自己的长处。

对于敏感现象,可以尝试改变思维方式,多问自己:“同学们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是事实,还是仅仅是我的猜测?”从而帮助我们去澄清问题的真相。就行为而言,青少年应主动迈出改变的步伐,从微笑和简单的问候开始,和同学慢慢建立联系,也可以积极参与同学间的讨论,在交谈中增进与他人的友谊。

厌学并非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成长路上的一次曲折。要相信,家庭温暖的港湾、学校知识的殿堂都会帮助我们解开厌学的枷锁,在求知的天空中再次展翅翱翔。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猜你喜欢

习得性小辉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荷花下的秘密
关爱和理解,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
高考前一夜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妈妈干扰我交朋友怎么办?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