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风光在险峰

2025-02-20陈发虎

知识就是力量 2025年2期
关键词:青藏水塔科考

2.8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2.4亿年前,地球板块开始了“分离”与“奔跑”,从超级盘古大陆分裂出的拉萨地块一路向北漂移;到1.3亿年前,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成功拼接“联姻”;6000万年前,来自南半球的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迎头“撞”上,撞击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地表从海洋里隆起,一个“巨人”渐渐站了起来,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就是青藏高原。

它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是地球表面最高的大高原,东西长3360千米,南北宽1560千米,一系列高大山脉在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延亘,因此被称为“世界屋脊”。它雄伟壮丽,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奇幻的冰雪世界,与南北极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南北极是地球向南北伸展的两个极点,那么它就是地球向天空伸展的极点,势如擎天的巨拳,因此也被称为 “地球第三极”。

正如那句话所说:“高度决定格局。”在绝对的高度之下,地球格局为之大变,亚洲地势被抬升改造,大气环流被重塑,自然景观为之巨变。经历了沙漠景观、地中海式气候环境,再到亚洲暖湿的季风气候环境,成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心,季风气候带来的暖湿水汽造就了我国东南鱼米之乡,数条大江大河孕育于此再奔向四方,草原、湖泊、峡谷之间生长着不计其数的野生动植物……

时至今日,这位“巨人”依然在生长,青春期的“躁动”时常显露,地动山摇时有发生。也是因此,青藏高原成为地球气候的“报警器”和“亚洲环境变化引擎”。它持续改变着亚洲的大气环流形势,促成地球上最强大的亚洲季风系统,对中国、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它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其冰川和积雪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是同期全球增温速率的2倍,冰川退缩、冻土消融、降水增多、湖泊面积扩张等变化,都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着深远影响。

同时,青藏高原是重要的资源能源库。它蕴蓄着大量的淡水资源,为亚洲近30亿人提供生命之水,是“亚洲水塔”;更是“中华水塔”,长江、黄河等我国大江大河也均发源于此,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和一半的湖泊也位于此;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蕴含着森林和草场资源,其中,森林覆盖面积达632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非常可观,西藏羊八井是国内现已开发的、规模最大的高温地热田;西藏高等植物种类就有6600多种,野生动物如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藏高原,也是人类的家园,20万年前夏河丹尼索瓦人在此生存,具有了适应高寒缺氧能克服高原反应的独特基因;青藏高原不仅关乎其内部生态系统,更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青藏科考,不仅是中国科研与环境保护的大事情,更是全球科学研究与人类绿色发展的大事情。

197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成立,拉开了大规模青藏科考的序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青藏科考。

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拉萨启动。截至2024年年底,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了“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碳汇功能和潜力、高原隆升效应等世界级原创成果。

青藏高原并不遥远,来自它的每一缕风、每一滴水,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气候。本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将由青藏科考队带领大家一起勇攀科学高峰,一览“地球之巅”的科学风光!

猜你喜欢

青藏水塔科考
《雪地勘察科考设备》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植物水塔”大比拼
废弃水塔化身纪念馆,向凡人英雄致敬
科考延期为哪般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青藏星夜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共同护佑坚固丰沛的“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