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丢勒和他的时代

2025-02-20孙晓昕

读者欣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丢勒自画像人文主义

丢勒的作品既保留了德国艺术的传统,又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丢勒也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美术占据着重要地位,涌现出诸如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以下简称“丢勒”)、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以及汉斯·荷尔拜因等一批伟大的艺术家。

15世纪的德国美术仍深受哥特式风格的影响,画家的创作受制于宗教情感,宗教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同时,富有地方特色的版画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逐渐发展起来。16世纪,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极大触动了德国民众,艺术家们也用作品呼应着宗教改革。他们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美术成果,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创作之中,推动了德国美术的进步。

丢勒(1471—1528年)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出生于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金匠家庭,幼年随父学习金银细工兼绘画,后随画家瓦格莫特学习绘画与木刻,学成后前往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学,广泛接触不同地域的艺术成果。

丢勒的作品既保留了德国艺术的传统,又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丢勒也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丢勒在版画、油画、水彩、素描以及艺术理论等领域均展现出非凡的才华。版画创作贯穿了丢勒的整个艺术生涯,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木刻组画《启示录》是丢勒的代表作之一,这一系列版画共包含15幅图像,丢勒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刻画了世界末日的幻象。如在《圣米迦勒大战恶龙》中,圣米迦勒神情严肃,用尽全力将长矛刺进恶龙的喉咙,这个有力的形象控制了整个场面。他周围手执刀剑或弓箭的天使军正在跟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战斗,而天空之下的大地却是一派祥和、宁静之景。

丢勒在1513年至1514年之间创作的《骑士、死神、魔鬼》《忧郁I》以及《书斋中的圣哲罗姆》是其铜版画的代表作品。其中《忧郁I》的画面内容十分丰富,画中的大天使一只手持圆规,另外一只手托着脸颊陷入沉思,她的身旁围绕着各种工具和具有象征性的物品,背景中的墙上还挂着一个幻方,这为作品增添了哲学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忧郁”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 集合了压抑、沉思和想象等诸多意义,也被认为是天才和思想者所特有的气质。丢勒本人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虽然《忧郁I》所表达的意义晦涩难懂,但被公认为是丢勒的精神自画像。

1956年,丢勒创作了油画《四使徒》,将其献给刚加入路德派阵营的故乡纽伦堡市。《四使徒》为双联画,左侧木板上刻画了约翰与彼得,右侧木板描绘的是保罗和马可。丢勒以高超的写实技法,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道具等展现人物的性格差异。画中圣徒有着雕塑般的立体感,给人真实可信之感。在这幅画中,丢勒实现了他毕生的追求,那就是将德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与意大利艺术的典型塑造结合起来。

丢勒对自身容貌的关注贯穿一生,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均创作有自画像。在《1498年的自画像》中,丢勒微微侧身,头戴一顶黑白相间的软缎便帽,上身穿一件带有花边的白色衬衣,肩披褐色斗篷,斗篷的缎带系于左肩。这是德国当时最时髦的青年装束。丢勒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他侧眼看向画面外,眼神冷峻而自信。背景中有一扇窗子,窗外似乎可以看到夏日的风光。

在《1500年的自画像》中,丢勒本人的形象构成了画面的全部内容。他正面面对观众,眉宇间流露出忧郁的神情;卷曲的棕色长发自然地从头顶发际线处一分为二,垂落在肩膀上;胡须显然被精心打理过,显得干净整洁;丢勒的右手放于胸口,他以这种类似于自我介绍时常用的手势强调了自己的存在。自画像的深色背景衬托出丢勒的签名和题字:“我,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以此方式,在28岁时用持久的颜料画成。”

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还是雕塑家、建筑学家。他刻苦探索美学原理,在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卓有成绩,著有《人体比例研究》4卷、《绘画概论》等。其建筑学体系中有些设想为近代德国筑城学所采用。

猜你喜欢

丢勒自画像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五月·自画像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丢勒自画像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天使的手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我的自画像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画笔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