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香蕉好吃”说起

2025-02-14郭瑞炜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5年1期
关键词: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国

先看篇写话习作:

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递给我一根香蕉,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我真想再吃一个。

这是针对“写我最喜爱的一种水果”,要求不少于100字的写话作业。你怎么看这篇习作?怎么评价才能让小作者终身受益?这的确是对老师及家长的严峻考验,其中大有学问。这儿咱卖个关子,下次再细聊“评价表达”。

这类《我最喜爱的( " " )》,不论写“水果”“文具”还是“小动物”,我看了很多,这篇我印象特别深——小作者一口气把“好吃”用了二十五遍,强调“觉得香蕉好吃”。细品,这“好吃”,有好味道、好口感的意思,含有喜爱吃的意思。

约翰·索鲁里写的《香蕉的报复》里讲:香蕉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好吃。这儿的“好吃”不光是说味道,还有就是香蕉吃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细想想,香蕉去皮非常轻松,抓着一头的果皮往下一拉就行;而且吃起来也很简单,整根都是果肉,可以放心大快朵颐,而且根本没籽。

这“好吃”是“吃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如今吃水果,先用专业清洗剂反复浸泡呀清洗呀,再扒(或削或除)外皮,后切成细小的块(或条或丁),更需摆艺术造型,美其名曰“增加仪式感”。一比较,香蕉真好吃——“实在是太方便了”。这时,我对“香蕉好吃”的理解多了个新角度。对“思维的边界是语言决定的”有了更细微更鲜活的体验。

想到最近学生发言或笔下频频出现的一个词语:

妈妈带回来一份很哇塞的快餐。

我们发现一处很哇塞的打卡风景。

那家拉面馆的师傅实在太哇塞了!

全班同学看了,都大声发出“哇塞”的惊呼。

这一个个“哇塞”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像明白一点点其中的意思,又真说不好到底什么是“哇塞”。

想到有一天与人谈到网络的使用,被问:你知道啥是“I”人?啥是“E”人吗?我一下子怔住了:我真的不知道。请问读者朋友,你能准确说说这都是啥意思不?

时代滚滚向前,社会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语言也在深刻变化。记得我上小学初中时正推广“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倡礼貌问候语“请”“谢谢”“新年好”等,后来几十年中流行开这些。记得过去公务场合,见面之初常说“幸会!幸会”;表达思念说“好久不见,你近来怎样”或“多日不见,可把我想坏了”;表现对对方关心,“最近身体好吗”,很久以前,人们见面都是问候“你吃了吗”,甚至见一邻居从公厕出来,也大声招呼:“你吃了吗?”

这语言真值得玩味。请看:

对男性的称呼:民国时叫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叫同志,十几年前叫伙计、哥们,如今都叫帅哥。

对女性的称呼:民国时叫小姐或太太、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叫女同志,十几年前叫小姐(现在你叫谁小姐谁跟你急),眼下必须叫美女。

对小孩子的称呼:民国时叫小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叫小鬼,十几年前叫小朋友,如今流行叫宝贝、甜心。

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在沪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等10条入选。抓住具体事物,细微地勾画出时代向前的脚步。

谈到当下科技发展,不知你留意没,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尽管只一字之差,背后的科技含量却迥然不同。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加速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AI伦理和社会责任。

语言是社会晴雨表,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时时映现星辰大海。

猜你喜欢

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国
沙漠公路数智化升级探索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