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县的文气

2025-02-10王燕

红豆 2025年1期
关键词:代县文庙槐树

代县旧名雁门郡或代州,偏于山西东北一隅。忻州的这座古老县城,除山明水秀打动我这个山东人之外,一股始终萦绕在心里的“文气”更是令人念念不忘。或许是因一脚踏进代州文庙——也不全是,是一种气息、一种气质、一种气韵。古时与今日,破碎与重构,永恒与消失,其实有时候是实景也是幻境。我们永远只是他乡的过客,燕子一样飞过,没有任何痕迹,又分明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么近又那么远。

文庙坐北朝南。这是一种古老的气度,不仅仅是某种具体的方式。人们共同遵守着一些古老的办法。站在门前的一瞬间,人在心里就低下了文化的头颅。我们把本来在书本的文化封为神明,用庙宇一样的庄严来呈现与朝拜,没有其他的方式比此更庄重与真实。古老有时候恰恰是最新颖的办法。建筑的形制,是人心的物化。在文庙的门前,那些古旧而顽强的色彩令人震撼。门前的狮子失去了自有的庄严。肃穆的红色,代表某种特别富有意境的琉璃,以及指向虚无而深沉天际的门柱,一起表达出某种强烈的态度。天下所有的学宫或文庙都具备经典书籍般的威仪,否则它们不会从唐代站立到今日。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虔诚的朝拜者。文官落轿,武将下马,心怀庄重地踏进一方水土的高地。“文气”这个词虚无得无从表达,可又明确地附着在代州文庙的形式里、色彩里,以及仰望云天的面色中。

门是一个节点,也是一种方向。登门或者出门,都是为了某种主义。棂星门应该被看作一座普通的门楼,因为承认普通更可能成为永恒。不需要附属太多高端的传说。那些被附会的皇帝故事,今天不过是差点被忘记的谈资,又或者只是冰冷而职业化的解说词。或者说,如果没有无数普通人的走过和崇拜,历史不会这么坚定地收留它们,那些皇帝如今不也成为故事了吗?“棂星”就是灵星,天田星。一道光只有在百姓心里,才可能更明亮和永恒。建筑的形式再威严,恰恰显示出某种不自信。刘邦做了皇帝,想的自然是天下。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命令将祭祀天田星作为祭天的头等要事。他也知道为了百姓,并且始终要依靠百姓的道理。耕读二事,是天下之本事。在文庙里设棂星门,是让读书人想着农事之本,不是为了让学子去种地,而是让后人记得农务的恩情。

关于棂星门的其他缘由,解说者有自成一派的讲法。在文庙,我们大概更适合去做一个聆听者。多说一句话,或者多讲一个字都是多余的。因为我们能想到的,古人早就说清楚了。所以得和建筑一样沉静,像一座门楼般守口如瓶。这也是文庙交给我们的一种气度。至于戟门所明示的威严,我想也只是古人的面色,当年学究们拿着的戒尺,早就失去了温度,留下的是一种严厉而又遥远的空响。

山东人自然知道泮水。鲁国的孔子,是一条流淌在历史深处的河流。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消失了,所布的道却像水流一样恒长。致用的儒家,也有其浪漫主义。或者说,追寻儒道的人早就会象征的手法。鲁国在泮水上建立了学宫,称为泮宫。后代因鲁国是儒学兴起的地方,所以在学宫中都凿一水池,当作泮水。就像我们见不到孔子本人,但都愿意在心里设一尊像。就像是寻找、追求,最终成为水一样的象征。这个时间上坚硬的道理,都流淌在水一样的柔弱里。如没有一尊像或万世尊崇的庙宇,其实一切依旧能够成立。如果没有一池虚无的水,万事好像就失去了道理。相对的星聚池更是这个道理。星是比水更加虚无的存在,它遥远而又不可捉摸,但人们向往它的明亮,希望它像水一样聚集在目力可见的池子里,成为梦想的池中之物。也有人说,星聚池是为了观察天象。这是不懂古人的浪漫或者深情。他们想要观察的其实是星象。天象只不过是一种借喻的手法,人们是想让自己成为星子。

读书人其实就是明星。这并不只是古老的心念。直到今天,读书明的理与礼,其实都是为了星一样的光亮。除此之外,都是物、形以及容易消失的俗事。很多后人学子来此拜求,想沾一沾古人明星闪耀一般的文气。用一些色泽鲜明祥瑞的牌子,寄托考学的心思。这些念想都很美好,像天上的星辰般明亮而珍贵。我们不能说学宫一定是什么珍贵的遗产,只是一种心念,让后人有所寄托,就像石头上的祥云不会落雨,但一定有烟火人间所需的善意和吉祥。

为什么一定是唐朝的槐树?我并不是去怀疑某种科学的判断。其实在文气昌盛的文庙里,单纯的科学并不那么重要。人们要的是一种意境。“意境”这个词在我们的土地上,比唐朝的一棵树更坚韧。如果它是某个学子或者官家在唐朝手植于此,可以想象出当时埋下奠基碑文的庄重。代州人懂得文化生命的坚强,不在于表面冰冷的石头,而是一棵槐树上的生机勃勃。槐树不负众望地在历史中生长,它已经把根扎进了时光的泥土里,所以至今仍能够满目葳蕤。它已经不是一棵树,而是代州文庙的旗帜。真实飘扬的旗帜,是容易被风雨易帜的。所以代州人找到了一种更为高妙的办法,借助一棵树的生长,表达比泥土和磐石更加坚定的心念。为什么一定是唐朝的槐树?有一棵树已经内中空空,虽然能够让后人钻进去,好像一个心思空洞的人。但这可能又是一个高妙的比喻。还记得《南柯一梦》里面的树吗?那也是一棵槐树,一棵有树洞的槐树,一棵可以做梦的树。那树洞里来来往往的蝼蚁,不就是尘世里忙碌的凡夫俗子吗?读书人也是凡人,他们心里同样和一棵槐树一样空洞,但是他们有一种不灭的心念支撑着,所以故事、传说乃至虚无缥缈的意境,才是一方土地的魂魄。那些茂密的枝叶,只不过是文人玩弄的修辞,美且不可或缺。

乡贤是一个地方或者一段光阴的偶像。他们是操着本地口音的孔子。大儒或者名宦是某一个时期人们的信仰所托。“读书致士而官”是造福乡里的一条道路。走进这里的人,或者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脚下一定有一条坚定的道路。这就是文庙给一方水土的信仰。所以不用去跪拜孔圣,其实一方水土里的英雄之路,才更可能温暖抵达。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载,从汉代至清代,代州列入乡贤者共六十三人。让我们记住唐代以前,一些碑文一样深刻的名字:赵国李左车,东汉王霸、周党、殷谟、荀恁,北汉范隆,后魏李栗、张黎、李熙、王道雅、阎弼,南齐解叔谦。首建于唐代的文庙,就像是一块庄重的碑,走到后世的路上还有贤人接踵而至。有幸刻记或者无意间忘却,他们都存在于时光岁月之中,以慧、以善、以贤而成名。转身一想,望见“万仞坊”两侧有东西对称的“仰圣”“崇贤”二坊。“仰圣”其实是一种高瞻的主义,而“崇贤”是一条践行的道路。代州的文气由此可见其高、其实、其远。

又有节孝祠,守护着贞洁与孝义,是一座城市温柔而坚贞的地方。这是代州人守护的另一种节气。它不是简单的刚柔并济,而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态度。这些屋舍里所容纳的过往与深情,其实比屋舍本身更结实。所以文庙经历代毁损与新建,哪怕是一砖一瓦早就面目全非,但它一定是始终站立在后人心间的。

在文庙一处角落见到一堆石头。这是一个巨大的角落。不仅仅因为石头的巨大,还因为石头上附着了巨大的时间以及空间。空间其实是有限的,时间的无垠才让被附着的空间变得缥缈而广阔。石头本来没有具体的表情。它们沉默地构成了山门,人们为了情绪赋予它们形态,并由此构成独立的神态。这些被搜集来的石头,聚集在文庙的角落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这是一种妥当且高妙的做法。一些有表情的石头,正是因为人们心里有文气,石头本来只是空白的纸张。当原本的场景被毁坏的时候,一些残余的石头需要被重新收容和规制。这就像一篇没有主题的文章,可是每一个章节甚至词句都无比强悍。就像文庙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与解读。翁仲、石狮、香炉、石柱、额首、磨盘、石鼓、残碑、石础、石马、神兽等等,它们其实又是这样一些抽象的词语:规制、威严、威仪、等级、辛勤、身份、家世、森严、风光、宗教,等等。它们的组合完全没有逻辑可以依据,但是从不同时空而来的聚集,就是一种合理的逻辑。这就是构成了代县文气的一个巨大细节。它们的身后可能是一座宫殿、一块墓地、一座豪宅或者一生的荣耀,哪怕只是预示一生辛劳的普通磨盘,都有着一个完整世界的惊天动地。汗水和泪水,微笑和悲伤,自私和宽宏,都在这些石头或站、或卧、或躺平的姿势里记录着可能已经无法被解读的旧事。它们比文字或者地方志更加坚硬,因为它们愿意缄口不言,就寓意了无限的可能。

夕阳终于决心要掉下去。但是光亮依旧是明确的。因为在这里有一种文脉、文化或者文艺的空气笼罩四野,文庙似乎不会害怕天黑。位置、建筑、草木,以及蕴含其间的气息、色泽和情绪,说到底是形式也终究是外在。美好的是人们的脸色。万物都看人的脸色。代县的文庙以及代县的水土都是由人的脸色决定的。我们从解说者的词语和情绪中理解这个山西古县的骄傲。底气来自古代,更在于眼下的形式。但我觉得这仍然是形式。最动人的应该是普通人。街上车水马龙的场景可惜未能见到,我们是被设计好的线路所善待的。这种善待有某种明显的缺陷。一个有文气的地方,应该在最细末端里找到证据。日常是最能涵养巨大事实的。好在我见到了两个女孩,她们穿着美妙的古代服装。我说不出那是哪个朝代的风格。一定不是现代,我猜想可能是唐朝,因为文庙肇始于那个年代,也是以文庙为标志的,代县人最为心生喜欢的地方。我在她们的服饰和面色上看到了喜悦和自在。这是对于文气最好的解释——人们还相信并且愿意去追寻某种古老的方式,这是一切现代化的手段所不能到达的。人心才是能包罗万象的辽阔之境,就像泮池或聚星池所表现的象征,这两个面容姣好的女孩,正是从古代而来,表达一方水土的气质与风韵。 代县有山水所暗示与孕育的文气。山石是某种坚定的形式,水是萦绕其间的气息。文庙里一个短促的黄昏,我像一个匆匆的旅行者,看到了属于一个地方的形制、色泽和神情,它不仅仅是一座具体的文庙,还是一种崇文尚教的气息。我的一面之词难以说清楚一切,但一切也许又未必要解释清楚。文庙或者文气究竟是什么?或许就只是一阵静谧的风,一朵祥和的云,一抹抵达心灵的霞光。

【作者简介】王燕,女,文学出版传媒人。编辑出版的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

责任编辑" "蓝雅萍

猜你喜欢

代县文庙槐树
我与槐树
代县吟
山西代县启动黄酒酒都建设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代县: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文庙开笔大典
槐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