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里小学:造就“星”级教师成长

2025-02-14苏霞

江西教育A 2025年1期
关键词:带头人双师名师

吉安市吉州区五里小学原是一所仅有185名学生的农村完小,2019年校址搬迁后,学生规模扩大近10倍,现有教职工138人,党员18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以名师研修基地为引领,精心打造“一室两堂三平台”工作新路径,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吉聚青优”于一室

吉州区名师研修基地落地五里小学,“吉聚青优”为基地愿景,意为“优秀青年汇聚之所”。基地拥有200余名各类学科的省、市、县(区)学科带头人,内含18个名师工作室,苏霞名师工作室也位列其中。

苏霞名师工作室共16名成员,其中党员8人。该工作室充分利用地利优势,每学年定期组织“研讨沙龙”“读书分享会”“同课异构 同题异构”等活动,对接学校的各学科、各学段教师,在试讲、听评课、座谈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地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且行且思且学,促其破茧成蝶。

倾心躬耕于“二堂”

教是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学校党支部赋能“党员名师课堂”“青蓝‘双师’课堂”,在课程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党员名师课堂。学校建立的“致远”校本课程体系,分为大阅读、德育、思辨、社团、体育、劳动、研学7门课程,党员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领头雁”,学校将他们分派到各个课程项目中,带领项目组教师以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整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开发出生动有趣的子课程。如学校绿色劳动实践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式项目化”课程:一年级的动物饲养、二年级的生活体验、三年级的植物种植等。项目的确立、学习单的设计、各种课型的研究、学习成果的展示等,每一步都见证了教师的探索之旅。

青蓝“双师”课堂。学校党支部牵头成立青蓝“双师”成长营,目的是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目标。

常态课上,学校要求师徒结对教师实践情境化“五里思辨”素养课堂新模式:即关注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学“六关注”专项调研记录表,制定自学单和任务单,落实课堂“自主先学检查旧知—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有效合作梳理问题—踊跃展示善于表达—拓展延伸小结收获”五环节,确保学生在“和易以思”的状态中愉快学习,历练能力,形成素养,人人过关,人人入门。

青蓝“双师”课堂关键在于师徒结对教师共同研磨一节课,在课堂40分钟内,师徒结对教师分工合作先后展现完整的教学设计。教研组对呈现的课堂效果进行点评、复盘后,再次磨课,再次上课,促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每学期建立过程管理台账,对师徒结对教师情况进行“三格”(入格、升格、风格)考核,称职人员可进阶,表现优异者推荐参评市、县(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熠熠生辉于“三平台”

传授专业技能、传播知识经验是每位教师的本职工作,青年教师更要潜心专业研究,深耕学术沃土。学校党支部为营造青年教师创优争先、勇攀高峰的浓厚氛围,创建了三个交流平台。

夯实基础的训练平台。一是“三笔一画一话”,写好一手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画好一幅简笔画,讲好一口普通话。每月教研活动前,青年教师上交“作业”,科研处进行考核,学期末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二是“才艺多面手”。开设教职工兴趣小组,如唱歌、演讲、乐器演奏等,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倡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艺术节等,营造“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敢于亮剑”的学习氛围。

研磨教学的能量平台。微教研成为解决青年教师困惑的重要抓手。微教研的着力点主要是关注教育教学细节,探究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亟须破解的难题。大家不受空间限制,可在操场上、办公室、走廊里,随时随地开展交流研讨。这样的教研,虽“微”却“真”,发现的是真问题,做的是真研究,解决的是真困惑,形成的是真成果。

展示自我的竞技平台。学校党支部密切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步伐,每学年举办一次优质课比赛,在竞赛中发现一批名师培养对象。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磨课专班,对选拔出来的青年教师严格把关,备课、磨课、上课、评课,不断打磨促进其成长、蝶变。近5年,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10人次、省级奖项40人次、市级奖项48人次、区级奖项200人次。(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五里小学)

猜你喜欢

带头人双师名师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名师简介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