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细生
2025-02-14任静

《金瓶梅》绣像本中有一段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行过时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这段描写是形容孟玉楼的相貌,细品“花香细生”之含蓄温柔,似乎一位淡雅端淑的佳人如在眼前。
其实,早在明代,王实甫便在《西厢记》中写过一句非常优美的诗句:风过处花香细生。张生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莺莺了,他先听到“吱呀”一声,角门儿开了,接着一阵风吹来,送过细细、淡淡的花香,或许花香中还有莺莺动人的少女芳香。然后他踮着脚尖(或许在太湖石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不禁心花怒放。这一曲描写非常细腻,先闻其声,才嗅香味,然后定睛看见玉人来。那玉人定是容貌清丽,出尘如仙,有着雪藕般的手臂和软滑柔腻的纤手,尤比《金瓶梅》中的佳人更美,更俏,更惊艳!
风过处花香细生,每每细细品味,我分明看见《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身着一袭旗袍,袅袅娜娜地朝我们走来,风情万种,仪态万方,深情款款地诠释出一种婀娜、妩媚之态,令人神魂颠倒的美。女子之美,不只在容,更在态——仪态、心态、神态,犹如花香细生,由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绽放出摄人魂魄的柔情和优雅之态。
穿旗袍的女子,总令人情不自已深嗅出一股花香细生的味道,正如周迅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中把花香细生的味道,演绎成一种空灵、一种单纯。天生文艺范儿的女子,总是喜欢缅怀古典,喜欢看黑白电影,喜欢那些身材曼妙、留着长波浪鬈发的女子活跃在银幕上,喜欢看她们穿着各色旗袍,软软款款地游走于深宅大院,或者山水之间,神往那一缕花香细生的滋味,渐渐缱绻了记忆……
从那些黑白老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一台老式的大喇叭留声机,上面轻巧地转动着黑得发亮的老式唱片,咿咿呀呀传来夜上海歌女曼妙的声音,让我们恍惚看到当年上海滩红极一时的传奇女子周璇、阮玲玉等人,从时光深处婀娜多姿地走来,身上散发出细生的淡淡花香。
看《甄嬛传》,喜欢沉浸于森严的后宫中感受那些妙龄女子,一颦一笑,演绎花香细生的韵味。后宫女子从清朝浮着沉香味的时空中,飘游而来,衣裙摩擦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高底靴“橐橐橐”的声音由远及近,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女子跪在殿前,似在期盼皇上的召见。女子颔首敛眉,一头油亮乌黑的青丝飘散开来,遮住了绝世的容颜。她们穿着各式艳丽的旗袍,洒脱且高贵的洁白领子、宽袖和袍摆,凸显了玲珑有致的身材。姣美的脸上轻敷粉黛,展露出无限风情和雅致,温软娴静,眼眸点漆,长发飘逸,环佩叮当。几乎每一位小主都是姿容出众,活色生香,有的温婉可人,有的妩媚动人,有的微微一笑倾人城,有的烈焰红唇相当魅惑,有的花看半开绽露落寞,花香细生,鲜活多姿的生命,可感可触。
在微信群里,经常看到一些爱美的姐妹们组织的旗袍秀,晒出的旗袍照,云霞满屏,花香四溢,于一个不眠的夜晚,或于一个早醒的清晨,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曾经旗袍盛行的时代。在每盏浮华的灯光下,各种风姿体态的女子,身着各式各样精致的旗袍,花团锦簇如粉霞一般。有的盘着乌黑高贵的发髻,有的女子身材高挑,丰腴有味,身着开衩的旗袍,适当裸露洁白滑腻的小腿,步履摇曳间,隐约藏着温柔蚀骨;回眸一笑时,令人刻骨销魂,优雅从容的韵味,便在那袅娜多姿中渐渐氤氲开来……
花香细生,是一种美到极致的徐徐抒发,由表及里的自然渗透、浸染与散发,让人于不经意间深深陶醉于那无比美好的氛围之中。
花香细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典籍中,在旧时代繁华的大上海,在清朝的烟尘里,或者在更远的元明市井中。花香细生,永远是小家碧玉般的柔美,是江南水乡的娇媚妖娆,是北国天骄的眉眼如画……似乎,轻翻书页,抑或只要轻轻张开鼻翼,便可从那鲜活艳丽的色彩中,从那些婉约优雅的姿态里,轻嗅花香细生。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