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素养提升
2025-02-17
还记得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吃饺子的幸福场景吗?还记得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和家人一起赏花灯、猜灯谜的快乐时光吗?中华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民风民俗,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任务一:夯实基础·了解民风民俗。(45分)
1.读拼音,写字词。(8分)
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年味儿很浓。农历腊月初八,家家áo( )腊八zhōu( );除夕,吃jiǎo" zi( ),rán fàng( )鞭炮,辞旧迎新;正月初一,人们穿着新衣,bǐ" cǐ( )拜年祝贺。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6+3=9分)
万( )( )新 独出( )( )
悬灯( )( ) 万不( )( )
截( )不( ) ( )堂大( )
(1)元宵节一到,处处____________,热闹非凡。
(2)白族人的服饰与我们汉族____________。
(3)新春佳节,中华大地上一派____________的景象。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分)
(1)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6分)
春节期间,妈妈带我去了植物园,我看见各色的月季花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____________,热情的杜鹃花____________,美丽的海棠花____________,真是花香醉人!
(2)节日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会互发信息表达祝福。根据情境,选择习俗的寓意。(填序号)(6分)
洗艾叶,____________;包粽子,____________;做香囊,____________。我亲爱的朋友,端午安康!
①将幸福裹牢 ②让疾病远离 ③将烦恼荡涤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6分)
(1)在古诗中了解民风民俗:“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描绘了寒食节时权贵近臣们承受皇恩的景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在中秋节望月怀远的情思。
(2)《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____________、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腊八粥》对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详细,对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阅读理解·感受年末的热闹。(25分)
糍" "粑(节选)
文/陈 静
①“咚咚”,岁终年末,会听到一个个院落、一处处厅堂传来浑厚有力的声音。是谁在敲大地的门吗?不。“腊月二十八,家家舂糍粑”,这句俗语告诉我们,是大家在舂糍粑,迎接新年的到来。
那时候,我们年年聚在老三妈家的大厅堂舂糍粑。一家家排了顺序,依次蒸糯米。当热腾腾的一大盆糯米饭倒进大石臼,舂粑人便举起杵木舞动起来,一上一下,反复舂打,将糯米饭舂成白白嫩嫩的糯团团。舂糍粑的大叔喘着气,额上的筋鼓胀着,那满是老茧的大手紧握杵木,一上一下,②放大炮仗一样的“咚咚”声,响彻屋宇。
猛听一声:“起!”杵木便伸到老三妈面前。老三妈把沾了细米粉的粽叶绳绕上杵木,一圈一圈刮下糯团儿,将糯团儿一个滚又一个滚地拍实,接着有力的大手一掐,右手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倏地冒出小糯团。随后,大家忙团起糍粑来,将小糯团揉呀揉,捏呀捏,一个个圆滚滚、雪白的糍粑便做了出来,散发着糯米香。这时,我们小孩子趣味盎然,纷纷争着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在糍粑的正中点上小红花。
这些人中,要数老三妈烤糍粑的方法最好。她把糍粑放在灶火边,慢慢烤着。糍粑逐渐变软,清香扑鼻。终于,糍粑肚子鼓胀了起来。她用铁钳夹起来,用竹筷子在糍粑边沿挑出道缝,灵巧地放入白砂糖。待糖融化后,一吃,又香又甜又软。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如今我们屋场再也没有舂过糍粑,③只有杵木在记忆深处“咚咚”地响。 (摘自《少年文艺》)
5.第1自然段引用俗语的作用是( )。(多选)(4分)
A.暗示舂糍粑的声音浑厚有力
B.点明舂糍粑迎接新年的到来
C.引起下文,过渡到对舂糍粑的叙述
6.文中多处写杵木的“咚咚”声,写出其作用。(9分)
第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阅读短文,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6分)
8.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习作表达·描写春节经历。(30分)
9.春节是欢乐的节日,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庆锣鼓声声响;春节是热闹的节日,人们扶老携幼,逛庙会,访亲友……春节里,你有哪些有趣的经历?请以“过年趣事”为题目,写一篇习作,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