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2025-02-17

关键词:志向李大钊故居

本期学习任务:读三首咏物诗,我们或能感受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或能体味到诗人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读李大钊的感人事迹,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伟大精神。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奋斗信念,做新时代好少年吧!

任务一:品读诗句,体悟诗人的志向。

托物言志气节生

天津 李林明

有些古诗,诗人看似在描写客观事物,实际是借助这些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志向。这类诗被称为托物言志诗。《古诗三首》中,三位诗人就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马诗》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什么时候马儿才能戴上被黄金装饰的笼头,飞快奔驰,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呢?“快走踏清秋”一句中,诗人使用了“踏”字而非“踩”字,更能彰显出马的矫健。诗人表面是在写马,其实是以马自喻,暗指自己渴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的心愿。只是这种报国之志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从“何当金络脑”中的“何当”一词我们就能体会出来。“何当”即“什么时候”,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石灰吟》一诗,诗人以石灰作比,通过写石灰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即开采、煅烧、粉碎,以及“若等闲”的态度,传递出自己也要像石灰那样,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坚贞不屈。而这种坚定的信念,正是来自诗人对“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这种高尚节操的追求。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浑不怕”“要留”不正是诗人崇高气节的写照吗?

《竹石》前两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子抓住坚硬的岩石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生动地表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是说经历千万次的磨炼,竹子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呼啸也不动摇,进一步写出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刚劲。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竹、赞竹,实际上是借竹子坚韧的傲气来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任务二:学习方法,认识革命英雄人物。

学习课文有方法

重庆 熊建峰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写法巧妙,我们在学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一、体会首尾呼应之妙。课文开头写了父亲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又提到“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妈,昨天是4月28日”。课文采用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显得非常紧凑,既写出了“我”得知父亲遇难时的悲痛,又突出了“我”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以及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二、关注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以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如:“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抓住父亲被捕前的语言,我们能感受到他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的革命精神。被捕时,“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的沉着镇定。“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抓住庭审时对父亲的外貌、神态描写,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李大钊在敌人残酷的折磨下坚贞不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任务三:走进故居,感受先辈之精神。

瞻仰先烈故居" "传承红色精神

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了解了革命先辈李大钊的感人事迹,感受到他坚贞不屈、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大钊故居,学习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吧。

在李大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有10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其中,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近4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西厢房三间打通,作为李大钊的书房及会议室使用,在陶然亭慈悲庵作为党组织的固定活动场所前,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大部分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北房的堂屋是李大钊一家的餐厅和接待室,在这间屋子里,李大钊曾手书一副对联挂于北墙:“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在文华胡同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表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岁月无痕,英雄有迹可循。那些前赴后继的身影、可歌可泣的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底。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追寻红色记忆,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汲取力量,砥砺前行吧!

供稿/山西 王 云

猜你喜欢

志向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卫立煌故居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李大钊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魂兮归来返故居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