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流行语”,时代前沿与生活百态的生动写照
2025-02-19孔德淇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冲上微博热搜。这些词汇如同一面多棱镜,不仅是对语言现象的映射,更是对社会发展和大众心理的深刻洞察,折射出时代的前沿风貌与生活的百态千姿。(2024年12月3日 《扬子晚报》)
2024年度的“十大流行语”依次是:“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在流行语里,“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这类明显带有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气息的词汇,是时代科技浪潮下催生的新表达;其他的像“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等,基本都是从网络这片土壤里冒出来的,生于网络,传于网络,对它们的争议也常常在网络上此起彼伏。
比如“city不city”,有人用它来调侃那种似城非城的生活氛围,网上为此还展开过不少趣味讨论;再看“班味”,让无数打工人瞬间有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一下子就把上班那种复杂又微妙的感觉给具象化了;还有“小孩哥∕小孩姐”,每次看到那些年纪虽小但本事不小、气场十足的小朋友,就忍不住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和前些年的流行语相比,2024年的流行语呈现出两大特点:一个是更具时代前沿性,另一个是更贴近生活百态。这“十大流行语”,个个都和当下的社会发展、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渗透,从未像如今这般,广泛又深入,细致又生动。
当对这些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流行语见怪不怪时,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感受也已悄然发生变化。它们是对科技进步、社会现象、群体特征的直观反映,人们的感受通过网络的传播、汇聚,最终化作一个个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把线上与线下的生活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网友的表达就是生活的表达;网友的关注点与情绪,就是舆论场的关注点与情绪。
对于大众感受在网络上的直白呈现,也曾经历过一阵褒贬不一的评判,引发过不少思考与探讨。但当网络把形形色色的人群紧密相连之后,流行语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新词汇的范畴了,而是实实在在成为一种生活写照甚至社会心态。如今,再对流行语盲目指责似乎意义不大,努力从流行语中探寻大众的心思,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关注流行语时,不难察觉流行语自身兴衰或者被更替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这恰恰是流行语更迭的规律所在。和传统书面语言相对稳定且不太容易被替换相比,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以及人们观念转变的速度,在一年又一年的交替更迭中,大众也在持续找寻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感共鸣。由于个体发声的力量有限,人们就得借助流行语来传达内心的想法,当一个流行语风风火火传遍全网的时候,就是大众“情感共鸣”最强的时候。
所以,任何时候都别小瞧了网络流行语。对流行语可以有不同看法、议论,但对它们在特定时期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得有一份理解与尊重。毕竟,它们可是大众意义上的时代新声。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