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种植的各项技术细节与配方施肥增产技术应用探讨

2025-02-17仝钊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5期
关键词:花生灌溉配方

花生不仅富含多种脂肪和优质蛋白质,为民众的日常饮食提供了丰富的油脂资源,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花生种植已经成为提升各地农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更有效地参与花生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必须对涉及花生种植的各项技术细节进行精确管理。这包括明确配方施肥以提高产量的技术要点,并结合种植技术来减少花生种植的各项成本,从而推动花生种植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一、花生种植要点

1、花生选种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花生种植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工作者必须在正式种植花生之前,细致地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其中,选种工作尤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选择花生种子时,应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特征和环境条件,精心挑选适宜的品种。以南方地区为例,若要最大化花生的经济价值,应优先考虑夏秋两季的花生种植。南方的温暖湿润气候为花生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使得两季花生的总产量和出芽率均优于单季种植,从而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而在北方,由于冬季较长且气温较低,单季花生种植更为适宜,以避免冻害。然而,通过建立温室大棚,北方地区也能实现两季种植,这就要求在选种时,必须考虑品种是否适应大棚内的生长环境。

在正式种植前,种植户应通过试种等方法,对筛选出的花生品种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和筛选,以确定最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品种。花生品种根据其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它们在生长周期、植株高度、结果习性等方面各有特点。直立型品种抗倒伏性好,便于机械化收割,适合大面积种植;匍匐型品种则耐旱性强,抗病性好,适合在干旱或贫瘠地区种植。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也不同,有的品种生育期短,适合无霜期短的地区;有的品种生育期长,适合无霜期长的地区。花生在生长过程中易受青枯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影响,这些病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选种时,必须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以降低病害风险。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各异,地方农业部门应根据当地病害历史和气候条件,选择对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

在处理花生种子时,首先应进行彻底的晾晒处理,将带壳花生置于阳光下充分照射,以降低外壳内的水分含量,并利用紫外线杀灭外壳上的病原菌和微生物,从而预防病虫害,增强花生幼苗的抗逆性,为高产增收奠定基础。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花生萌发阶段的病虫害风险,种植户应将符合标准的种子浸泡在温水中30分钟,然后转移到5%的多菌灵溶液中,以减少茎腐病的发生。此外,1000m2种植地撒播215kg的钙镁磷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为花生的稳定生长提供保障。

2、选地及整地

为了确保花生能够在一个稳定且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满足其幼苗对养分的全面需求,种植者在正式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细致的处理。选择适宜的种植地至关重要,土壤类型及其特性是首要考量因素。花生偏好在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长,这些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优良,为根系的健康成长和荚果的充分膨胀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在选地过程中,种植者和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土壤的结构、质地和肥力状况。鉴于花生适宜在pH值介于6.0-7.0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若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必须通过施用石灰或硫磺等物质来调整,以营造一个对花生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整地工作可在秋季或冬季进行,目的是改善土层结构并根除土壤中潜在的病虫害。具体操作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前茬作物的种植历史来决定,可能包括深翻、旋耕、起垄等措施。深翻有助于优化土壤结构,提升通气性和透水性,从而促进根系的健康生长;旋耕则能细化土壤颗粒,提高土壤均匀性,为花生幼苗的顺利萌发和生长提供理想条件;起垄则能显著增强土壤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导致的根系缺氧问题,并通过增加土壤的昼夜温差,为荚果的膨胀和养分积累创造有利条件。在整地过程中,通过设置排水沟和起垄等措施来优化土壤排水状况。完成这些工作后,还应评估前茬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若前茬作物为豆科植物,土壤中氮素含量可能较高,可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若前茬作物为禾本科植物,土壤中磷、钾含量可能较低,需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同时,考虑到前茬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可能对花生生长产生影响,翻耕时应配合使用生物菌肥,以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3、花生的适时播种

通过对花生生长特性及需求的深入分析,我们明确了解到,为了满足花生全生长周期,理想的播种时间应安排在5月上旬。这一时间点的选择,旨在确保花生生长的高峰期能够与雨季的到来保持同步,从而为花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差异,部分区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将播种时间适度延后,但这种延后通常不会超过15天。为了进一步提升花生的生长质量,建议在平均气温稳定在12℃时开始播种,以避免因播种时间不当导致的冻害问题。花生的种植通常适应于1年1熟或2年3熟的种植制度,这决定了播种时间的多样性。在1年1熟的制度下,播种主要集中在春季;而在2年3熟的制度下,则可灵活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在播种花生种子时,播种深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子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而言,3cm-5cm的播种深度较适宜。过浅的播种深度会使种子暴露于地表,易受温度和湿度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种子的正常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而过深的播种深度则会增加种子萌发的难度,延长出土时间,进而影响出苗率。当前,花生播种广泛采用宽窄行双粒播种技术,将花生间距控制在大约17cm,或者根据种植地的肥力条件选择大垄双行种植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单垄种植法也被采用,确保垄宽达到65cm,穴距达到15cm,为后续的盖土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花生出苗后约12天,需要进行间苗和补苗处理,以将种植田内的花生密度调整至最适宜高产栽培的水平。

4、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本身属于保障花生产量及质量的重点组成部分,它为花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支持,并努力满足其在田间管理上的各种需求。中耕作业通过破坏土壤的硬结层,显著提升土壤的孔隙度,从而优化了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为花生根系的扩展和发育营造了理想的环境。此外,中耕作业有效减少了土壤中的硬块,降低了水分的蒸发,维持了适宜的土壤湿度,为花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中耕还激发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增强了土壤的肥力,确保了花生生长所需营养的充分供应。在进行中耕时,种植人员必须精确控制耕作的深度与频率,以避免因耕作过深而损伤植株根系,或因耕作过浅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般而言,中耕深度应保持在10cm-15cm,而耕作频率则需根据土壤的松软程度和花生植株的生长状况来合理安排。

花生植株极易受到天气波动的影响,导致大面积倒伏,这不仅阻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还限制了荚果的发育。为应对这一问题,种植户可采用培土技术,将土壤向植株基部堆积,以增强植株的稳定性,防止倒伏现象。培土的高度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荚果的发育阶段来合理调整,一般建议培土高度控制在5cm-10cm。若培土过高,可能会导致植株基部通风不良,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培土过低,则无法有效防止植株倒伏,达不到预期的培土效果。

5、合理的排水灌溉

花生作为一种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极为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病变。因此,种植者必须在日常管理中特别关注土壤水分的控制,以确保为花生提供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花生对水分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各异,这就要求种植者在灌溉排水时,必须依据花生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在花生的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叶面积有限,蒸腾作用相对较弱,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土壤湿度维持在约60%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然而,若苗期土壤湿度过高,将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甚至可能诱发根部病害。因此,种植者需要在苗期严格控制灌溉量,并确保田间排水畅通,避免积水现象。

进入开花期和结荚期,花生的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增大,蒸腾作用增强,对水分的需求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此时,应逐步增加单日灌溉量,以满足花生植株生长和荚果发育的水分需求。若此阶段水分供应不足,将导致开花数量减少,结荚率下降,进而影响当季花生的整体产量。因此,在花生的开花期和结荚期,需要适量增加灌溉,将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约70%,以提升土壤湿润程度,同时避免因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水分饱和问题,限制花生根系的呼吸能力。

当花生进入成熟阶段,整体生长速度放缓,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应减少。此时,种植者应逐渐减少灌溉量,并保持土壤适度湿润。过多的水分会导致荚果腐烂,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在降雨较多的季节,田间容易积水,过多的水分不仅会影响花生根系的呼吸,还可能导致土壤中养分流失,进而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多雨季节,必须加强田间的排水管理,确保排水沟渠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土壤水分过多。

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土壤容易出现干旱现象,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此时,必须及时进行灌溉,以补充土壤水分。灌溉时,应根据土壤湿度状况和花生所处的生长阶段,调整单日灌溉量及灌溉频次。配合使用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避免一次灌溉量过大或过小,影响灌溉效果。在气温较高时,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植株的蒸腾作用也增强,此时应增加灌溉频率,保持土壤湿润;而在气温较低时,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也减弱,此时应适当减少灌溉量,避免土壤过湿引发冻害。

二、花生配方施肥增产技术

1、叶面施肥

当前,针对花生的叶面施肥,选用的肥料须具备良好的水溶性、高含量的营养元素,并且对叶片无任何负面影响。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硫酸锌、硫酸镁等肥料,因其特性,成为叶面施肥的主要选择。对于处于苗期的花生,由于其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弱,适时的叶面施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补充氮、磷、钾等关键元素,可以有效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当花生步入开花期和结荚期,其对营养的需求达到顶峰,此时加强叶面施肥,特别是补充磷、钾等元素,对于促进花生的开花受精和荚果的充分发育至关重要。然而,随着花生进入成熟期,其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逐渐降低,因此,适度减少叶面施肥量,以防止营养元素过量积累,从而避免影响花生的最终品质。在实际操作中,叶面肥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0.5%,以防止因浓度过高而造成叶片灼伤,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同时,也要避免浓度过低,以确保植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

2、配方肥+花生种肥

在现代化花生种植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花生的生长效果。为了满足花生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我们推荐采用一种综合的肥料施用策略,即结合配方肥和花生种肥。在播种期和苗期,花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尤为旺盛,进入开花期和结荚期,花生对营养的需求转向支持植株生长和荚果的发育,此时配方肥的施用变得尤为关键。在施肥总量的控制上,应根据花生的生长状态和土壤的肥力情况灵活调整配方肥与花生种肥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花生幼苗和根系对肥料较为敏感,容易发生烧苗现象。因此,在施肥时,种植户必须严格控制肥料与花生植株之间的距离,建议将这一距离保持在大约7cm,以防止肥料直接接触植株,从而避免对花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有机肥+水肥一体化

在推进花生现代化种植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有机肥在整体肥料配比中的比重提升。通过适量增加有机肥,我们不仅为花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有效减轻了传统施肥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机肥富含的有机质成分,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持水能力具有显著效果,进而增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能力。种植者可将有机肥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溶解于水中的肥料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从而实现高效施肥。此技术不仅全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还满足了花生生长的具体需求,动态调整施肥量和频率,确保了科学施肥的实施。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中,肥料的选择和溶解是关键步骤。常用的水肥一体化肥料,如可溶性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硝酸铵等,它们具备优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能在水中迅速溶解,形成均匀的肥料溶液。在配制肥料溶液时,必须考虑花生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浓度,以确保施肥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基层农业技术部门应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的结合使用,以逐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并确保花生的品质。

4、有机肥与配方肥协调应用

在现代化花生种植领域,我们更加注重提高亩产量和改善作物质量。为此,我们采用了先进的配方施肥技术,将有机肥与配方肥相结合,以减少化肥的总使用量,同时确保花生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供给。此外,我们根据花生生长的各个阶段,灵活调整配方肥中的养分比例,以精准满足花生在不同生长周期内对养分的具体需求。

综上所述,在对花生种植要点与配方施肥增产技术展开探讨时,需要根据花生生长需求及土壤养分条件来调整肥料施加方案,在均衡养分的基础上,为花生植株创造更为稳定且健康的生长环境,配合科学种植技术,来为区域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协助。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单县南城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花生灌溉配方
掏花生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