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建标中相关不确定度概念的探讨

2025-01-31曾佳

品牌与标准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不确定度评估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量建标过程中相关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其对计量标准准确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分类以及评估方法,揭示了不确定度在计量建标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优化不确定度管理的策略,以提高计量标准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计量建标;不确定度;评估

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志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5.01.068

1计量建标中相关不确定度概念的重要性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计量建标已成为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航空航天、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精确且可靠的测量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为现代测量学的核心内容,对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升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在计量建标中相关不确定度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深入剖析相关不确定度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在实践应用方面,相关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未来国内外关于计量建标中的不确定度研究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二是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相关不确定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与技术引领,积极探索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2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1不确定度的定义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定量描述,它反映了测量值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波动范围。这个范围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基于一系列的测量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的。不确定度的存在意味着任何测量结果都不是完全精确的,而是存在一定误差的。这种误差可能来源于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测量方法的不完善、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2.2不确定度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不确定度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不确定度和随机不确定度。系统不确定度是由测量系统本身的缺陷或测量方法的不足引起的,它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例如,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差等都属于系统不确定度的范畴。随机不确定度则是由测量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引起的,它在重复测量中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性。例如,操作者的测量技巧差异或环境温度的微小波动等都会导致随机不确定度的产生。

2.3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

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通常采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通过对一系列相同条件下的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它反映了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则是基于经验或其他科学依据得出的,它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难以通过直接测量获得的不确定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A类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以得到总的扩展不确定度。此外,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不确定度的大小,还可以采用图形化的方式,如误差棒图、概率密度函数图等。

3计量建标中不确定度的来源

3.1测量设备与方法的不确定度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所使用的设备和方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这些误差和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设备的精度、分辨力、稳定性等方面,也可能来自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准确性等方面。例如,在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时,天平的精度和分辨力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天平的精度不够高,或者分辨力不够精细,那么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此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也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如果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者测量工具使用不当,那么就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3.2被测量对象本身的不确定度

被测量对象本身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被测量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等方面。例如,在进行温度测量时,由于温度作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其动态变化特性本身就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此外,被测量对象的分布和变化也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例如,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如果样本的分布不均匀或者样本的变化较大,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3.3环境因素的不确定度

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等方面,也可能来自环境的变化、干扰等方面。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时,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这是因为物体的长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环境的干扰也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例如,在进行电学测量时,电磁场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3.4人为因素的不确定度

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经验、态度等方面,也可能来自操作人员的疏忽、失误等方面。例如,在进行测量时,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经验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高,或者经验不足,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此外,操作人员的疏忽和失误也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例如,在进行读数时,如果操作人员读错了数字,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4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4.1A类不确定度的评估

A类不确定度是基于统计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它通常来源于直接测量的多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在评估A类不确定度时,首先需要进行多次独立的测量,并记录下每个测量值;其次利用这些测量值计算出样本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量,这些统计量能够反映出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和集中趋势;最后根据统计量的分布特征,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出A类不确定度的大小。A类不确定度是一种相对客观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它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影响。

4.2B类不确定度的评估

与A类不确定度不同,B类不确定度不是基于统计分析得出的,而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来源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估计。B类不确定度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如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等。在评估B类不确定度时,首先需要识别出所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其次根据已有的经验数据、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格、相关标准和规范等信息,对每个因素的不确定度贡献进行估计;最后将各个因素的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得到总的B类不确定度。

4.3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成不确定度是指由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共同构成的总不确定度。在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时,首先需要将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转换为同一单位和量级,以便进行比较和合成,然后再根据不确定度的性质和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进行计算。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均方根法、代数和法等。

5不确定度管理在计量建标中的应用

5.1不确定度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不确定度管理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客观性要求在评估不确定度时,必须基于实际测量数据和科学理论,避免主观臆断。系统性则要求建立完善的不确定度评估体系,将所有可能的不确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动态性更多地强调随着测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不确定度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

在方法上,不确定度管理通常采用以数学统计和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大量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计算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度,进而得到总的不确定度估计值。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模拟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对不确定度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控制。

5.2不确定度管理在计量建标中的实践案例

以某国家级计量院开展的长度计量建标工作为例。在该项目中,科研人员首先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测量精度满足要求。然后,他们针对不同的测量环境和条件,设计了多组实验方案,并采集了大量的测量数据,再利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他们发现,除了测量仪器本身的不确定性外,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操作者的技能等因素也对测量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他们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大小和分布特性计算出了总的不确定度估计值。

5.3不确定度管理对计量标准的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计量标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各种不确定因素,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从而确保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其次,不确定度管理有助于推动计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评估不确定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这些不仅可以改进现有测量技术,还可以为开发新型测量仪器和传感器提供有力的支持。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计量建标中相关不确定度概念的深入探讨,阐述了不确定度来源和评估方法,为优化不确定度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S].

[2]林景星,林勤.谈谈计量标准考核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及测量不确定度[J].中国计量,2015(3):90-92.

[3]邓琳.《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编写中的注意事项[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42(5):91,94.

作者简介

曾佳,女,1983年出生,一级注册计量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计量。

(编辑:李加鹏,收稿日期:2024-06-19)

猜你喜欢

不确定度评估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停车场电子计时收费装置计时误差检定及不确定度评定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氧气流量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液态物料定量灌装机灌装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临床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