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拉面
2025-02-15闵保华
“好高兴呀!今天又吃拉条子,”刚放学回家的大女儿嚷嚷着,没放下书包就先到厨房转一圈,“别忘了给我来一碗。”父亲故意瞟了她一眼,逗趣说:“不是下午在学校都吃好了吗,这还能吃得下吗?”她倒急了:“我一周在家就吃周末两天饭,这就怕把您儿子给吃穷啦。”
我插了一句:“主要是你爷爷担心他做的分量少。”“对,没给你做。”父亲一边嘴上说着一边还朝我一个劲地使眼色。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逗孙女玩呢。我便喊着女儿赶紧离开厨房,不要影响爷爷的工作。厨房本身就小,不像老家,院子大,厨房宽敞。“爷爷逗你玩呢,放心,一定有你的。”听了爷爷的话,吃了“定心丸”的女儿这才撤出厨房。
父亲什么时候学会的做拉面,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知道母亲去世以后,他时常做拉面,刚开始的时候拉面做得很差,用女儿的话说,粗快赶上筷子了,面短得一节一节的,知道的是拉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丁丁炒面。固执的父亲总以为是面粉的问题,要我换过多次面粉,结果依然如此。这才开始怀疑自己的手艺,一边请教人,一边跟着手机学。能请教的人,自然是年龄相仿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是厨房里的老把式,不仅养育了儿女,而且又照看孙辈。好在父亲有大把的时间,早上送完孙子,就去逛一趟超市。去超市可不是瞎逛,哪家几点到几点,什么东西搞活动,他心里一清二楚。一般超市搞活动,最先光顾的人群是老年人,然后才是家庭主妇,最后等上班族去了,活动基本接近尾声了。我常说:“要是个个像你们一样,商家就要倒闭了。”父亲听了直乐,却依然按他的思维“包揽”着附近的超市。
从超市回来要么把菜往桌子上一放,要么连塑料袋一起塞到冰箱。等吃的时候,却发现蔬菜不够鲜嫩了,后来没办法,只要他一买菜,我就检查一遍冰箱,把蔬菜掏出来,这样蔬菜“呼吸”的水分能及时散发出去,保存的时间还能更久一些。
孩子在学校吃,爱人在单位吃,我和父亲则在家里吃。问题是,今天勤快了,就在家里做一顿;明天偷懒了,我便在单位买一些,或者父亲在外面买一些,两个人的饭好对付。所以冰箱里的蔬菜想入锅,那要看我们爷俩的心情。后来看着一冰箱的蔬菜,我心里添了一种负担。吃吧,就我们两个主力军,一时半会还吃不完。父亲80岁了,虽说身体硬朗,腿脚灵活,可满口义齿,菜稍微烧得硬些,他嚼起来费劲,也就不怎么吃了,无形中损失一员主力。扔了吧,又觉得可惜,一来浪费钱,二来浪费父亲的爱和心思,那一根一根的蔬菜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为此我也说过他几次,少买些,够吃就行。可他嘴上答应着好,腿却没停过。后来我理解了,母亲不在身边了,父亲一个人打发时间,我也就由着他,怎么高兴怎么来。
多数情况下,父亲出门前会把面和好,等他从超市回来,洗手,揉面,醒面,戳条,盘面,盘一层面刷一层油。后来我告诉他不用盘面,那样费时费力,可以直接把面擀厚一些,然后再正反面刷油醒面即可。可他还是信奉自己悟出来的那一套经验,如同一个坚守自己信条的非遗老者。
面是越拉越好了,有时细如线绳,吃到嘴里又劲道又有嚼劲,快赶上外面饭店里的了。在此以前,父亲就连做个简单的饭都不会,完全是母亲操持,他顶多给炉膛里添上几把柴,往缸里挑几桶水。进了城也是偶尔凑合地做那么几顿,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母亲因病走后,我上班忙,父亲便开始自己学厨艺。而今这拉面学得有板有眼,唯一遗憾的是无论怎么学臊子面都做不好,做不香。好在我爱人能帮上忙,总能做出美味的臊子面。于是我家的拉面经常都是合作的大餐,像极了工厂里的流水线。
自从父亲有了这拿手的绝活,隔三岔五就给我们露一手。我爱人和孩子都爱这一口,本身西北人就爱吃面,以前偶尔还去外面吃,如今基本都不怎么去外面吃了。
有了零的突破,父亲把他从母亲那里吃了一辈子的美食,凭着记忆的味道,一样一样地捡了回来。尽管有时候做的味道差别很大,可做儿女的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允许他犯错,允许他浪费,让他享受生活的兴趣不灭。
没承想教了一辈子学生的父亲,在没了母亲的晚年,居然吃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拉面,这不仅是他老年生活的乐趣,也是儿孙们的口福。父亲突破了自己,突破了子女心目中固有的形象,那个油烟不沾的男人,晚年生活居然可以自给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