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蔬菜常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手段的应用探讨

2025-02-16张春芬代行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4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菌剂芽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较之其他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环境友好和保证产品的安全。当前,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中,以生物农药的使用最为普遍。

一、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1、生物农药的概念

生物农药是指以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经基因修饰的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治的生物源农药。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生物农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安全性,对病虫害选择性强,对人畜、环境、天敌等安全。生物农药为活体生物,使用后可以自己繁殖,大大延长持效期,生物农药基本不产生抗药性。生物农药虽然具有许多化学农药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其与化学农药相比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药效较慢且受温湿度等条件影响较大等等。因此,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将生物农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

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等。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剂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农药品种,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三类。

(1)细菌类的生物农药:当前这类农药应用较广,除少量叶面喷施以外,大部分用于处理土壤,应对土壤病害的发生。主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一类产晶体芽孢杆菌。该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也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根部施用或拌种可防治镰刀菌、曲霉菌、链格孢属、丝核菌属引起的土传病害,叶面喷施可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蜡质芽孢杆菌主要应用于防治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如姜瘟病、茄子青枯病、辣椒青枯病等。

(2)真菌类生物农药:真菌类的生物农药主要用于叶面喷施,防治真菌类病害和防治虫害的发生。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拟青霉、白僵菌、绿僵菌等。木霉菌对于立枯丝核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黑根霉和柱孢霉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防治作用。淡紫拟青霉属于内寄生性真菌,是一些植物寄生线虫的重要天敌,能够寄生于卵,也能侵染幼虫和雌虫,可明显减轻多种作物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植物线虫病的危害。白僵菌生物防治领域起了很大作用,占病原真菌1/5,它是世界上用以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的真菌之一,对防治鞘翅目的害虫特别有效。它可以侵害蚜虫、白粉虱、蛴螬、草地螟、家蝇、介壳虫、蓟马、蟑螂、蝗虫、蚱蜢、蟋蟀、棉铃虫。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菌,防治效果可与白僵菌媲美,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其防治害虫的面积已经超过了白僵菌。

(3)病毒类的生物农药:当前病毒类的生物农药种类很多,主要防治各类害虫,通过棚内害虫的取食,导致死亡。主要有: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松毛虫型多角体病毒及油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核形多角体病毒被昆虫取食后,经消化游离出棒状病毒粒子,通过胃(肠)皮细胞进入体腔,在昆虫细胞核内复制增殖,感染病毒的昆虫约10天即可死亡。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的斜纹夜蛾。质形多角体病毒被昆虫取食后,在昆虫的细胞质内形成圆形病毒粒子,通常10—20天死亡,而颗粒病毒喷被昆虫取食后,约4—5天即可致死。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

另外,微生物代谢物类的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提高植株抗逆性的叶面肥都有应用。主要有:阿维菌素、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宁南霉素、浏阳霉素等。

3、生物农药施用技术

由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和特点与传统的化学农药存在本质区别,特别是活体生物农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在施用后必须能够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生物菌存活下来,而保护地内的环境较为复杂,因此,要保证生物农药的施用效果,广大种植户一定要谙熟和掌握科学的施用技术。

(1)施药量充足且需连续使用

生物农药的施用要求连续使用,只有这样既增强蔬菜植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蔬菜产量,还能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产品安全。在防治各种病虫害时应注重活体微生物的使用,比如采取在蔬菜定植施用生物菌剂预防各类蔬菜病虫害。例如,在菜苗定植前枯草芽孢杆菌每包兑水15kg蘸盘、定植后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灌根以防止多种导致死棵的病害,在蔬菜的整个生长期内,定期或不定期冲施生物菌剂,对于提高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养护根系、增强根系抗逆能力,进而减少病害发生均有显著功效。而在病害发生后,由于病原菌的数量较多,要保证生物农药的施用效果。①施用量充足;②使用时间不可过长,还必须连续施用3次以上,这样才能确保在施用后有益菌凭借数量优势发挥作用。提高生物菌剂用量,有2种方法:①增加微生物药剂使用量,如在病害发生后加倍施用;②可以在施用前就将微生物药剂激活,微生物药剂多数是以孢子形式存在,因此,往往在施用后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此,种植户可购买专用生物菌培养基质在施用前先进行培养。

(2)调控棚内环境,提高生物农药稳定性

生物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温、光、水分等环境因素有较严格的要求,温度低于20℃,湿度低活性都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菜农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调控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让生物农药发挥出最佳的使用作用。芽孢萌发需要的湿度较大,所以在施用生物农药前后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棚内的湿度。如一些细菌型的微生物药剂,在施用后蔬菜叶片上如果存有水膜,就能促进有益细菌的分布及其繁殖萌发。在保护地内冬、春季空气湿度通常较高,更利于生物农药药性的发挥。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芽孢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因此,在施用生物农药时最好在一天的早晚光照较弱和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利于其中的微生物更好地黏附于蔬菜茎叶上,利于其芽孢的繁殖,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宜于底施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也必须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较湿润的土壤更有利于其发挥药效。

(3)生物农药不宜与化学农药混施或同时施用

生物农药与致病菌同属生物,因此,化学杀菌剂能杀灭有害病菌,因此也会对生物农药中的有益菌产生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影响其药效。在调研时发现,本地不少蔬菜种植户习惯于施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即便施用了生物农药,往往还会再施用化学药剂,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生物农药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有益生物菌种类较多,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农药都不能与杀菌剂混用,如部分细菌菌种可以与专杀真菌的药剂混用,而细菌类型的生物农药则不可与杀细菌的化学农药混用。因此,使用时要先了解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的性质,做好试验。

二、捕食性天敌防治(以捕食性螨为例)

当前在生产上较为常用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捕食螨、瓢虫、草蛉、捕食蝽等。近年来蔬菜螨虫为害严重,螨虫高发时,很多菜农棚里4-5天1遍药,还是控制不住螨虫,尤其是最近两年,螨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现有药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使用天敌成为控制螨虫的最好手段。只要提早释放,不随意喷洒杀虫剂,环境控制得当,就可以使得捕食螨一直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每4—5m2棚室宜悬挂1袋捕食螨(600只/袋),1亩地的大棚约需要150袋左右,其后可以根据捕食螨的自然繁殖和死亡情况,每隔6—8周补充1次虫源。相关实验表明,每栽培1年茬蔬菜的棚室,需要进行3次虫源投入,就能基本上控制螨虫的发生,从而达到棚室内的生态平衡。但必须注意的是,采用捕食螨等捕食天敌防治害虫,并不意味着将害虫彻底杀灭,而是将其种群虫数量控制在不构成严重危害的程度。

捕食螨是一种活性生物,购买时应特别注意保质期。使用时应将螨袋悬挂在植株的中上部,避免太阳直射;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哒螨酮等杀螨类药剂;螨袋应避开棚膜上持续滴水的部位;使用捕食螨一定要在害虫发生之前,且连续释放2—3次,以此建立足够的天敌种群,才能持续发挥作用,如果大发生后再使用的话,效果要差很多;尽量避免棚外害虫侵入,可在放风口处加设40目防虫网。

在使用其他捕食性天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所用天敌产品须从可靠的大牌公司购买。

2、最好在害虫较低密度时使用。

3、注意产品需要的储存温度和有效期。

4、释放天敌后必须限制杀虫剂的施用,必需施用时也要确保所用的杀虫剂对于天敌没有或只有较轻微的毒性,以免影响其发育、繁殖和捕食害虫。

三、生物菌剂

除了生物农药,生物菌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得到较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生物菌剂和生物菌肥。二者在改良棚室土壤,优化其理化性状和减少土传病害及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解磷、解钾、固氮)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目前在保护地蔬菜上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其使用方式主要是底施、穴施、冲施和灌根。

生物菌剂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菜农要根据使用目的合理选择。根据功能不同,市场上常见的生物菌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腐熟粪肥为主的生物菌剂,主要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嗜热菌等;另一类是以防病为主的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放线菌等。整地起垄时,菜农应注意补充生物菌肥,土壤发酵所使用的发酵剂主要以酵母菌、乳酸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等为主,虽然能够改良土壤,但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蔬菜定植前,还需要补充以抑制病原菌、抗死棵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菌肥,其菌种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为主。生物菌肥使用时,还应该搭配甲壳素、豆粕有机肥等,提高生物菌的繁殖效果。豆粕有机肥养分丰富,可以为生物菌提供更充足的养料,搭配使用效果更好。生物菌肥与甲壳素搭配时,生物菌中包含的固氮菌、解磷解钾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毛壳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而甲壳素既能够提高土壤中的自生固氮细菌、纤维分解细菌、乳酸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对于生物菌肥中的放线菌、解磷解钾菌等还有促进其生长的功效。

生物菌属于活体生物,要想使生物菌剂(肥)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保证菌体为活体状态,并且不断进行繁殖。光照、水分、pH等因素都会影响生物菌的活性,因此在农业操作中要注意创造有利于生物菌生存的条件。菌肥产品无论是存储还是使用,都不能暴露在强光之下,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如果在存储或使用时菌体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就会使菌肥的效果受到影响,持续时间越长,生物菌就被杀灭的越多,效果也就越不好。生物菌对于土壤的干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并且生物菌的繁殖尤其是细菌的繁殖离不开水分,所以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有利于生物菌的繁殖扩增,但是要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果土壤水分过大就会把其中的氧气挤掉,也会对生物菌的生长不利。土壤的酸碱度不能有较大变化,中性土壤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可把土壤的pH值调整到6.5—7.5之间。

四、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丽蚜小蜂和赤眼蜂。

(1)丽蚜小蜂

主要用于控制危害温室作物的粉虱,当前在世界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可以寄生在粉虱的若虫及蛹的体内,寄生后致害虫死亡。丽蚜小蜂要成功地在温室繁殖,首先必须寻找到潜在的寄主,估计寄主的性质并且利用若虫进行取食或寄生。在寄主栖息地保护地将其释放后,丽蚜小蜂会利用其嗅觉和视觉寻找被害作物。但其在寻找作物的叶片时,并不会区分叶的表面和背面以及叶片的中央或边缘。通常情况下,其遇到寄主的机会主要取决于爬行的速度和叶片上的寄主数量。在使用丽蚜小蜂时,宜将其悬挂于蔬菜植株中上部的分叉处,其羽化后即可自行寻找寄主,并在粉虱3龄中期的若虫和4龄前期的蛹内寄生。丽蚜小蜂一般建议在一茬蔬菜的整个生长期内分4—5次释放,通常可每隔7—10天释放1次,每亩棚室每次宜释放10000—12000头,使用后即可显著减轻粉虱的危害。

(2)赤眼蜂

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可寄生在诸如玉米螟、黏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赤眼蜂具有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的特性,所以,在使用时必须做好监测和预报,这样才能使赤眼蜂的释放时间与害虫的产卵盛期一致,以提高防治效果。由于赤眼蜂的活动和扩散较易受到风的影响,所以在保护地内释放时一定要做到布点均匀。同时注意须在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数量。通常情况下,每亩棚室每次释放蜂10000头,每隔5—7天释放1次,连续进行3—4次后,其寄生率即可高达80%以上。

但必须引起广大种植户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丽蚜小蜂还是赤眼蜂,为了防止其飞出棚外,必须在放风口加设40—60目的防虫网。在此期间,防治病害时必须选择不会对其产生伤害的药剂,施药时还要选择恰当时机,温度既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5℃上下较为合适。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菌剂芽孢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30L发酵罐培养枯草芽孢杆菌产高密度芽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