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城曲(散文)
2025-02-10黑陶
港深
我身在蓝色的大海和天空之间。正午,飞机朝着湛蓝如镜的海平面降落,狭小的机窗外,布满了蓝色,大海和天空的蓝色。就在人的内心生出无法控制的紧张之时,我感觉到机身下的轮胎,瞬间接触到了蓝色大海中神话般出现的坚实陆地,平坦如砥,留有黑色橡胶擦痕的机场跑道,在大海之中,稳稳承接了我置身于内的飞机。
漆黑的午夜,我乘坐的被浓浓的夜抹去颜色的大巴,同样行驶在空无所依的茫茫大海之中。这是人类世界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五十五公里。随着动力强劲的大巴,我游弋于漆黑的海天时空之中。此刻,除了向前无尽伸展的狭长路灯,全是茫茫漆黑的海和天。鱼群在如海的夜里睡眠,感觉其中只有孤独的鲸,仍在海水内部沉思。看得见了,遥远处应该就是陆岸,因为那儿已经有星闪的城的灯火——但在抵达之前,我承认,我是在梦境之中。
巨大的室内空间中,盘旋着一条人工制造的银幻之龙。这条传说中的中国银色巨龙,从地面盘旋着升向高处,奇异的龙身成为可供行人步行向上的曲折阶梯。这是一方展示艺术的新潮空间。登龙后的某个转角处,有拼接而成的大幅电子背景墙,墙上是时刻在变幻着的永不相同的色彩和抽象图案:蓝彩,红彩,紫彩,粉彩,银彩,黑彩,橙彩,绿彩……像飞舞的凤尾,像欢乐的火焰,像荡漾的海波……观看的人们一边发出赞叹,一边改变着动作和表情,在这变幻的色彩和图案墙前流连拍照。由银幻之龙连接的这方空间内,还有正在举办的摄影展。我注意到的是一组费时数年、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的系列组照。摄影展的第一张是一处废弃汽车的斑斓堆场……然后废弃的杂色汽车的空隙生长出绿草和藤蔓……汽车间的绿草和藤蔓生长更旺……最后这处废弃汽车的斑斓堆场,被大自然旺盛生长的绿色完全覆盖,完全看不出原来的半点影子。
这组针对同一场景拍摄的系列图片,近于一个巨大的隐喻:废弃汽车堆场象征人类社会,逐渐蔓延直至完全覆盖的野性绿色象征原始的自然伟力。相对四十六亿多岁的地球而言,人类也许只是短暂的过客,而自然宇宙则趋于永恒。
人潮。从下列遍布城中的饮食店名,我看见人潮,看见需要由饮食维持生命的人潮的强劲消化系统,看见嘴巴、牙齿、舌、咽、食管、胃、蠕动的肠。
文通冰室。京味张北京烤鸭。蘩楼。蔡澜港式点心。木屋烧烤。海南椰子鸡。香港大饭店。李师傅脆肚。星满杯。渔语鱼酸菜鱼。煲珠公珍珠奶茶。星美乐。谭仔米线。哈根达斯。敏华冰厅。喜茶。费大厨辣椒炒肉。农耕记湖南土菜。乐凯撒比萨。云海肴。极上万膳日本料理。必胜客。面包新语。同顺居北京茶馆。大渔铁板烧。杂咖杂货咖啡。蛮欢喜海鲜麻辣烫。西堤牛排。TEQO西式简餐墨西哥餐。陈香贵兰州牛肉面。姐弟俩土豆粉。韩国小吃。TIMS咖啡。楠火锅。九号码头。星巴克。翠华餐厅。奈雪的茶。大弗兰湖南米粉。吉野家。寿司大。陈鹏鹏潮汕菜。
——无数的生命,前仆后继,一代接一代的无数生命,在这些杂错各异的店堂内,进食,狂欢。
地面太拥挤了,人类的城市正在向地下掘进。美国导演大卫·林奇,对城市地铁有着他影片风格般的独特感受:“我觉得走进地铁站就像走向地狱一样。”呼啸的风。声音。不同站点的不同气味。光影广告的女星红唇。气氛。奶油色圆柱。地面彩色醒目的指示箭头和文字。美丽或笨拙的林立之腿。
新加坡歌手孙燕姿的《遇见》,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地铁的代表歌曲,她总是在唱: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 ……
午夜空荡荡的东铁线。有呼啸的冷风,一路灌进钢铁车厢。我的对面,锃亮寂寞的一排空椅上,只有一个乘客:染成黄色的头发,戴耳钉,黑色短袖,光腿穿黑色的马丁靴,手中手机大屏的浅浅光亮,映出的,是一张年轻男孩的脸。
除了地下,人类还向无限的天空伸展。我搭乘快速电梯,升入天空中那座银光闪闪的高厦。
在进入这座科幻感十足的高厦之前,我远观过它。它的纵剖面,就是一柄中国古代吴越宝剑之剑身。锋(剑身前端锋利部分)、脊(剑体中线凸起部分)、从(剑脊两侧呈坡状部分)、锷(剑身两旁的刃)俱备。银光的剑身,能量自足,在闪耀无视时代的凛冽花纹。
这座高厦以其五百九十九点一米的高度,俯视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五百四十一米,纽约),俯视中信大厦(五百二十八米,北京),俯视台北101大楼(五百零八米,台北),俯视吉隆坡石油双塔(四百五十二米,吉隆坡),俯视威利斯大厦(四百四十二点三米,芝加哥),俯视阿尔哈姆拉塔(四百一十三米,科威特城),俯视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四百二十米,香港),俯视中国华润大厦(三百九十二点五米,深圳)。
“FREESKY”云际观光层。在全透明悬空的玻璃观景台,白云自我身边移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若唐代李白登临此座一千七百九十七尺的“危楼”,当会惊叹“世界殊”。
我手中关于此厦的介绍册页上,有精致讲究的汉语句子——
更具科技人文内涵的首选潮流观光地标
时空隧道,镜面迷宫
VR交互专区,欢迎加入令人心跳加速的游戏
360°全景俯瞰深港
黑科技酷炫来袭,带你开启穿越时空之旅
昼与夜的美,都是热爱
开启拥抱天空的惊奇之旅
…… ……
这是当代汉语诗歌写作在商业营销上的俗性体现。
这座高厦,这柄古代和当代交融闪烁的剑,在我的观望中刺向太空。但是它即使最锋利、最强劲,究其本质,也只是徒劳和虚无。
虚无,虚幻,从哲学角度而言,也许就是城的本质、世界的本质。
所有楼厦发光玄奥的幕墙,都在自身的隐秘之处,映耀彼此。流动的风云,穿梭于空的现实与真的幻象之间。商厦内部,一望无垠的如镜地面,也是透明的、虚幻的,时刻倒映着漠然涌动的陌生人。黑暗的地铁闭门后,玻璃与金属的洁净深处,另一个你也在凝神注视着你,然而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
飞机重新升空。机身底下,我看见的是浩瀚热烈的人造星海。每一幢无论大小的房子,都由灯火勾勒出生命的欲望色彩;每一处燃烧般的人类聚落,都是光和糖深度融合的可食之物。浩瀚热烈的人造星海,寂静无声,却又如煮如沸,它们让自然的星空黯然,甚至闭合。这是当代人类骄傲展示的伟大行为艺术,他们的命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羊城
【子】粤式骑楼内的空间,与外面相比,明显偏暗。廊柱驳蚀,幽暗廊道的内侧,是讨生活的店铺。老式铜器店在闪射金黄古旧的微光,局促的店内,摆满了各式铜质器具,满头银发的老婆婆静坐其间。我随手拿起的铜制微型仙鹤,有沉甸甸的金属分量。烟酒店似乎已经很久都无人光顾,架子上的酒瓶,落满了陈年灰尘。骑楼廊道内真正热烈的,只有五金门窗店,胸前脏污的孩子在店门口疯玩,孩子父亲用锋利切割机制造的,是刺耳、炫目又持久的生意礼花。漫长的骑楼,幽暗漫长的时空通道,沿着它,经过偶尔由细块彩色玻璃组成的窗户,就会抵达想象中这座城的古老深处。
【丑】莲香楼。装月饼的铁盒精美,红底、金色图案背景上的黑色楷体书法,特别具有南国味道。这三个字,据说系清末翰林学士陈如岳所书。莲蓉月饼,是这家百年饼家的代表食品。莲蓉,由优质莲子、白糖、花生油等原料制成。荔湾区第十甫路的幽深店堂内,充满、融会了各式各样的南国饼香。我尝过月饼内的莲蓉,细腻、甜蜜。莲香楼,广式月饼之鼻祖,名不虚传。
【寅】三元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公园内,木棉树粗壮高大,蝉声响如绿云。马路对面,三元里村牌坊,四柱三楼,油黄闪亮,因是新造,而缺乏气息。入牌坊,里面临路的市井饭店,已经过了饭点,油腻寂静,又生机倔强,在安心等待再一轮的人声锅响。三元里、小北一带,常遇深色皮肤的异族兄弟。而广州站周边地区鳞次栉比的鞋、帽、服装批发店铺内外,更是属于他们的天地,他们的身体混入广州的嘈杂夜色,看上去是如此和谐。
【卯】在城里某条寻常巷陌中的人家门口,我看见一副依然保存完好的红色手写春联,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见最长的春联,墨字潦草,无拘无束: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辰】北京路天河城内部,密封性很强的小炳胜餐厅。店内暗黑,空调强劲,生意是出人意料的好。邻桌应该是一对老年闺密,头发花白的她们,一边在低语交谈,一边在慢慢吃着招牌雪山奶露包,喝着搪瓷杯中的功夫炖汤。而那间连锁的广州酒家,明亮洁净,窗外合欢树绿意清新的羽状复叶,一直触碰到桌旁的大幅玻璃。这家酒家的饮食器具精致:花鸟造型的铜架,盘内印有“体验粤菜真谛”六个字的绿叶形长瓷盘,黑色铁壶的壶身绘有银色海波,海波之上,又有一大一小银色飞舞的仙鹤。菜名也是讲究如诗:金沙干贝鲍汁糯米鸡,原创梅子叉烧包,爽脆鲜虾红米肠,八珍甜醋猪脚姜,姜汁黑糖九层糕。“濠然”则完全通俗市井,“食靓鸡到濠然”是它的广告语,店内主打的湛江白切鸡,蘸了酱油,确实清香好吃。丽的面家这家蔡澜先生亲临品尝的面店,小却自信,食客号牌上的广告文字,让我印象深刻并心生感动。《怎样享用竹升银丝云吞面》共有四条,第二条是这样的:盛四分之一汤匙的红醋,一饮而下,即广东话之“呷醋”,全身及喉咙即时舒服且养身。
注意:(1)红醋切忌倒进汤中,免影响汤味。(2)当今市面红醋多为酒精勾兑,本小店提供为真正黑糯米天然酿造,喝后不刺喉。
号牌上最后的总结文字尤为感人:
一碗小小的云吞面就是一种传统,本小店就是孜孜不倦,以认真的态度实践我们正斗的云吞面。
银记肠粉似乎遍布广州城中各处,暑热中,一客冰凉的红豆沙,会给人深切慰藉。至于榕树下的凉茶摊,卖烧腊、拌鱼皮的推车摊,我看见的,是它们融入浓暮的样子。我喝过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的老式瓶装珠江啤酒,确实是够浓够味,瓶上商标印有这样的汉字:“系珠江吹吹风,饮珠江吹吹水。”这是粤语,意思是一边在珠江边吹吹风,一边喝珠江啤酒聊聊天。
【巳】西关的午后,水面慈静,绿树蓊郁。眼前稳固简朴的石质文塔,我与它有过寂静无语的对视和交流。从恩宁路走过,无意中遇到詹天佑故居。我因此了解到,这位中国铁路之父虽然祖籍徽州婺源,但他出生成长在广州,确确实实已经是广州人。其曾祖父詹万榜携家从婺源老家来广州经营茶叶店。我到过詹氏祖籍所在的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眼前詹天佑的出生地,有广州西关普通家庭的朴素和静穆。故居内,我看到詹天佑友人写赠给他的话:“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沙面岛,系由珠江冲积而成。沙面岛上,似乎覆盖全岛的大树潮湿疯长。大树与大树之间,是庞大巍然的欧陆风情古建筑群——鸦片战争后,此处曾沦为英法租界。沙面岛上的胜利宾馆已经是再访,数年之前来广州时住过。同样是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前身是英国人建造的维多利亚大酒店,在一八五三年已经开业。进入冷气充足的大堂,在休息区靠墙的书架上,见到了多位熟悉者的书。沙面岛的那间7-11便利店,也特意重访,货物丰盛的店内,整排醒目的是东方树叶饮料。
【午】不同出租车司机所放的音乐,显示不同人的性格。从肇庆回广州的那个夜车司机,发型呈现古惑仔风格,他的车开得又快又稳。一路上,他车上低低播放的,是重金属摇滚音乐。那个上午,在百信广场一侧的高架路上,中年司机睡眼惺忪,他邋遢的车里吱吱嘠嘎传出的,是杨钰莹的歌,是《爱江山更爱美人》。车开在猎德大桥上的滴滴司机,年轻,沉静,像初出校园的大学生。他的车内整洁干净,方向盘旁的电子大屏上,在显示他播放的歌名《石径》。歌很好听,后来查了,这首《石径》,是张敬轩、麦家瑜对唱的粤语情歌。“那石径凑合人和事背影,与你听风声,观赏过夜星……再返故地,怎相信,有过石径”——淡淡的人世沧桑洇染其间。
在深夜出租车低低的音乐声中,广州旧城区某个黑暗偏僻巷口处,一家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的潮汕粉店,是记忆深刻的画面。
【未】流花湖公园,拥有寂静、怪异的气质。湖畔的巨榕,气生根垂拂,如巨然老者苍老的缕缕胡须。这些旺盛繁密的根须,白昼,收藏了广州的夜;浓暮时,又将古老的夜晚,缓缓吐出给这座城。
湖水彼端,那座被弃的、废墟般的白宫建筑,巍然存在。浓暮里锈色的湖面,静静承载着它一动不动的白色倒影。湖水之上和湖水之下的白色废弃建筑,显示出一种无视世俗、超越凡尘的沉思之美。
有人在暮跑,有人来打卡拍照。现实与虚幻之间,还有黑天鹅和湖上零落的蝙蝠,围绕着白色宫殿在游弋、飞翔。宛若梦境。
【申】广州城中盘绕的高架道路,给行人以压迫之感、想逃避之感。广州学者冯锦山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路,是得水,是财。要想生意好,路通是前提。水有有情之水,也有无情之水……车辆呼啸而过,有车过而无人上下停留,这水与其说是能聚气,倒不如说是一阵风,此乃无情之水。有情之水是利、是财,无情之水则不吉。广州的高架路,虽然方便了交通,但对于路侧的生意商家而言,恐怕是无情之水。
从某段高架道路下穿过,再由一个狭窄处,上下走过临时搭建的铁质阶梯,东山口,传说中广州的时尚潮流之域,便变戏法似的展呈在眼前。洋房改造的艺术馆。日系胶片相机铺。光影永远在变幻的拍照背景墙。阁楼里的宝藏文具屋。工业风格装修的衣服店内部,黑色静默的服务员,带有同样工业风格的沉默神情。在银记肠粉附近的街口,那个长发染成青白色的女孩,可能是在等人。她抽着烟,和长发同一色系的烟气,从她细致的鼻孔中,袅袅吐出。
【酉】“白云越秀,海珠天河”——越秀山上有白云(越秀区白云区),天河水里藏海珠(天河区海珠区),仄起平收,可为广州一联。
【戌】走在暮色里的广州城北京路(鲁迅走过时叫永汉路)。由白云山、越秀山而南,从北京路北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算起,沿北京路一直向前,直到珠江畔的天字码头,这是古代广州城的中轴线。介绍上说,我此刻所走的地面底下,一层层,像广州的历史年轮,叠压着众多路面,由上而下,分属民国、清、明、元、宋、唐等不同时期,是中国城市中罕见的“千年古道”。北京路中间,我看见有玻璃覆罩着的这条路的剖面展示,有文字介绍,底下的砖路是宋代路面,稍上的石块路是明代路面。昏暗暮色中的榕树上,挂满了无数四方形的小红灯笼。
到达珠江畔的天字码头,城中的夜,已经完全弥漫。“天字码头,正南门外。”明代始建的这座码头,是广州城的标志之一。以“天字”命名,藏有前人的胸襟和气派。除了前述鲁迅曾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八日在此登岸,继续上溯,在这座古老的码头,我还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一八九二年六月十六日,孙中山在此上船,前往香港。
一八三九年三月十日,林则徐到广东禁鸦片,在此上岸。
江岸人潮,摩肩接踵。夜之珠江,我曾乘APM线从江水底部穿越而过的夜之珠江,有彩色发亮的络绎游船,在黑暗的江上穿移。
【亥】白云区在广州城北。白云区内,有可供广州城倚靠的南粤名山白云山。在地形上,这里有着天然的高屋建瓴之势。在白云区的某幢高楼上,我观察过岭南热烈的雨,也看见过极美的南国晚霞。此处的火车,无论是高铁还是绿皮,全部开往白云站——现实因此奇异地带上了强烈诗意:地面的火车好像全部开往白云的天空。而我熟知的是午夜,在午夜的白云区,我不用腾飞,就俯瞰过睡意沉沉又灯火热烈的整座广州城。
【作者简介】黑陶,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有“陶都”之称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出版《泥与焰:南方笔记》《中国册页》《夜晚灼烫》《烧制汉语》《百千万亿册书》等散文集。曾获首届艾青诗歌奖、第十二届扬子江诗学奖·诗歌奖、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大奖、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第十八届十月文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诗刊》社年度作品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梁乐欣
特邀编辑" " 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