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洋洒洒的明清小说

2025-02-17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5年1期
关键词:小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清小说的地位足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徜徉在明清小说的世界里,我们会为《水浒传》中众英雄的行侠仗义而深感震撼;会为《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勇往直前而热血沸腾;会为《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而扼腕叹息;会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而泪水涟涟;会为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愤世嫉俗而感慨万千;会为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虚幻离奇而拍案叫绝……

「文化讲坛」

明清小说漫谈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明清以前其在文坛的地位一直不高,难以与诗歌、散文相提并论。《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正因为如此,小说的作家和作品都长期不受文坛重视。直到明清时期,小说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才打破了诗歌的垄断地位。

明清小说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记载,明代小说大约有八百种,清代小说数量更多。据不完全统计,清代章回体小说有三百三十多部,文言小说五百多种,拟话本小说近五十种。在这些小说中,除了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外,还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侠五义》等享誉后世的佳作。

明清小说作家众多且富有才情。这其中有知名学者,如清代《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也有著名文学家,如诗文大家袁枚。不过,更多的小说作家是当时社会中不受重视的中下层文人,即便是四大名著的作者,其生平记载也很少。许多小说家甚至连真实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比如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我们仅知其自号为“西周生”。这些作家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人生境遇各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想象和非凡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以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为例,作品的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途经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想象中的国家;后半部分写武则天开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唐敖女儿)及其他花仙托生的百位才女高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这部作品想象奇特,既有对现实的讽刺,又寄托着社会理想,还探讨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因此,学者胡适称李汝珍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

明清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大多采用白话章回体形式,从内容方面可细分为讲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四大名著堪称前四类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经典,《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是世情小说的集大成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是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该书描写了众侠客协助包拯审理奇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的故事,书中人物形象生动,故事充满悬念,堪称后世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短篇小说大多用文言写成,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清代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更是文言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明清的白话短篇小说也有很高的成就,明朝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及清代李渔创作的《十二楼》都是其中的佳作。

明清小说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精彩片段」

安公子说:“姑娘,你若在店里就把那骡夫要谋我资财害我性命的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岂不省了你一番大事?”

十三妹听了这话,倒不禁笑起来,说:“这话我一点儿不欠通,到底是你做梦呢!假如你是个老练深沉有胆有识的人,我说了这话,你自然就用些机关,如此防范。你只看我那等的剖白嘱咐,你还自寻苦恼,弄到这步田地;那时再告诉你这话,不知又该吓成怎的个模样,甚而至于益发疑我,倒误把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当作好人,合他诉起衷肠来,可不更误了大事了么?”

安公子听了,连连拍腿点头,说:“不错的!不错的!姑娘,你如今就说我酸也罢,俗也罢,我安龙媒对了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说着,又拜了下去。

那十三妹把身子闪在一旁,也不来拉,也不还拜,只说了一句:“这倒不敢当此大礼。”张老也连忙站起来道:“我小老儿倒有一句拙笨话:也不用讲这个那个,只我们两家六条性命,都是姑娘你救的。安公子他为官作宦,怎么样也报了恩了;只是我们两口是一对老朽无用的乡老儿,女儿又是个女孩儿家,你这样大恩,今生今世怎生答报的了!”那老婆儿也在一旁说:“嗳!真话的!”

十三妹把手一摆,说:“老人家,快休如此说。要说你两家性命不是我十三妹救的,这话也是欺人。……这便是你二人一个孝心一个节烈所感,天才牵引了我来,正不是一桩偶然的事。如今安公子的性命保住了,资财保住了,他的二位老人家可保无事了;我这妹子的性命保住了,身子保住了,你二位老人家可保无事了。我虽然句句的露尾藏头,被你二人层层的寻根觅究,话也大概说明白了。‘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你我‘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说着,掖上那把刀,迈步出门,往外就走。

这正是:镜中花影波中月,假假真真辨不清。

(选自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略有删改)

「阅读指津」

《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是清代文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融侠义与言情为一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主人公十三妹行侠仗义,英姿飒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她嫁给了安骥(安公子),又尽显儿女情长,堪称是儿女英雄的典范。

以上这个选段的故事背景是:世家子弟安骥的父亲安学海被上司陷害入狱,安骥为救父亲不惜变卖家产,不远千里前去赎救。在他赶路的途中,夜宿能仁寺时遇上歹徒,幸好得到侠女十三妹的解救,一起被救的还有张金凤一家人。十三妹真名何玉凤,是中军别将何杞之女。她因为父亲被大将军纪献唐所害,所以隐姓埋名避居他乡,志在报仇。她与安骥一行相遇并救下他们实属巧合。安骥和张家人特别感激十三妹,可十三妹却毫不在意。在面对安骥和张金凤的“寻根觅究”时,十三妹虽然“露尾藏头”,但还是告诉了两人一些关于自己身世的情况。选段描写的就是十三妹救人之后,即将告别时的情景。

仔细品读这个选段,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儿女英雄传》的艺术风格:

人物性格鲜明。十三妹英姿飒爽、胸襟开阔,十分惹人喜爱;安骥自负多疑,总是怀疑他人,却又知恩图报,勇于承认错误,是一个典型的文弱书生。张老夫妇虽然不是主角,但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了一对能说会道、明白事理、懂得感恩的老人形象。

描写精彩传神。比如文中“那时再告诉你这话,不知又该吓成怎的个模样,甚而至于益发疑我,倒误把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当作好人,合他诉起衷肠来,可不更误了大事了么?”一句,这是十三妹的语言,从文字中读者能感受到十三妹犀利的眼光和泼辣的个性;“倒不禁笑起来”,这是对十三妹的神态描写,能感受到她的性格开朗;“把身子闪在一旁”“把手一摆”,这是十三妹的动作描写,刻画出她活泼又有礼貌的样子。

语言生动有趣。小说叙事写人的语言生动,很有表现力。如“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这两句俗语,刻画出了一个洒脱、爽朗的女侠形象。

「古今漫谈」

自古生意人做买卖,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可是事有例外,不信你请看——

“君子国”的买卖

周玉宁

清代的李汝珍写了一部奇书《镜花缘》,秉承奇幻小说一脉,想象奇特幽默,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书中描述了一个海外的“君子国”,那里的人可谓仁义至极,互相谦让。做买卖时,买方不是压低价钱而是尽力抬价,卖方不出高价而是以低价卖出为荣,双方常常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买卖才能成交。

李汝珍实际是在以“君子国”来讽谏世风。自有商业社会以来,哪里的买卖不是商人抬价、买方杀价?从人性利己的角度看,“君子国”的买卖显然只是一个假想。正常状态下,经商者必然期望赚钱,买方则希望买到质优价廉的好商品。然而,其间相互的利益博弈,应该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下、和谐稳定的环境中达成一致。

虽然“君子国”过于理想,但是人性的谦让、自抑与利他,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也应存在于多数人身上。当然,这与一个时代的风气相关:如果社会整体积极向上、人心向善,倡导利他与互助,世风淳朴,人性向善的因素就会占优势,社会环境即使达不到“君子国”的理想程度,也会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而如果一个时代整体堕落,自私自利成风,社会风气腐化,那么大多数人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自私的社会风气。

人作为一种生物,具有正常的物欲与需求,如果不利己,便难以生存于物质世界中。当社会的物质资源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时,人性中的“私”往往成为个体行为的动力,利己行为也就难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控制自己无尽欲望的同时,又得以享受人生,并顾及他人的利益,实现互助、友爱。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弱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人类的文明也就不会停滞。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魔鬼的诱惑时时在向我们招手,人性中的“魔”不停地挑战着我们的理性与情感,欲望的炼狱折磨着我们的灵魂,俗世的烦恼如我们身上切不断的青丝时时生长。向往“君子国”的人们:控制好欲望,打点好自己的人生吧!

(选自《光明日报》,文章有删改)

「快乐演练」

1.文章开篇讲《镜花缘》中“君子国”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请你分析一下,文章最后一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作者讲“君子国”的故事,意在引出自己的观点,即“人性的谦让、自抑与利他,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也应存在于多数人身上。”

2.对比论证。承接上文“正常的社会条件下”这一限制,设想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风气对人心的影响,让说理更加严密。

3.前半句“向往‘君子国’的人们”,照应开篇,让文章结构完整;后半句“控制好欲望,打点好自己的人生吧!”,得出结论的同时发出号召,让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趣味笔记」

谴责小说

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于是一批具有改良思想的作家通过创作小说的方式来针砭时弊,并提出拯救社会的主张,鲁迅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

与讽刺小说相比,谴责小说更加直白、夸张,因而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以及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猜你喜欢

小说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劝生接力(微篇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