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力一体化箭在弦上

2025-02-05万宏蕾

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东数算力枢纽
2025 年1 月6 日,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郎兵兵/ 摄)

在1月6日于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强调必须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在这场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中,算力提升是推动各类行业变革,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2年2月,中国正式启动建设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分别为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同时,还规划建设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别为中卫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庆阳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张家口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八大枢纽、十大中心规划落地,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

受益于“东数西算”的发展机遇以及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求,我国算力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46EFLOPS(EFLOPS即每秒10^18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

按照规划,2027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规模将达3075亿元人民币。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预计每年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下的中国算力基建现状如何,资源布局是否科学,能否满足需求?为此,《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探讨算力布局的高质量健康发展之道。

张云泉

算力迈向一体化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我国算力中心建设现状如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张云泉:在算力布局方面,目前的算力中心大概有四类:一是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做科学计算的创新。二是智算中心,主要做人工智能。三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这一类主要面向电信市场,也包括互联网公司,主要处理手机的连接、通信、短信、微信、互联网用户请求等,业务数据量特别大,但业务类型比较简单,要求快速反应。四是城市大脑。我认为,未来各种功能的算力中心会慢慢融合到统一的形态上。

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有难度。而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随着算力中心的发展,我国算网融合取得长足进步。建设“东数西算”的关键是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间直连网络,提升跨区域算力需求调度水平。

在这场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中,算力提升是推动各类行业变革,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算力网络,是一种根据业务需求,在云、网、边之间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算力网络体系包括算力度量、算力感知、算力路由、算力编排、算力交易等内容。

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算网融合战略清晰,标准也很清楚,他们将通过实施算网融合战略转型为算力供应商。而在算网融合进一步发展中,目前行业内出现了五支队伍,分别是:

中国算力网。其是鹏城实验室以“鹏城云脑”为初始枢纽节点启动,以智算中心为基础,实现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和高效计算,在2022年6月正式上线的“智算板块”。中国算力网自主研发的AI算力超1.8EFLOPS,初步满足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智能产业发展急剧增长的超大规模算力需求。

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该联合体通过市场化的运营和服务体系,实现算力资源统筹调度,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

算力互联。其是在中国科学院科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践基础上,由计算与通信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发起,专门面向科技和产业的算力服务通信基础设施运营与科技算力互联网,目标是打造算力互联与算力智能的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该联盟充分利用和赋能已有的第三方中立数据中心资源,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GPU算力池,同时使用原创的、安全高效的超互联计算总线协议,将分布式算力池连接起来,实现“城市就是一台计算机”的建设目标,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大模型训练任务提供充沛的算力供给。

中国信通院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该平台通过算力注册感知、算网参数调度、身份认证管理、统一计费度量等公共服务,构建架构互通、高速互联的标准化环境,降低算力服务商算力互联互通成本,继而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

上述五支队伍分别拥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也都希望通过解决异构算力数据中心的互联和互通问题,实现全国统一的分布式异构资源调度,最终提高算力运营效率。

2024 年11 月19 日,超大规模算力并网、算网大脑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发布现场(李贺/ 摄)

算力缺口仍待解决

《瞭望东方周刊》:从目前国内八大算力枢纽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算力建设还面临哪些难点?

张云泉:“东数西算”工程从正式启动到现在,已取得显著成绩。不仅促进了东西部的协同联动,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目前,东西部间的数据直连通道正在加快打通,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网络节点等级和网络传输质量得到提升,“东数西算”工程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过,经过考察和调研,我认为“东数西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遴选还有待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和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二是部分国家枢纽节点存在数据中心集群规划范围与市场自然形成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域重合度不高;三是国家枢纽节点的原有规划主要是服务于传统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对新一代大模型训练需要的高功率密度高端智算中心的支持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算力规模持续增长,算力总规模非常可观,但算力供需品种错位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向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高端应用的算力缺口依然较大。

动态调整,合理布局

《瞭望东方周刊》:针对上述现象,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张云泉: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枢纽节点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对国家枢纽节点的项目数量、投资数额、运行状况、产业发展趋势、算力服务品质、资源利用率、行业应用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枢纽节点的数量和布局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评估,可以将非“东数西算”布局内但具备一定超前发展优势的地区纳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版图。通过适度政策倾斜,吸引新项目落地在国家数据中心规划区域,壮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规模,有序引导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产业向规划区域内转移,确保规划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加强对现有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周边项目的评估,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可以纳入起步区,提升起步区活跃度。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型高端智算中心在国家杻纽节点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有序推进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升模型训练规模,降低模型算力成本,提高算力中心利用效率,促进模型服务产业的落地进展。

总之,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要建立起“东数西算”工程的动态调整机制,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枢纽节点的规划范围、节点数量和布局,更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护航算力经济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东数算力枢纽
多方求解智能时代算力挑战
这个第二不一般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能为我们算出怎样的未来
“东数西算”,亿万蓝海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