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阳小学:国防教育淬炼“向阳小兵”

2025-02-14晏桂香郭婷

江西教育A 2025年1期
关键词:活动课军事红色

吉安市石阳小学始建于1742年,位于风光秀丽的赣江之滨,是一所省级少年军校。2023年8月,学校实现书记校长分设,现有3个党支部,党员53人。学校秉承“润石正心 向阳笃行”的校训,以国防教育为抓手,促进党建与管理、教学、德育、文化等有机融合,全面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

组织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少年军校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撑。

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起强而有效的组织领导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德育处、年级、班队的职能,形成层级管理的工作格局,确保国防教育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同时,学校在配齐中队辅导员的基础上,增配党员导师,开展党员引领中队“四个一”携手活动——上好一节主题队课、确定一个重点教育主题党员项目、与队员共读一本红色图书、与队员定期谈一次心。充分发挥党员导师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少先队思想政治启蒙,抓住组织建设“根本点”,引领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为少先队组织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学校积极开展少年军校“五二一”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让校园变成一本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立体教科书。

“五红”文化氛围浓厚,“红色长廊”“红色橱窗”“红色队室”“红色班级文化墙”“红色广播站”立体呈现少年军校特色的文化、艺术、科技、军事等元素,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求知问学。绿茵训练场和科创教室两个场所的功能多元,常态化开展体育技能锻炼和军事训练,磨炼学生的意志;成立航模社团、无人机社团、编程社团、智能机器人社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学校将中心小花园改建成军事广场,围绕军事历史、军事武器、英雄人物等主题设计展板,架设航天火箭立体模型,让环境“说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课程建设涵养能力

学校注重加强新时代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坚持把国防教育理念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思政课程领航。学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思政课形式创新。书记校长坚持带头上好思政课,党员教师上好学科示范课,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文字之美、图形之美、文化之美增强融合教育的思想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深化跨学科融合的课堂思政教育内涵,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校本课程共融。建立“一六三二”国防教育课程模式。学校党总支领衔,组织党员骨干进行课程顶层设计,以少年军校为主题分年段编写了一套校本读物《强军之梦 始于少年》;以“军事+”方式,形成了军事技能、军事历史、军事科技、军事文艺、军事劳动、军事研学六大专题课程;以班主任、学科教师、军事教官三方组成军事课程师资团队;每周安排2节军事课,保障课程常态化开展。

活动课程延伸。注重“行中学”“做中学”,将行、做、学有机融合,相互印证、探寻真知。学校充分发挥吉安作为革命老区的优势,让活动课“活”起来、“动”起来,常态化开展“行走的红色信仰活动课”;链接区域内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海洋世界、井冈山大学生物园等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流淌的自然科技活动课”;挖掘区域内非遗文化,如吉州窑、新干剪纸、遂川油纸伞、吉安采茶戏等,选择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课”。

学校主动对接武警、消防等部门,组织开展“红领巾进军营”主题队日活动,精心安排学生参加队列训练、内务比拼、急救包扎、徒步行军等军事体验活动,“零距离”体验军营生活。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追寻红色足迹,实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争做“小小红色讲解员”;开展“学英模、做英模”系列活动,通过敬老访谈、聆听故事、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身边的英雄,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综合评价助力成长

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国防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评价和班级的先进集体评价中。在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中,融入“五会”的成长考核,即会诵红色诗词、会唱红色歌曲、会做红色手工、会打军体拳、会内务整理。制定翔实的“三美”评选方案,推选出在品德、学习、健康、艺术、劳动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候选人,每个连队每月评选1名“最美向阳小兵”;将“是否参加红色实践活动”“是否具有优秀军事素养”“集体活动是否体现团队协助”等国防元素纳入评价指标,每季度进行一次“最美红心班队”评选,每学期进行一次“最美红旗连队”评选,以此促进国防教育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融合。(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军事红色
红色是什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红色在哪里?
活动课
追忆红色浪漫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