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浩然的减法
2025-02-14石炳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作为李白的拥趸,我当然要去拜谒这位唐代的风流才子。
我们一行有四家,其中两家有小孩。包车司机是一个“老江湖”,直接将车开到了鹿门寺门前停下来,说是可以省却许多冤枉路,他说望江亭就是一个普通的亭子,公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不值得一去;去了望江亭,再转过来要多走好多路。
我们进得寺中,游览了整个寺庙。见到了孟浩然的立像,庞德公等十人的塑像,还有灵溢泉、暴雨池。出寺的时候,我们坐在通往鹿门寺的石径上休息,两个孩子在一旁打闹,四个男人就着黄瓜喝啤酒,四个女人聊闲天。司机寻来,我们就随他上车,拜谒之旅就此结束了。
我是去拜谒孟浩然吗?作为襄阳诗歌的名片,这个人和其他人有任何区别吗?
他的率然气质呢,他的淡泊心性呢,他的天下风流呢?
这当然不是孟浩然的问题,作为天下风流的诗人,他一直在那里!
那么,是我的问题了!
于是,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日子,我再次踏上了寻找孟浩然之旅。
这一天,来游玩的人不多。我从鹿门寺出来,心中怅然若失。与第一次相比,这次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当我独自走向望江亭的时候,远近暮色四合。我登上最高处远望,汉江蜿蜒如带,行人聚集在渡口。哈,这就是孟浩然的鹿门寺了。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让我们从望江亭出发,循着孟浩然的足迹,归去鹿门寺吧!
月光之下,一层一层的石阶,像打开的书页一般;两旁的松林,站出了寂寥。
只有我,走在向鹿门的路上。忽然间,我想到,当年的孟浩然,也是这样走向他栖息的鹿门寺。
于此地,他听到了风声,听到了乌夜啼,忽然感受到庞公的气息。他像幽灵一般,或坐或飘,与这片松林同在。是不是这时的孟浩然感觉自己就是庞德公,惟有幽人独去来?就好像此时,我感觉自己就是孟浩然一般。
来吧,我们一起想象孟浩然归去鹿门寺的情景,然后把这首七言绝句改写成五言绝句:
钟鸣昼已昏,渡头争渡喧。
人向江村去,乘舟归鹿门。
月照开烟树,庞公栖隐处。
松径长寂寥,幽人自来去。
是不是感觉很多东西——山寺、鱼梁洲、喧闹的人们,甚至是石径——都隐去了,只有孟夫子的形象更突出了?
好,再来吧,让我们把它改成“诗经体”:
钟鸣昼昏,渡头争渡。
人向江村,我归鹿门。
月照烟树,庞公栖隐。
松径寂寥,幽人来去。
是不是孟夫子的形象更鲜明了?
我们要找到孟浩然,找到作为诗人的孟浩然,一定要用诗的方法。
我们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留在我们身上的尘世中的东西越少,我们就越接近于诗,越接近于诗人。
当鹿门寺扩展成苏仙岭,当苏仙岭上新立了牌坊、新塑了浩然的卧像、新开了浩然居,它会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孟浩然,找不到诗歌之魂。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