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语/名词/提醒

2025-02-20

现代家长 2025年2期
关键词:拉宾家长学校

妙语

如果你极度迷恋一个人,那你一定配不上这个人。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这并不是对爱情的贬低,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当你发泄的方式不再是换头像、改签名、发朋友圈、找朋友倾诉,而是吹吹风、静一静,习惯性地等待自愈,那么恭喜你,你长大了。

—语出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结婚就是给自由穿上件棉衣,活动起来可能会不方便,但冬天来时会觉得挺暖和。

—网上一则论自由与婚姻的帖子。

生活能选择吗?永远都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钱多。

—姚明对朋友说。

永远像孩子那样好奇,像年轻人那样改变,像中年人那样耐心,像老者那样睿智。

—如此,成功就会如影随形。

游戏开发商就像马戏团的老板,而游戏玩家就像马戏团的小丑,老板利用小丑赢得大把钞票,而小丑只赢得了观众零星的掌声和满身的伤痕。

—耐人寻味的比喻。

开头不幸,结局幸福,仍然称得上幸福;开头幸福,结局不幸,只能称为不幸。

—一种新型的辩证法。

手机壳,年轻人的“第二面孔”。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手机壳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套,而是一种新型社交工具,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个性和态度。

名词

梅拉宾法则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梅拉宾于1971年指出,在人际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效果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占了38%,肢体动作如表情、仪态等所占的比例高达55%。这个发现被称为“梅拉宾法则”,亦称“7-38-55法则”。

也就是说,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中,语言信息只占到7%,而声音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则占到93%。

声音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之所以对沟通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它们能够隐秘地传递以下信息:

情感信息:表情、动作和语气可以传递出喜、怒、哀、乐等情绪。

态度信息:表情、动作和姿势可以传递出自信、谦虚、友好、敌意等态度。

意图信息:眼神、手势和身体位置可以传递出是否真诚、是否愿意合作等意图。

家长应该运用梅拉宾法则来提升亲子沟通的效果。建议家长这样做:

保持积极的表情: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微笑可以让人显得更亲切、友善,也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使用适宜的语气: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注意保持语速适中、语调平稳、音量适宜,这样可以让你的表达更加清晰、易懂。

运用肢体语言: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想法和情感。例如,在表达感谢时,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达歉意时,可以双手合十。

保持良好的仪态: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都会影响你的形象和气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保持挺拔的坐姿、端正的站姿和优雅的步态,这样可以让你的形象更加积极和值得信赖。

提醒

如何帮孩子渡过寄宿带来的心理难关

新学期开学,不少孩子要离开家成为寄宿生,他们将经历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自理能力、消解分离焦虑的过程。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寄宿生活?

寄宿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从2017年起到江苏、浙江、湖北、甘肃和广西等地的县城进行调查,她发现,不少年轻父母对学校寄宿制表达出强烈的需求。

雷望红解释:“一方面,忙于工作的父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网络虚拟世界的巨大诱惑,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为问题少年,这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龙潭二中校长李鹏程介绍,该校2000多名学生里,95%是寄宿生,学校建议家离学校两公里以上的学生选择寄宿。每年初一新生入学时,都会哭声一片,个别学生由于不习惯寄宿生活闹着回家。

李鹏程说:“学生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陌生的地方,我们会帮助他们慢慢适应,一开始让家长先接送几天,让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开导。如果实在适应不了,就协助学生转学到离家更近的学校。”

心理老师严艺家告诉记者,在平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她曾遇到一些孩子寄宿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急性焦虑发作、伤害自己。这是由于一些孩子内在的人格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适应寄宿环境的程度,如果家长强硬地将其送到寄宿学校,产生的负面情绪对孩子而言是难以消化的。有些孩子还没学会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法处理寄宿生活中与同学产生的矛盾,会慢慢形成“不能相信任何人”的惯性思维,当面临人生关键节点时,很难向外部寻求帮助。这是比较深远的影响。

不过,严艺家发现,对于那些比较容易感到孤单的孩子,寄宿也有益处。在集体活动中,这些孩子能够感受到和同龄人在一起的快乐,这是在家里体会不到的。

调研中,雷望红及其团队发现,有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寄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屏蔽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管孩子,或者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寄宿制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温暖、安全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减少家庭给他们造成的伤害。”

家长和学校如何给予支持

在严艺家看来,无法一刀切决定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寄宿:“一方面,我认为10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过早寄宿,另一方面,即使是青春期阶段的孩子,适应能力也因人而异。”

严艺家认为,学校应该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美好。她建议,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学习时间等方面之外,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

此外,学校不应该向家长作不切实际的保证,比如“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你们什么都不用管”,而应加强家校联动,比如告知家长跟放假回家的孩子聊些什么。

家长要足够诚实,与孩子共同面对分离焦虑。严艺家解释,诚实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过度理想化地描述寄宿生活,二是不把学校和老师放在对立面。“诚实地告诉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哪些是值得期待的,哪些是要观望一阵子的,遇到哪些困难不能回避,等等。”

(戴"纳 余冰玥)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拉宾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遇刺20周年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奇妙学校
请求列宁帮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拉宾遇刺以色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