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近在眼前
2025-02-19张建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小挑”决赛中,一众高科技项目凸显了“将科学技术根植于社会发展需求土壤”的理念,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参赛项目“HoloVision——国产高性能体全息波导AR近眼显示模组”即为其中的佼佼者。
该项目的文字描述,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如坠云里雾里,身处科研一线的项目负责人、大三学生张齐巧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全息波导AR最终产品比作常用的智能手机,她和团队的任务就是提供性能优异的屏幕,让物体的三维影像和数据能完美呈现在屏幕上。
2022年,张齐巧进校后就被老师邀请加入项目团队,从一名科研“小白”起步,逐步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随着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兴起,人们对更加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有了更高的期待。AR头戴显示技术可将虚拟画面融合到真实世界中,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电力巡检、矿山巡检、户外骑行、游泳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对矿山巡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他们戴上类似眼镜的装备,就可以解放双手,在眼镜上就能发现机器设备故障。
团队调研后发现,离轴反射、自由曲面、阵列反射波导等传统AR头戴显示模组仍存在体积重量大、亮度低、视场窄、出瞳小等难题,而全息波导具备的超轻薄、可出瞳扩展、高透明度等技术优势有望解决上述“痛点”。
不过,技术进步和突破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核心技术等不来,更买不来。表面浮雕全息波导核心专利被外企诺基亚公司独占,用于生产表面浮雕全息波导的光刻机等关键设备被美国禁售。为实现全息波导技术完全自主化,张齐巧和团队开始攻关体全息波导AR显示技术。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发现,体全息光栅(VHG)具有极高的衍射效率,但光线在入耦合光栅区域会发生二次衍射,产生严重的漏光现象,导致显示亮度降低。面对难题,团队查阅文献、设计仿真验证,一次次试错后,团队另辟蹊径,提出在光栅表面蒸镀纳米银薄膜,解决了入耦合光栅区域二次衍射的问题,有效抑制了漏光。基于该新型表面等离激元体全息光栅,团队攻克了三大核心技术。经检测,团队研制的AR显示模组亮度达到1467cd/㎡,FOV(视场角)提升至42.7°,出瞳尺寸达到22mm×15mm,实现了高亮、大视野、大出瞳的显示效果。鉴定报告指出,该项目技术填补了国内全息波导显示空白,实现了全息波导AR显示技术自主化。项目相关核心技术已申请8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专利已授权)。
有了产品,团队还要解决推广的难题。张齐巧说:“产品推向客户时还是挺困难的,作为初创公司,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并不高,我们的产品在高精尖领域更没有话语权。”于是,团队就向意向客户免费提供几套产品供试用、检测,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用、检测,客户发现产品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并给予张齐巧的团队一些积极反馈,还出具了试用报告。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团队就可以和客户开展进一步合作。
当然,作为学生,研发产品和提升产品性能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难题时,学生团队还需向导师请教。现在,团队推出的模组在亮度、视场角和视窗等方面的性能都有很大提升。
得益于“挑战杯”,张齐巧从一名科研新手转变成自信且充满活力的“科研达人”。眼下,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将以公司创始人的身份,联合团队成员逐步将辛苦研发的技术、产品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