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葛根蔓延千年
2025-02-15赵中振
一条长长的葛根延绵了数千年,从《诗经》到《本草纲目》,从中医经方到时方,梳理葛根的药用历史,也是一次复习古今中医药典籍的过程。
葛根资源
葛根分为两种,一种是野葛的根,称为葛根;另一种是甘葛藤的根,称为粉葛。两种都可药用。不过,现在药用以来自野葛的葛根为主,食用以来自甘葛藤的粉葛为主。
野葛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也十分丰富。
《诗经》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中描写了男子思念采葛的情人,那采葛的人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野葛可以长得很长,攀爬到其他植物上,也可以自己匍匐在地面上生长。如果走入原始森林,就可见到漫山遍野的葛根。有的参天大树也能被巨大的野葛缠绕上,似蟒蛇缠身。
野葛和蔬菜豆角同科,花和叶都长得特别相似,野葛更粗大一些,表面的柔毛更多一些。
野葛的用处实在丰富,织布、造纸、食用、入药,日常生活的言谈话语也会提到它。“瓜葛”这个形容社会关系的词语,源自瓜和葛两种蔓生的藤本植物的形态,与某人或某事毫无牵连就是毫无瓜葛。
野葛是一种可利用的植物资源,种植它可避免水土流失,而且它的纤维可用于纺织、造纸,藤叶可做饲料,花可供蜜蜂采蜜。
葛根汤
葛根在中医药中声名显赫。早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一首名方——葛根汤。
《伤寒论》记载:“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侵犯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导致的肩背发紧不灵活。如果感冒、落枕、颈椎病等导致颈项肩背痛,这时可以试试葛根汤。
葛根汤是临床常用药,很多人有风寒感冒伴随颈项肩背痛等症状时,喝一两次,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张仲景另一首名方葛根芩连汤,也以葛根为主药。这首方中重用了葛根,同时加上黄芩、黄连、甘草,可解表清里,常用于治疗既有外感又有胃肠湿热所造成的各种腹泻,如急性肠炎、胃肠型感冒等。
葛根食用
药膳养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葛根是代表性的食药物质之一。
人们自古就有长期食用葛根的习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人皆蒸食之”,那时葛根的吃法就像芋头一样蒸着吃。
北宋时,苏颂在《本草图经》里写道:“今人多以作粉食之。”把葛根磨成葛粉,然后加热煮食,再加些蜂蜜、生姜,也是一种美味。
还有一种叫葛饼的甜点,是将煮好的葛粉放凉后凝固变硬,切成小块,再淋上黑糖浆,撒上黄豆粉,十分受欢迎。现代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黄酮类、葛根苷类、香豆素类、三萜类和三萜皂苷类的成分。
葛根与粉葛的来源分别为豆科野葛的干燥根和豆科甘葛藤的干燥根。从药材的外观性状来区分粉葛和葛根,差别之处一辨即明。粉葛,顾名思义,粉性大,淀粉足,干燥的药材颜色偏白,用手一摸,手上会残留一些淀粉。野葛,柴性大,纤维性很强,颜色偏棕色,触摸后手上基本不会留下淀粉。两者的功效类似,野葛主要作为药材,粉葛主要作为食材。
一般菜市上可买到的多是新鲜的粉葛,口味比较清甜,也叫甘葛。特别在南方的菜市场,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
煲汤喝是岭南人防病、养生的特色。广东的老火汤中就有一款粉葛赤小豆汤。
我在大学工作,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午餐在学校食堂里解决。每到夏天,一定能在食堂套餐的汤里找到粉葛。我喜欢把汤料和粉葛一块吃掉,它所含的膳食纤维也是人体必需的,煲过汤后的粉葛口感格外绵软。
葛花解酒
不少人喜欢喝酒,有的人喝醉了才尽兴。醉酒伤身,如何解酒成了饮酒者时常面临的一大问题。
葛根有解酒的作用,葛花在解酒方面的效果更胜一筹,正所谓:“葛花满把能消酒。”
葛花是野葛或甘葛藤的花蕾,含苞待放的花呈粉紫色,外观似豌豆花、扁豆花,在花尚未开放时采摘,晒干后备用。使用时,可像沏茶一样沏泡饮用。
葛花自有记载以来就是解酒护肝的良药,最早被记载在《名医别录》中,其中葛根项下写道:“花,主消酒。”《本草纲目》里也记载了葛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有一剂葛花解酲汤。酲是形容醉酒以后神志不清的样子。民间也有“千杯不醉葛藤花”的说法。当然喝酒应适量,喝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