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璀璨绽放
2025-02-17杨晓昕
[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准时的生物钟
春节,由农耕时代的祭祀开始,到当下依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围绕这个节日的种种仪式和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又逐渐形成一种家国意味的文化符号,充分参与所有华人文化与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当不同地域、代际,不同审美趣味与知识背景,不同人生经验和生活图景的作家们围绕春节这个大命题,呈现自己的记忆、想象与理解,可谓当下文坛和出版界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又是我们情感上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人身体里最准时的生物钟。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金赫楠)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牛镛、岳弘彬)
适用话题:节日文化 民族情感 传承与坚守
文化的多样性与共性 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价值
[时令节气]
二十四节气
在我的记忆里,有不少关于节气的民谚。“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这是春耕的信号,惊蛰一过,大地解冻,便到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时节;“清明麻来谷雨花”,这是播种的号令,清明种葛麻,谷雨种棉花。上半年的民谚多是指导生产的,下半年的民谚则多是指导生活的,如“小暑大暑,恰值三伏。少动多伏,才是正途”“小寒大寒,数九酷寒。防冻保暖,体健心安”……
在漫漫长路上,节气如同一个个里程碑,让人们把一年里遥不可及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节气又如同一个个路况标识,告诉人们前面的日子是热还是冷,以便早早做好准备,从而四时安康。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乔忠延)
适用话题: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的智慧
文化传承与民间记忆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缔造“黑神话”
为了更加贴近现实,制作团队采用了看上去最笨的办法:实景扫描后导入电脑。游戏中出现的庙宇、佛像大多来自于此。
为此,《黑神话:悟空》的美术负责人杨奇成立了专项小组,历时4年,扫描了全国上百座寺庙和古迹,让这些场景能1∶1地在游戏中重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引擎的更换。实景扫描通常解算出上亿面的模型,旧引擎仅能解算成几千面的建筑导入,新引擎则能提升到百万级。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张明萌)
适用话题:执着精神 目标与选择
细节决定成败 创新与技术突破
“黄河文化摇篮”迎来“顶流”,一号公路真有“黑神话”
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热词,国风国潮随之兴起。2024年8月底,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上线,让拥有531处国保单位的山西迎来“直击天命”的时刻。
广胜寺、关帝庙、鹳雀楼、飞云楼等游戏取景地,更是成为新晋“顶流”。游客们突然发现,山西这座低调的“地上博物馆”,处处闪耀着文化的魅力。
(摘自《澎湃新闻》作者:宋昕倩)
适用话题: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遗迹
文化传播新途径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服饰民俗]
服章之美 承千载起新潮
近年来,服饰国潮涌动,诞生于辽宋时期的马面裙,融合传统与现代,成为当下新时尚。
马面裙走红,背后是历久弥新的民族智慧,折射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马面”,原指古人沿城墙所建的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马面裙由左、右两幅裙片在前中裙门处交叠,因裙门形似“马面”而得名。
亮相海外街巷,走俏全球市场,登上国际时装周,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从国内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巴黎奥运会,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全球展示中国之美;浩瀚太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中国设计,为世界文明增添亮色,彰显强大的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崔璨)
适用话题:民族智慧 中式美学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蟳埔簪花春常在
簪花,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审美情趣。从先秦的质朴花束,到汉代的彩线穿花,再到唐代的《簪花仕女图》,簪花文化不断演变,越发丰富。文人墨客更以诗寄情,留下大量赞美簪花的佳句。历史上的风华,在蟳埔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翻开蟳埔的史志,可以发现,它坐落于东方大港古刺桐港的重要位置,曾是无数远洋商船通往世界的始发地。闽越文化遗存及海洋商贸共同织就了蟳埔的多元文化交融。在这里,人们以海为生,以花为簪。女孩十一二岁开始将秀发盘成海螺圆髻,以各色花朵点缀,用发簪穿插固定,整个头上仿佛绽放着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簪花围。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陈冬梅)
适用话题:文化与生活 地域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的延续 文化的传承
(以上内容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