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之上的古人类“日记”

2025-02-20张东菊

知识就是力量 2025年2期
关键词:索瓦人古人类丹尼

在人类演化的漫漫长河中,曾有这样一群“远亲”,凭借遗留下来的基因密码片段,一次次改写我们对人类进化拼图的认知,他们就是丹尼索瓦人。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迷雾,一起探寻他们古老的奥秘。

大家族的踪迹

人类曾是一个大家族,有许多兄弟姐妹。不过,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属于一个人类种属——智人(Homo sapiens),也被称为现代智人或现代人。其他古人类种属,如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等,都已灭绝或消失。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化石被发现于非洲,距今约六七百万年。大约20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在非洲,并首次走出非洲,开启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神秘之旅。

约20万年前或更早些,一支丹尼索瓦人群或受环境所迫,或因追随猎物,最先来到了青藏高原,并在这里生存下来。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的一个长达千米的石灰岩溶洞——白石崖溶洞,成为他们新的家园。

白石崖和甘加盆地

断崖上的“时光之窗”

白石崖溶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小盆地——甘加盆地北侧,是石灰岩断崖上众多洞穴中最大的一个。

该洞穴的洞口宽约10米、高约8米,向内有一条约百米长、四五米宽、稍微向上倾斜的通道,地面较平。因为洞口朝东,所以清晨的阳光可以照进洞内十几米。

向深处走去,可以发现洞内曲曲折折,黑暗但不潮湿,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古人类生活。而洞穴前二三十米的落差下还有一条小河,自山涧由北向南流入盆地。小河常年有水,河床上堆满砾石,为古人类打制石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0世纪80年代,当地一名僧人从白石崖溶洞中捡到一件古人类的下颌骨化石。近年,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十几家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发现这件化石属于一个距今至少16万年的丹尼索瓦人个体,并将其命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

白石崖溶洞

剖出化石中的密码

丹尼索瓦人最初被发现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丹尼索瓦洞穴,而这件夏河人下颌骨化石则成为东亚地区发现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当时青藏高原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夏河人化石的发现,证明丹尼索瓦人曾生活在青藏高原,显示出这些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可能在16万年前就适应了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打破了学界对该环境的适应为现代人所特有的原有认识。

兰州大学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连续多年在洞内开展细致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发现并系统收集了上万件石器和动物化石,并在多个地层中提取到了丹尼索瓦人的DNA。

白石崖溶洞遗址2019年考古发掘现场

近期,团队还利用最新的古蛋白质技术,在大量碎骨中新发现了一件距今约4.2万年的丹尼索瓦人肋骨化石碎片。这一系列的科学证据证明,丹尼索瓦人很有可能在白石崖溶洞生活了近20万年甚至更长时间,进一步填补了丹尼索瓦人在东亚地区的演化链条,为人类演化图谱提供了一块关键拼图。

与环境相依

在近20万年里,地球经历了两次冰期—间冰期旋回。冰期时,中国北方寒冷干燥,犹如电影《后天》里的冰河时代,而海拔更高的青藏高原上则更冷、更干;间冰期则如同今天,中国北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青藏高原上的冬季依然寒冷,但夏季凉爽宜人、水草丰美。

那么,在自然环境经历如此大变化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白石崖溶洞里埋藏的大量石器和动物骨骼,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制作生产工具" " "

丹尼索瓦人的石器主要用洞前河床上的砾石打制而成。河床之上遍布黑色的角页岩(一种层状节理虽多,但较为致密、硬度较大的石头),还有许多地区常见的脉石英(颜色亮白,可用作打火石),和少量的石英岩、板岩等。

白石崖溶洞发掘出土的石器

他们将这些圆钝的砾石搬到洞内,空闲时将它们打出锋利的刃和尖,用于狩猎、切肉、割肉,甚至砍树、削木头。白石崖溶洞内沉积物中保存的古代花粉组成显示,近20万年中,甘加盆地内的植被以草原为主。在相对温暖、湿润的间冰期,山脚下还生长着不少针叶树,如云杉、冷杉、松树等。

获取动物资源

今天,甘加盆地随处可见至少几千年前由人类驯化的牦牛、绵羊和山羊,以及野生的旱獭、鼠兔等动物。曾经的丹尼索瓦人又与哪些动物共存呢?

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化石的研究显示,曾有2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出现、生活在这里,包括体形庞大的披毛犀、野牦牛,凶狠的斑鬣狗,攀岩走壁的岩羊,狡猾的藏狐,机灵的鼠兔,肥笨的旱獭,凶猛的金雕……

白石崖溶洞洞口
丹尼索瓦人在白石崖溶洞内活动(绘图/史爱娟)

这些或壮硕或凶猛或狡猾的动物都曾成为丹尼索瓦人的盘中餐,其骨头上留下了人类用石器进行肢解、剔肉、剥皮等行为的痕迹。这些野生动物资源帮助丹尼索瓦人在高原上生活了十几万年,成功度过了寒冷的冰期和稍暖的间冰期。

史前的相逢

最终,丹尼索瓦人还是消亡了。现在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只有现代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情况没有两样。丹尼索瓦人因何消亡?他们与后来的现代人又有怎样的联系?实际上,这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谜。

丹尼索瓦人在甘加盆地(绘图/史爱娟)

但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许多现在生活在大洋洲、东亚、南亚的人群,以及美洲土著人群的身体里都携带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如现代大部分藏族、夏尔巴族人群所携带的高海拔环境适应基因——EPAS1变异基因,就很有可能来自丹尼索瓦人。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曾发生过基因交流。只不过学术界对二者发生基因交流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等问题,依然知之甚少。

白石崖溶洞是东亚地区目前已知唯一的丹尼索瓦人遗址,并且可以确定的是,约4万年前现代人出现在东亚地区时,他们还生活在这里。青藏高原很可能是二者相遇的地方,但他们究竟如何相遇,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在未来等待着我们。

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世界,考古学家们抓住打开远古大门的新钥匙,让我们看到人类演化之路的奇妙与艰辛。希望大家带着这份对未知的好奇继续探索,或许未来解开更多人类奥秘的,就是此刻充满求知欲的你们。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索瓦人古人类丹尼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古人类基因
细胞里的古人类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丹尼的皮坎肩
丹尼和她的动物朋友
我们的祖先可能不止一次与神秘古代人种交配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