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妙语引出多边援助“双行线”
2025-02-14徐书云
从1971 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起,徐书云有幸从事联合国的工作40 余年。在接受联合国多边援助方面,他见证了邓小平独特的政治智慧。
“援外还是要搞的,这是责任”
1974 年4 月,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那是邓小平“文革”被打倒复出后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联合国里再次刮起一阵“中国风”。
那次邓小平就住在常驻团楼里。一天清晨,黄华大使给我打电话,让我把近两年我国的援外数据送去。
我赶紧到十层,见黄大使正陪邓小平在走廊里来回散步晨练,边走边说,像在讨论什么事。黄大使向邓小平介绍说,这是外经部的小徐。知道邓小平耳背,我紧跟在他们身后,大声汇报了近两年我国通过双边、多边提供的援外统计数。
邓小平迈着健步一字一句地说,援外还是要搞的,这是责任,但要量力而行,将来发展了还可以增加点。另一方面,我们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拒绝外援。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嘛。邓小平的话言简意赅,字字千金,令我难忘。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的头几年,一方面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另一方面对联合国维持和平、促进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我们曾一度把联合国的技术援助看成是替西方资本输出铺路。后来,中国逐步参加了联合国多边援助活动,但只提供资金和实物援助,不接受联合国的援助,我们戏称“单行线”。当时普遍的认识是我们靠自力更生,我们是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怎能接受援助?
唐山地震婉拒外援
1976 年夏,我从纽约到日内瓦出席第61 届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住在我国代表团驻地。7 月28 日傍晚,当地电台和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唐山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大家震惊不已,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9点,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救灾署署长伯尔柯,打电话紧急约见安致远大使。安大使带着翻译匆匆赶去,不多会又匆匆赶回,直奔发报保密室。
原来,联合国救灾署表示,联合国可以立刻动员国际社会,向中国提供紧急人道救灾援助。安大使将此事以特急电报请示国内。国内回复很快,总的意思是感谢好意、中国人民有信心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说白了,婉拒外援。安大使读罢摇头长叹,他对我说:“你是从纽约常驻团来的,跟你说一下,知道就行了。”谁都知道,当时如能紧急空运一批器材和专业救灾人员到唐山,肯定能多救出许多条生命。
事隔三年,还是那位联合国救灾署长,应邀访华,被安排到唐山参观,回来后到外经部会谈,魏副部长向客人探询联合国救灾署援助的可能性。不料,对方说:“唐山恢复如此之快实为奇迹。联合国救灾署的职能是灾情发生后动员国际紧急人道救灾援助,现在唐山进入重建阶段,如需援助,应找世界银行。”当时在场的我,想起唐山地震婉拒对方的事,真让人百感交集。
不久之后,人们的思想禁锢开始了松动。作为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既有向联合国提供捐款的责任,同时也享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接受适量多边援助的权利。
“我还是习惯用火柴”
1979 年9 月,联合国开发署长莫尔斯应邀来华跟中国政府商谈签署合作的基本协定,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正式会谈前宾主的寒暄对话很有意思。莫尔斯先生是“烟鬼”,在从宾馆到人民大会堂途中,他向我打听邓小平是否抽烟,我说抽得蛮凶。宾主入座后,莫尔斯就很有礼貌地问:“请问阁下,是否介意我抽支烟?”邓小平笑答:“请便。那我也抽,反正就我而言,抽烟似乎还能帮助灭菌。”莫尔斯高兴地说:“我完全赞同阁下高见!”
邓小平边掏香烟边开心地回应:“按中国的说法这叫英雄所见略同。”莫尔斯赶忙掏出打火机趋前要替邓小平点烟。邓小平客气地摇摇手,从茶几上拿起火柴盒,笑着对莫尔斯说:“谢谢。我还是习惯用火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嘛。”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为邓小平的机智叫绝,他用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向客人点出了他接下来要谈的要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欢迎联合国机构和组织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从此以后,中国既通过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也开始接受联合国多边援助,走上了互通有无、有给有取的“双行线”。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5.10.23 徐书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