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载雪域探秘
2025-02-20王伟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地球第三极”,不仅是地理学上的奇迹,更隐藏着影响全球的关键秘密。开展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影响深远。
自2017年以来,作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不负众望,前往雪域探秘,取得了以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对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1"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向好
在过去的15年里,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整体生态系统呈现趋好态势。一是植被覆盖率增加,优良等级草地面积比例提高了6%,森林面积比例提高了12%;二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提升了1%,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提升了2%,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提升了70%。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科考队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建议,如加强冰川变化监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治理等。

2“亚洲水塔”正在“失衡”
这是一种链式响应的过程变化,在变暖、变湿、变绿的同时,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也在变暗,其主要特征是冰川、积雪面积减少和植被变绿共同导致的地表反照率降低。如此一来,直接的影响就是亚洲季风环流调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将会增加。
目前“亚洲水塔”地表总储水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约为黄河200年的径流总量。但研究预测,到21世纪末,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将会快速减少,湖泊、河流等液态水体将会广泛增加,引发严重的固液相态失衡。冰冻圈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增大,未来,下游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害预警工作。
3"生物多样性持续“上新”

各类珍稀物种荟萃的青藏高原,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再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一些曾被认为灭绝了的植物物种,如枯鲁杜鹃、墨脱百合、贡山绿绒蒿和中甸半脊荠等,重新出现在大家视野中;而雪豹、云豹、孟加拉虎和豺等珍稀动物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野外摄影镜头中。
同时,青藏高原生物“大家庭”还出现了新的成员,包括墨脱四照花、察隅链蛇、雪山大爪鼩鼱、拟沉衣等一系列动物、植物、微生物新物种。截至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已发现新物种超过3000个,其中动物新物种205个,植物新物种388个,微生物新物种2593个。

4"最早的人类活动在19万年前
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历史在这次科考中实现了新突破。研究发现,可能早在19万年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早期现代人群则可能在距今4万年前就深入青藏高原腹地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邱桑村有距今22.6万~16.9万年前的岩面艺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岩面艺术之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白石崖溶洞遗址发现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距今至少已16万年,证明丹尼索瓦人曾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生活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5"创造极高海拔科考多项世界纪录

2022~2024年间,第二次青藏科考连续组织开展了“巅峰使命”珠峰、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科考,“从0到1”,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首次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实现了“巅峰使命”和探月工程能源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获得了珠峰顶部的连续冰雪厚度剖面数据和准确冰雪厚度,首次利用浮空艇创造了9050米世界最高海拔环境要素综合观测纪录。
以上为部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成果。此次科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科学认识,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守护地球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 / 李银慧" 高琳" 美术编辑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