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科学种植技术与精细化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探讨
2025-02-17宁廷伟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 做好选种工作
选种作为小麦种植的起始步骤,对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必须从质量角度出发,精心挑选优质品种。应优先选择那些品质优良且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品种,以确保小麦植株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选种时还应充分考虑小麦的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由于不同地区和气候对小麦品种的要求各异,选种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选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品种,这种方法可以直观评估不同品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选择经过认证的优质种子进行种植,这种方法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同时,简化了选种流程。在田间试验中,种子的发芽率测试是关键环节。只有当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播种工作。此外,选种还应注意种子的种植年份。通常情况下,种子应在当年种植,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种子吸收的养分逐渐减少,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以春季或夏季播种的品种为例,如果这些品种在经历冬季和春季后继续种植,由于土壤养分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小麦种子的发育质量。因此,建议最好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播种。
小麦种子的浸种过程应根据种子的具体状况,采取适当的方法。通常,这一过程包括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水中1-2个小时。操作时,可以直接将种子放入水中,或者先将种子放入容器中再加水。另外,也可以按照1∶10的比例将小麦种子与水混合,以确保种子得到充分的浸泡。在浸泡过程中,应遵循逐渐增加水量的原则,即初次加水不宜过多,应逐步增加,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倒入。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可能需要适当增加浸泡时长。整个浸种过程应在24小时内完成。浸种结束后,应倒掉清水,并将种子捞出晾干。晾干后的种子即可用于播种。此外,在浸种过程中,建议使用温水处理小麦种子。水温保持在45℃左右是最适宜的。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对小麦种子产生不利影响,因为高温会加速种子内部水分的蒸发,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进而损害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长潜力。
二、整地
整地作业构成了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小麦的高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地的有效执行不仅关系到土壤的准备状况,而且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最终产量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必须根据小麦的生长特性和需求,精心挑选恰当的整地方法。这一做法旨在确保整地作业能够高效且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从而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土地翻整
在执行整地作业时,土壤特性是决定翻耕策略的核心要素。一般情况下,深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从而促进作物根系的健康成长。但是,考虑到土壤类型的多样性,耕地方法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以盐碱地为例,深耕这种土壤时,必须借助化学试剂来有效缓解盐碱对作物生长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土壤肥力匮乏的情况下,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深耕处理,通过物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以提升土壤肥力,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在整地过程中,土地的平整度也应得到特别关注。确保土地表面无明显高低不平,对于保障作物的均衡生长、提高灌溉效率以及减少水土流失至关重要。因此,整地作业必须精细周到,确保每一步骤都满足土壤特性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2、机械深翻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土壤活化的目标,必须借助机械操作进行深度翻耕。这一过程可以细分为几个关键步骤,以确保土地整理效果达到最佳。首先,旋耕机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负责旋耕和翻耕任务,利用其独特的工作机制,能够有效地对土壤进行初步处理。旋耕机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土壤的松散,还能促进土壤颗粒的均匀混合,即完成土壤的碎混作业。这一步骤对于后续土地整理工作的高效执行至关重要,它显著提高了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接下来,在旋耕机完成初步作业后,需要使用耙地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耙地工作。耙地设备通过其精细的操作,能够进一步平整土壤,为后续的播种或种植提供更为理想的土壤条件。
3、化学试剂的使用
在土地准备过程中,化学试剂的应用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化学试剂的使用已成为一种高效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层翻耕来提升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为小麦的生长创造一个更为优良的环境和条件。这一技术在农业操作中显示出了其显著的优势。①化学试剂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土壤中杂草种子的清除,这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降低杂草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方法处理,可以在不损害土壤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清除杂草种子,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加纯净的土壤环境。②化学试剂还具有显著的土壤消毒和杀菌效果。在土地准备阶段,恰当选择化学试剂能够有效消灭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这一作用不仅改善了土壤的卫生状况,也为小麦的根系发展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生长环境。③化学试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对小麦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并促进其生长。通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可以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外界环境对种子的负面影响。同时,某些化学试剂还能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为小麦的高产和稳定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生物有机肥的施用
在土地准备阶段,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并配合深翻耕作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做法能显著提升土壤的肥沃度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具体来说:①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从而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通过施用含有丰富微生物和多种营养成分的生物有机肥料,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其保水和保肥能力也得到增强,为作物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②深度耕作技术的充分利用是完成土地深翻的关键。深度耕作不仅能够打破土壤的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厚度,还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均匀分布。此外,深度耕作还能激发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③在土地准备阶段,应将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与深度耕作技术的运用紧密结合,以全面优化土壤肥力、养分分布和微生物群落,为农作物的持续高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旋耕作业
旋耕作业是整地流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作用是翻松和平整土壤。在开始旋耕之前,彻底清除土地表面的杂物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确保旋耕作业的顺畅进行并最大化其效果。对于那些未曾进行过旋耕的土地,执行旋耕作业能显著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这种改善对于土壤结构的优化以及随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为它促进了根系更深入地穿透土壤,从而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此外,对于已经彻底旋耕的土地,进一步加深旋耕深度是一个可能且有益的选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破坏土壤中的紧实层,还能促进土壤层次的混合和养分的均匀分布,为作物的持续健康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三、播种
精心策划的播种策略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显著作用。在播种过程中,保证播种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过程从种子的预处理开始,而拌种处理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为了确保小麦的最终产量和品质,种子纯度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并严格筛选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既定标准。拌种处理是播种前的一个重要准备环节,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麦种浸泡在温水中约2-3小时,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彻底冲洗两次,以去除多余的浸泡液和杂质。接着,将处理过的麦种放入含有适当药剂的容器中,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搅拌,确保药剂均匀覆盖种子表面。适时播种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样至关重要。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播种方法。在冬季寒冷干燥的条件下,点播因其能减少水分蒸发并集中养分供给,成为较为适宜的播种方式。相比之下,在春季和秋季温暖湿润的气候下,条播和穴播则因其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并促进根系发展,而更具优势。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以确保小麦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
四、施肥
在进行施肥作业时,确保肥料的充分供应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和生物化肥两种主要的施肥方法。传统的施肥方法通常包括撒施操作,即将肥料均匀地散布在田地表面,然后进行播种。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施肥效果,但可能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潜在的破坏。具体来说,频繁的撒施可能会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并加速养分的流失,这可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生物化肥提供了一种更为环保且可持续的施肥方案。生物化肥通过合理处理化肥,使其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这些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并利用化肥中的养分,从而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对于小麦的生长来说,生物化肥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还能显著提高小麦的生长质量。
五、田间管理
1、清除杂草
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对于小麦种植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除草作业也是田间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对于执行除草作业至关重要。目前,除草方法主要分为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两大类。人工除草方法特别适用于杂草密集的区域,在这些区域,由于杂草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依赖人力进行细致清除是确保除草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相比之下,化学除草更适合杂草分布较为稀疏的区域。尽管如此,即便采用化学除草,通常也需要与人工除草相结合,以确保除草效果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部分人倾向于使用机械除草方式。与人工除草相比,机械除草能够显著提高除草效率,并且由于其操作规范性,也能有效确保除草工作的质量。
2、灌溉工作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灌溉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小麦的生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小麦作为一种作物,其正常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分供给。只有通过有效的灌溉,确保小麦根系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具体来说,水分与肥料是小麦生长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因素。若水分或肥料供应不足,将直接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水分的缺乏会导致小麦生长受阻,进而影响其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最终降低产量并影响小麦的品质。为了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这包括优化灌溉技术,以确保田间土壤的湿润度、肥沃度和松软度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进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在灌溉过程中,还需注意灌溉方法和时间的把控。灌溉时间的选择应基于小麦的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以确保水分能够被小麦有效利用。同时,灌溉水量的控制也至关重要,过多或过少的灌溉水量都可能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灌溉方案,以实现最佳的灌溉效果。
六、病虫害防治工作
1、生物防治
小麦在其生长周期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这凸显了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采用生物防治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在生物防治的实践中,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等生物资源被有效地利用,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具体来说,生物防治手段包括草害处理技术和生物菌制剂的应用,这些措施在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数量,有效预防和防治病虫害。此外,采用细菌制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能够降低种子内部的病菌数量,进而优化土壤环境,促进小麦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提升。这些生物防治手段不仅环保可持续,而且有助于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效。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在小麦的生长周期中,其易受病虫害侵袭的特性尤为显著。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应对病虫害问题,将导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且品质大打折扣。因此,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喷洒药物与采用物理措施成为两种主要手段。其中,化学防治因其高效性而广受欢迎。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杀螨剂等,通过精准喷洒这些药物,能够实现对小麦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然而,在实施化学防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应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的病虫害防控品种作为基础材料和载体材料。这些品种不仅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②需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和技术准备工作。这包括选择适宜的抗病虫品种、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等,以满足小麦种植的实际需求。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为小麦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防控管理体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为小麦的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探讨,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在推广策略上,应注重技术培训和普及,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小麦种植的普及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271415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