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悠长竞生长,节节生发涌竹风
2025-02-18陈菲菲
[摘要]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和传统。班级文化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也涵盖无形的精神文化。文章从班级理念、班级制度、家校共育、特色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竹韵班”的班级文化探索过程,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竹韵;生长;竹风;小学班级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而班级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班级文化既无声又有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笔者以“竹韵班”为例,探讨如何围绕“竹韵悠长,节节生发”的核心思想,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班级理念:根植厚土,节节生发迎风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生态梦想。从古代诗人笔下的竹影婆娑,到现代科技中绿色发展的创新应用,竹子的坚韧、挺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童年是梦想的种子发芽的时节,青少年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好奇赋予他们无尽的创造力,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充满生机的自然家园。引导青少年扎根自然,融入生态,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
我校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坚持从娃娃抓起,践行“生态创新,竹韵悠长”的教育理念。因此,笔者将班级命名为“竹韵班”,围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发展理念,以“扎根”文化立班,打造生态型特色班级,以学生的内生动力发展为核心,确立班级总目标——构建“竹韵悠长,节节生发”的生态成长共同体。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汲取知识,向下扎根,培养坚韧品质、创新能力与生态责任感,在他们心中种下绿色发展的种子,助力他们成为有思想、有韧性、有责任、有行动的“四有”生态型学子,最终成长为肩负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
二、班级制度:竹风扬清,培养竹韵规范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活并不是自由散漫、毫无规章的。自班级成立以来,“竹韵班”始终重视班级制度建设和管理。学生作为班级的小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并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每年班级公约都会重新修订,使其更适应班级发展的需求。
班级实行“人人有事做”的全员班干部制度,学生集体商讨设定班级岗位,竞选过程民主、公正,每月轮换组长,每日更换班长,学生通过投票选举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大家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班级规则。
同时,班级学生根据竹子的坚韧精神,自主命名四个学习小组为“青竹组”“翠竹组”“寒竹组”“劲竹组”,小组异质组合,促进课堂中的学习交流与合作。课前友善沟通,课堂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互检作业,帮助彼此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家校共育:合力育竹,共迎风雨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支持。“竹韵班”从一年级起就成立了家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协助班级文化建设,策划班级活动,并积极推动家校沟通,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竹韵班”的家委会结构完善,在班级活动策划、教学用品采购、班级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每次活动前,家委会都会与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讨论制定方案,确保活动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兼顾趣味性。例如,组织策划亲子运动会、传统文化活动日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加深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竹韵班”通过家委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制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案。每学期,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联合开展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帮助家长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此外,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家校共育模式,帮助家长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建立亲密关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竹韵班”每学期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例如,“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走进课堂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职业启蒙讲座、科技实验等;“亲子植树”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与家长共同种植树木,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绿化校园”行动,家长与学生一起为学校种植花草树木,共同美化校园环境,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环保志愿服务,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社区清洁志愿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分享会、阅读打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开启竹韵之旅:乐玩生态,爱上自然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引下,“竹韵班”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发展理念,结合学校“生态创新,竹韵悠长”的办学理念,开启了特色生态教育
之旅。
(一)“扎根自然”系列活动
“扎根自然”即扎根于生态与环境教育中。“竹韵班”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开设了一系列常规课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每周定期开展“生态课堂”,学生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自然植物、学习环保知识,并在课前进行2分钟的生态小知识分享,实时更新对大自然的认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萌发了对环境保护的热爱,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二)“竹韵悠长”系列活动
“清风竹韵”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中华文化中的精神气质。“竹韵”班结合语文课、班会课,开设了“竹韵悠长”系列活动,从诗词中的竹子意象,到现代生活中的环保理念,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感受到竹文化与生态文明的深厚内涵。他们不仅在知识上收获颇丰,更立志做一个心怀生态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通过创意手工竹编活动,学生们将学到的班级好习惯和道德行为融入手工创作中。每位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代表着班级特色的竹编作品,如“团结之篮”“友爱之花”,旨在通过手工的方式深化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班级精神的共鸣,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竹韵班,在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为引领,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在家校合力的帮助下,像竹子一样坚韧挺拔,迎接风雨。期盼“竹韵班”的学生们未来都能成长为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新时代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虹.自主管理,追求卓越——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例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5):69-72.
[2]李娜.“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带班策略探微[J].天津教育,2023(07):31-32.
[3]刘悦霞.与学生共成长——班主任工作点滴心得[J].新校园,2022(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