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代读和人肉阅读

2025-02-18和菜头

文萃报·周五版 2025年7期
关键词:杠铃安德森阅读者

最近有一种读书新趋势,许多阅读者把一整本新书的电子文档扔给AI,让AI 读取之后输出一份内容摘要,看完这份几百字的摘要就算是读了这本书。至于如何知道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他们同样是利用AI 去抓取这本书的评论,做出是否值得阅读的判断。AI 就像是他们的秘书,帮助他们做简报和摘要,因此阅读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我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之为“AI 代读”。

但我依然保持着老师傅传统手工阅读的方式,从序言一直读到注释。怎么总结一本书是我自己的事,不用劳烦AI 帮忙。而且,我不只想要读到文字,我还想透过一本书的表达方式,行文语气,内部结构读到文字背后那个人。文字就像是一个人的指纹,作者很难真正把自己的个性、习惯、缺陷彻底隐没在文字下面。我习惯于在书本里找活人,因此我把我这种阅读方式称之为“人肉阅读”。

我并不认为我的阅读方式才是正确的,之所以要做对比,是因为我发现它们刚好构成了所谓的“杠铃阅读法”。

“杠铃阅读法”来自硅谷的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这种阅读方法简单说就是:要么去读最经典最基础的老书,要么去读最近最流行的新书。前者可以帮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而后者则确保读者不会错过最新的变化和趋势。

至于中间那些半新不旧的书,则可以完全不去读——只看两头,不看中间,形似杠铃。

那么,这种阅读法会不会造成错失?马克·安德森在访谈中提到了“林迪效应”:存在时间越长,则未来预期寿命越长。它还有一个比较拗口的扩展形式:能活的,每多活一天,就能活更长;不能活的,每多活一天,只会活得更短。对于一些不易腐坏的事物,比如技术、观念、艺术作品等,它们每多存在一天,其预期的寿命就会变得更长一些;而那些容易腐坏的事物,它们每多存在一天,它们预期的寿命就会变得更短一些。

根据林迪效应,那些最经典最基础的老书即便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里,其存在不受脆弱性的影响,因此值得去认真阅读。而那些不新不旧的书,大多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腐坏,不值得浪费时间。

AI 代读的方式刚好在杠铃阅读法读新书那一头,而人肉阅读的方式刚好在杠铃阅读法读老书的那一头。了解新动态新趋势要快速,要凝练,要多样;而学习经典、学习基础、学习框架要全面,要深入,要仔细。

所以我也在想,我用同一种方式读所有书,是不是本身也有问题?事实上,许多新书可能不值得从头读到尾,太多作者为了骗稿费,把三句话的事情写成一本书。

唯一支持我那么阅读的理由,就是趣味。比如说马克·安德森的访谈,如果要用AI 来提取,干货只会有两条:一是杠铃阅读法,只去读旧经典和新出版,二是不需要把每本书都读完,读到一半扔了也不可惜。

而我这种人肉阅读者,因为通读全文的缘故,会因为偶然发现了其中的林迪效应而高兴不已。

(摘自《青年文摘》2025年2 月(下) 和菜头/文)

猜你喜欢

杠铃安德森阅读者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龇牙咧嘴举杠铃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