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锦上添花
2025-02-17何子芳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写昆明的雨,字字未提雨,却句句皆有雨,不着痕迹地表现出自己对昆明这座城市的怀念,文章使用的就是侧面描写。下面,我们就以此文为例,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技法。
「教材品读」
一般描写雨景的文章,大多着重描写下雨时的情景,或是呈现下雨时“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动态来体现雨的急,或是描写绵延不断的细雨或倾盆大雨来体现雨的大小。然而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一文,却通过描写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让我们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可谓匠心独具。请看——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节选自汪曾祺《昆明的雨》,文章有删改)
「写作秘籍」
文章写昆明的雨,作者却把笔墨重点落在了昆明的菌子、雨季的果子、花儿上。写菌子,细数菌子的种类——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并且还从色、香、味等角度描写。菌子和雨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如若没有雨水灌溉,这些数量庞大的菌子就不能肆意生长,菌汤也不会香浓可口。
描写果子、花儿,作者选取的是色泽黑红的杨梅、雨季的缅桂花,但作者笔墨并没有描写在树枝上沾着雨水而晶莹剔透的杨梅,反而着手于对人物的描写。苗族小姑娘“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而她的吆喝声轻轻柔柔的,“‘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侧面衬托出昆明的雨温柔的特点。
写雨的文章很多,如果直接写雨,写来写去,不过应用的都是五觉描写法。汪曾祺却撇开雨而写与雨有关联的景物,换一个角度,一下就拓宽了写作思路。这样着墨,不仅展现了昆明的风情美食,描绘了轻松、优美、闲适的氛围,而且通过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从侧面写出昆明雨多、雨水丰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文体的角度分析,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这样着墨,写昆明的事物、人物,景、事、物、人都丰富多彩。然而细细品味,这些人物或事物,都和昆明的雨有关,作者用“昆明的雨”这条主线贯穿,内容既散得开,又收得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技法锦囊」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不直接描写写作对象,而是描写周围与其有关的事物,间接含蓄地表现写作对象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常用于写人、记事、状物等叙事类文体中,启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写作中,我们若借鉴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难写之景,用侧面描写
昆明的雨多,这是事实。但如何描摹这种“多”,就很不容易下笔。汪曾祺另辟蹊径,抓住昆明雨季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来写,将雨的特点一一道来,这样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如果没有雨的滋润,又怎会有如此繁茂的菌类与植物?借助想象,读者自然能够理解“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的特点。
写作中,我们借鉴这种方法,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的事物要和所写事物有一定的关联。菌子,通常在潮湿雨多的地方生长,这就是关联。二是要浓墨重彩地描绘选取的事物,从而间接表现所写的事物。作者写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品种多,数量多,味道多。菌子的多,才反映出这个地区适合菌子生长,读者自然就能从菌子多联想到雨水多。三是要学会用线索勾连,做到形散神聚。例如上文中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都和雨有关,如果撇开雨,选取和雨无关的事物,那就偏离了文章的主题。
二、正面单薄,用侧面烘托
描写人物或事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如写人,正面描写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有时,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恰当地运用侧面描写,往往具有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这种写法,也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
一是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如《老山界》一文,作者通过描绘环境的险峻,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二是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一文,“我”在看戏时,因等待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作者没有正面写“我”的兴致不高,而是通过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侧面进行表现。三是以“反面”写“正面”。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作者为突出小孩子的纯真,用众大臣和皇帝的虚伪来进行反衬。以上这些课文,都是侧面描写运用成功的范例。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是不同的世界。侧面描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描绘这个世界。我们在写作时,如果感觉所写事物乏味单调,大家不妨想一想《昆明的雨》,学着用侧面描写进行写作,相信你也能写出独特的习作。
「高分习作」
乡情
袁欣
我想念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重庆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我的故乡虽然在南方,但是因为这里海拔稍高的缘故,在冬天,我的故乡是会下雪的。
故乡的雪是洁白的、绵密的、使人动情的。她就像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仿佛是赶路赶累了,在我们那个小山村歇一会儿脚。她总是无声无息地来,怕惊扰了小山村的梦。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窗外的山、树都披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房檐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凌,有水滴不时地滴下来。虽是下雪,但天气通常不太冷。白雪覆盖的小山村,此时格外可爱。
雪地里快乐的事很多。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玩,摸地上冰冷而又绵软的雪……这种触觉很奇妙,即使双手被冻得通红,我们还是乐在其中。有的时候,我会把雪抓起来撒向空中,看着雪花像白色的蝴蝶四处飘飞,真是太有趣了。就这样我们从清晨一直玩到天黑,等大人喊急了,大家才不情不愿地慢慢回家。
冬天的果子,最多的是橙子。树上碧绿的橙叶上残存着一点儿白雪,再配上橙红色的果实,看上去就是那么诱人。卖橙子的老板戴着一顶暖和的棉帽,穿着一件绿色的棉大衣,双手插在袖子里。不下雪的时候,他就搬一个小马扎坐在路边,也不在意树上的雪被风刮落在肩膀上。有行人路过的时候,他就吆喝一声:“卖橙子,不甜不要钱!”他的声音自信而低沉。故乡的橙子叫“脐橙”,有拳头那么大,颜色橙红发亮,味道甜美,一点儿都不酸。客居山东之后,我也吃过许多北方的橙子,却总觉得比不上故乡的脐橙可口。
因为地处南方,在我的故乡冬天盛开的花很多。其中,最绝的是山茶花。山茶花又被家乡人叫作“断头花”,因为其凋落时,不像其他的花朵那样一片一片地凋零,而是在开到最绚烂时整朵花一齐掉下来,犹如壮士断头,美得决绝。山茶花娇嫩的花瓣一层叠着一层,像公主精致的裙摆。而雪中的山茶花无疑是最美的,在一片雪白的世界中,那一抹艳丽的红色是如此耀眼。这样的山茶花总让我的心软软的,不是念花,而是怀乡。
窗外,鹅毛般的大雪在楼宇间飘个不停,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故乡的雪,可比这来得更加轻软。
我想念我的故乡。
「亮点解析」
这是一篇抒写乡情、思念故乡的习作。作者抒发思乡之情,独辟蹊径,抓住故乡的雪、雪地里的快乐、故乡的果子、故乡的山茶花等典型事物,多角度呈现出故乡的美好。文章构思别致,巧用侧面描写,将思乡之情融入对故乡景物的描绘当中,启人想象,惹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