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的多角度深入分析

2025-02-17邓国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5期
关键词:种植者油酸花生

花生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食用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究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还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科学选种、确保发芽率、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减损收获等方面,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科学选种

在追求高油酸花生种植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确保种子纯度的严格把控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种植者首要任务是深入调研市场,全面了解当前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多样性及其纯度指标,旨在筛选出那些遗传稳定、纯度卓越、适应性强的品种,以规避因种子纯度不足可能带来的产量波动与品质下降风险。为从源头上把控种子质量,种植者应将目光投向地方专业培育机构,这些机构所研发的高油酸花生种子,不仅经过了严格的遗传筛选与品质测试,而且针对本地特定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进行了优化,确保了种子的高成活率与优异表现。同时,这也为防范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维护了种植者的合法权益。在选种实践中,种植者需结合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细致考量。例如,对于降水较为稀缺的地区,应优先选择那些耐旱性能突出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以应对干旱挑战,保障作物稳定生长。而面对其他特定环境要求,如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等,种植者则需因地制宜,采取土壤改良、灌溉调整、遮阳或补光等措施,为种子创造一个最为适宜的生长微环境,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其生长潜力,确保高油酸花生在产量与品质上的双重提升。

二、确保发芽率

确保高油酸花生种子的高发芽率,是奠定其高产基础的关键一步。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共同影响着这一关键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种子胚的完整性、种子是否遭受细菌侵染,以及生长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等。这些因素的任何一项不足,都可能成为制约种子发芽率的障碍,进而对高油酸花生的最终产量构成威胁。为了有效提升高油酸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必须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措施。研究表明,在种子培育阶段,合理施用钙肥是一项极为有效的策略。钙肥不仅能够促进种子内部生理活动的活跃,增强种子的生命力与活力,还能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有效抵御那些可能侵害种子、降低发芽率的真菌性病菌。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得钙肥成为提升高油酸花生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助力。此外,为了确保钙肥的施用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精准掌握施肥时机与施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负面效应;二是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土壤特性与气候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三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监测种子的生长状况,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三、种子处理

种子的预处理是确保花生健康生长与高发芽率的重要环节。其中,晾晒是首要步骤,通常需持续1-3天,依据天气条件与种子状态灵活调整。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种子的生命力与活力,还通过自然光中的紫外线有效杀灭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为种子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衣,显著提升了其抗病能力。晾晒后,及时剥去外壳。接着是药剂拌种处理,这是预防病虫害、保障出苗率的关键措施。在播种前的2天左右进行,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溶液或可湿性粉剂,以0.3%-0.5%的浓度比例进行均匀拌种。这一步骤旨在构建一道化学屏障,有效抵御地下害虫的侵扰,并降低根系疾病的风险,为花生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拌种完成后,应让种子自然风干,确保药剂充分附着且种子表面干燥,随后即可安心进行播种作业。

四、选地整地

在栽培高油酸花生的初期阶段,种植者需细致规划,科学选地与整地,这是奠定高产基础的首要任务。选地时,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土壤管理,还能确保灌溉作业的高效进行,为花生生长提供稳定的水分条件。整地过程中,施肥策略同样至关重要。为了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施肥时机的选择尤为关键。通常,建议在早耕前后或初冬之前进行施肥作业,此时土壤温度适宜,有利于肥料的分解与吸收。具体而言,撒施适量的石灰氮,推荐量为10-20kg/667m2,它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减少病害风险,还能为土壤增添丰富的氮素,增强地力。此外,为了确保土壤中的肥力全面且持久,还需合理搭配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建议施用有机肥100 kg/667m2,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同时,配合施用缓控释肥50-75 kg/667m2,这类肥料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缓慢释放养分,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此基础上,适量补充富含钙、钾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能够进一步满足花生生长的特殊需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逆性,从而提升整体施肥效果,为花生的高产优质奠定坚实的营养基础。

五、适时播种

辽宁省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高油酸花生的播种期需特别谨慎选择。一般来说,当连续5天内的5cm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为适宜的播种期,这通常在5月中旬左右。过早播种,由于地温不足,易导致种子霉烂、出苗不齐;过晚播种,则可能缩短花生的生长期,影响荚果的饱满度和产量。因此,种植户需密切关注当地的气象预报,结合土壤墒情,准确判断播种时机。播种深度的控制也是影响出苗率的重要因素。在辽宁省,由于春季风大且干燥,播种过浅易导致种子吸水不足、发芽困难或被风吹干;播种过深则会使种子在土壤中消耗过多养分,延长出苗时间,甚至造成弱苗。因此,一般建议播种深度控制在3-4cm之间,确保种子既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又能顺利破土而出。种植密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早熟高油酸花生品种,一般推荐的单粒播种密度为1.3-1.5万株/667m2,双粒播种密度为1.5-1.7万株/667m2。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相互遮阴和争夺养分,又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从而实现高产。为了实现合理密植,还需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在辽宁省,推荐采用起垄种植的方式,垄距一般控制在85-90cm、垄面宽60-65cm、垄高10-12cm。起垄种植不仅能增加土壤厚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起垄种植还便于灌溉和排水管理,有效防止涝灾和旱灾的发生。

六、田间管理

在田间高油酸花生的前期管理中,种植者需定期深入田间,细致观察每一株花生的生长状态,特别是在种子萌发初期。一旦发现花生幼苗试图穿透土壤表层,甚至紧贴地膜生长时,应立即采取人工措施,轻柔地揭开地膜,引导幼苗顺利出土,避免其因受地膜束缚或高温灼烧而受损。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对作物生长的细心呵护,也是预防“烧苗”现象、保障幼苗成活率的关键步骤。

高油酸花生中后期展现出蓬勃的生长势头。针对这一特性,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适时且恰当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成为优化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盛花后期-结荚前期的关键阶段,这是花生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对营养和空间的需求急剧增加。当观察到花生植株高度达到35cm,且每日增长量超过1.5cm时,这标志着花生植株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此时应采取有效的生长调控措施。此时,推荐选用烯效唑等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叶面喷施。这些调节剂能有效减缓植株的纵向生长速度,促进光合产物的横向分配,既有利于花生的开花结荚和荚果充实,同时能够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若初次喷施后15天左右,植株高度依然持续增长至45cm,显示出旺盛的生长态势,可考虑进行第二次防控处理,以进一步控制株高在理想范围内。

七、水分管理

开花期是高油酸花生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水分需求显著增加且极为敏感。一旦遭遇干旱胁迫,植株会迅速作出反应,叶片边缘可能出现白化现象,严重时将导致萎蔫,直接威胁到花生的授粉受精过程及坐果率。因此,种植者应密切监测土壤墒情与气象预报,一旦发现干旱迹象,应立即采取补水措施,如小量多次的滴灌或细流灌溉,以模拟自然降水模式,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溉造成根系受损。此外,灌溉时间应选在清晨或傍晚,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和降低叶片表面温度波动,为花生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微环境。

进入结荚期后,高油酸花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充足供水对于促进荚果发育、提高果仁油酸含量及品质至关重要。然而,过度灌溉同样不可取,因可能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根部呼吸受阻,反而影响养分吸收和植株健康。因此,推荐采用喷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能保证水分均匀分布于植株周围,又能有效控制灌溉量,避免土壤积水。喷灌作业的最佳时段依然是清晨或傍晚,以减少高温时段水分蒸发和植株蒸腾作用过强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确保在降雨前暂停灌溉,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水资源。

在花生生长后期,遭遇干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此时需精准把握灌溉时机,确保“三水”到位——即下针水、结荚水与饱果水的适时供给。为了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水肥管理,应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并结合膜下滴灌系统进行灌溉。

另外,还应提前规划并建设好排水系统,如增设排水沟,是防范田间积水的有效手段。在雨季来临前,务必完成排水设施的检修与加固,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排水,保护花生田免受水涝之害。一旦遭遇涝害,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响应,利用排水机械或人工挖掘排水沟等方式,迅速排干田间积水。对于覆膜栽培的花生田,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还需及时破膜散墒,加速土壤水分蒸发,恢复土壤良好的透气性,从而有效降低烂果风险,保障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

八、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与间作,避免连作带来的土壤病源积累,保持土壤生态平衡,提高花生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对于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可采用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病菌繁殖。同时,利用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或茎基部喷淋,控制病害扩散。对于叶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应在发病初期及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唑醚·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这些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能够快速控制病情发展。还可以尝试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针对蚜虫、棉铃虫等刺吸性害虫和地下害虫,可采用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害虫成虫,减少虫源基数。再者,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喷雾或灌根处理,迅速杀灭害虫。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如瓢虫类、草蛉类等天敌生物对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田间管理中,尽量减少对天敌的干扰和破坏,为它们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九、减损收获

在花生栽培的尾声阶段,精准把握收获时机对于确保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种植者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结合具体花生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实际生长状况,灵活采取适期晚收的策略。对于春播花生而言,理想的收获时期通常出现在主茎中下部叶片大范围转黄并自然脱落,仅保留上部约4-5片绿叶之时,或者通过田间抽样检查,确认地下部分超过80%的荚果已达到饱满状态。这一时期标志着花生已充分成熟,是实施收获的最佳窗口。在辽宁省等适宜地区,针对高产花生田块,收获时间可适当延长至9月中旬,以充分利用后期光照与温差优势,促进荚果进一步充实,提升整体产量与品质。而对于套种花生和夏季直播的花生,由于其生长期相对较短,收获期则可相应推迟至10月上旬,同样遵循荚果饱满度的判断标准。

收获作业完成后,及时对花生进行晾晒处理是保障贮藏品质的关键环节。晾晒过程中,需确保荚果充分干燥,直至其含水量降至10%以下,花生仁的含水量也需控制在8%以内,以达到安全贮藏的标准。晾晒场地应选择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区域,以避免潮湿、高温或强光直射导致的霉变与品质下降。此外,在花生收获与摘果的全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防杂保纯措施的实施。这包括使用清洁的收获工具,避免机械混杂;对收获后的花生进行仔细筛选,剔除病粒、虫粒及杂质;以及采用专用包装袋或容器进行分装与贮藏,以防止不同品种或批次的花生相互混杂,确保花生的纯度和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选种、确保发芽率、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减损收获等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实现高油酸花生高产稳产。未来,应继续深化对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栽培模式,努力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也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高油酸花生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121300辽宁省北镇市高山子镇综合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

猜你喜欢

种植者油酸花生
掏花生
花生中的翘楚――高油酸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花生去哪儿了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油酸2-乙基己酯的催化合成及性能
雨后的露营
种植者城堡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