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公外婆身上学到的……

2025-02-20陆瑶

现代家长 2025年2期
关键词:机床厂口头禅姨妈

1956年,我的外公外婆响应国家号召,从老家江苏常州千里迢迢举家搬迁到河南洛阳,支援洛阳建设。老两口从青春韶华到皓首苍颜,在洛阳这方热土一待就是大半辈子。如今,他们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们培育出的良好家风,像水、像空气、像阳光,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滋养着我们。

对自己,外公外婆很讲规矩,也很爱干净。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去他们家,外公一见我就会拿出除尘掸子在我身上一通扫,上上下下扫干净了才让我进家门。不论什么时候,外公外婆穿的衣服都平平展展的。“进门先洗手。”“床边不能坐,床是用来睡觉的。”“吃饭要细嚼慢咽。”“老人不上桌不开席。”“见人要打招呼,跟长辈说话要先称呼再开口。”“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写字要横平竖直,字如其人。”这些话是外婆的口头禅,也是妈妈的口头禅,如今也成了我的口头禅。

对外人,外公外婆善良、热情,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总会伸出援手。

20世纪70年代,各家各户都不富裕。那时外公工资高点儿,养活一家五六口人。当时,他家楼下邻居家境困难,家里孩子多,一家人饭都吃不饱。外公外婆知道后,每个月都拿出自家的粮票帮助他们,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外婆没怎么上过学,但心地善良:工友生病住院,外婆约上几个姐妹轮流去照看,还在家炖好鸡汤送到医院;有的邻居不会杀鸡宰鱼,外婆热心地帮忙煺毛、开膛,一套活儿干得干净利索;有的邻居不会炖鸡、烧鱼,外婆甚至直接去他们家烧好端上桌……邻居们都夸:“这人真热情!”“她做饭真好吃!”

受外公外婆的影响,妈妈和姨妈也心地善良、待人热情。路上看见小孩打架,妈妈会上前制止;听说血库告急,妈妈会去义务献血……这样的小事数也数不清。妈妈尤其擅长织毛线,教会了好多姐妹织毛衣。她两次参加单位组织的“恒爱行动”公益编织活动,都赶上我生宝宝,于是她白天照顾我和宝宝、晚上“挑灯夜战”赶活儿,还在毛衣袋子里配上亲手写的祝福卡片,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姨妈继承了外婆擅长做饭的优点,喜欢钻研食谱,常常能做出让我们停不下筷子的美食。每年端午节,她都会去朋友家里热心地帮着包粽子,或者在家包了送给亲朋好友。大家都夸姨妈手艺好。

对事业,外公外婆踏实上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外公任机床厂车间主任期间,对徒弟要求很严。如果徒弟干活粗心大意,他便严厉批评,要求他们返工。在他的监督下,徒弟们做出的产品都是精品。

外婆把孩子们养大后也开始进厂工作。刚开始,她在机床厂二分厂擦洗车床,后来又开始学着在车床上干活。外婆虽然不识字,但非常认真,卡尺卡到哪儿一点儿都不容许出错,做出来的成品返工率很低。

舅舅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也到机床厂工作,跟着外公的大徒弟学习,镗工技术一流。厂里难做的活儿,领导经常交给舅舅。舅舅从不计较这类活儿工时少又难干,每次都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出色地完成任务。由于干活精细、不怕吃亏,舅舅每年都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过市、区级的先进工作者,但他从不宣扬。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简单平凡,却是我最温暖的回忆,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下,我的孩子将来也不会差。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机床厂口头禅姨妈
等一会儿
波莉姨妈信守承诺
妈妈的口头禅
近百年建筑遗产保护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 之三:中流砥柱之上海机床厂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之四:中流砥柱之上海第二机床厂
爸爸的口头禅
湖州机床厂多工位伺服液压机进军厨电
妈妈的口头禅
小不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