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2025-01-31颜家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特点与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管理现状,得出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四条策略以优化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规范化管理,即健全完善管理组织机构、规范数据管理体系、推广先进检验技术以及加强检验团队建设。
关键词:机电类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检验;数据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志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5.01.031
0引言
机电类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械等,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涵盖建筑、制造、交通等,为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便利。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机电类特种设备也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与普通机电设备相比,机电类特种设备体积往往较大、结构复杂、使用中耗能大,发生事故后对人民及其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严重。同时,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技术含量也相对更高,使用环境也比普通机电设备复杂,可能会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作业,对设备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基于以上特性,机电类特种设备不能像普通机电设备那样随意使用和维护。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对机电类特种设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管理。
1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管理现状
1.1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的特点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第一,数据量庞大。由于机电类特种设备具有多种特性和安全要求,检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评估的数据指标众多,且每一项指标都有严格的标准和阈值限制。以起重机械检验为例,检验规范文件要参考《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起重机设计规范》等多项规定,检验内容包括安全保护装置、主梁水平弯曲、端梁两组弯板距离偏差等。具体合格标准为:检验桥式、门式起重机车轮同位差,同一端梁上的车轮同位差≤1 mm,且在同一端梁(桥式)或下横梁(门式)上的车轮同位差≤2 mm,三个或三个以上车轮同位差≤3 mm时才算合格。第二,这些数据的类型复杂,涉及多个专业知识领域,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在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检验团队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准确理解和应用各种检验标准。第三,许多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时长时间运转,数据更新频繁,增加了检验工作难度。
1.2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管理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机电类特种设备数据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对实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不良影响。数据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在一些检验中仍然存疑,数据存在被篡改风险。对于检验数据的管理,部分企业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划。同时,由于机电类特种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检验数据规范标准可能存在滞后性。
1.3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应用
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主要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但从检验中获取的检验数据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优化应用。1)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数据的基本用途是用于评估所检验设备的安全性能,通过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磨损程度等,从而对设备做出整体评估。2)检验数据可以为设备故障提供预测信息,通过对历史检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设备运行的规律,了解设备运转时的故障出现趋势,从而预测设备故障发生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3)检验数据也被用于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检验数据能明确地指示设备的整体状态、老化程度,设备使用机构可以根据检验数据为设备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例如根据电梯轿厢运行次数、门系统运行次数等指标为电梯制定维护计划,科学的维护计划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设备工作寿命内的良好运行。4)检验数据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生产厂商提供设计改进依据,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能够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依据这些情况,生产厂商可以做出针对性优化设计,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使用可靠性,减少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规范化管理策略探究
2.1完善相关组织结构
机电类特种设备覆盖了众多行业及领域。这些设备的检验工作通常由专业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负责。为了解决目前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相关特检组织机构的完善。1)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已经有了专门的检验部门,应当进一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管理团队,负责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团队人员要具备相关知识技能。2)明确特检部门内部的人员职责,为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应充分授权检验检测人员和其他组织成员,使他们满足岗位要求的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1]。特别是在数据管理团队中,要将数据收集、数据审核等环节的职能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个人,并且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高效沟通协作。通过职责的明确可以减少工作团队中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等消极工作现象。3)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涉及行业内多个部门,如生产、安全、质量部门等。因此,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为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提供工作助力,也可与其他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确保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有效利用。最后,要做好对数据管理的定期评估工作,成立专门工作评估小组,对数据管理工作和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为上层决策与调整完善数据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2规范数据管理体系
2.2.1数据管理标准化
为确保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须基于国家相关国标文件规定制定一套详细且适用于各种设备的检验规范标准。数据标准化的管理要求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体系和命名规则,目的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所有检验数据应当按照既定的格式和规则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服务之间的调用与分析。此外,对数据管理要制定明确的数据管理标准,涵盖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内容包括各环节的规范与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根据历史采集数据建立数据管理平台。
2.2.2数据采集技术升级
数据采集技术的升级也是数据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特检机构可以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上安装传感器,以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集成并传输至控制中心,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工作。在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基础上,将物联网系统接入数据管理平台,将数据处理方式从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变为智能处理,从而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和高失误率,同时节省了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建立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Hadoop分布式平台可以建立起一个符合海量数据管理的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HDFS来实现对数据的分块存储,文件系统元数据则通过编辑日志记录在映象文件内,在数据的处理阶段,采用Map Reduce进行核心编程,并结合Spark处理引擎、Flink框架、Kafka平台等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最后在管理系统内加入数据分析功能,可以通过Spark SQL、Presto、Impala等引擎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功能则有Tableau等工具来完成。这一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整合、存储、分析与可视化,平台内容搭建还需要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特点来设置分类与筛选标准。在数据平台中还应加入数据清洗与数据安全保护功能,数据清洗可对采集数据进行清洗校验,剔除无用数据与错误数据,缺失数据与不一致数据要进行重新采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数据安全保护功能则为检验数据提供了高度安全性与保密性。
2.3强化专业人员培养
鉴于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我国特检领域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增强行业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强化专业人员培养成为特检部门的必要举措。从招聘层面来看,特检部门应当适当扩大团队规模,提供更多优惠条件吸引更多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加入特检机构。同时,对于现有团队,应加强培训工作。培训应从管理层开始,强化数据规范化的意识,进而逐步向下扩展到所有人员。从专业技术层面出发,特检部门应定期举办行业知识考核评估,确保每位成员的专业能力符合要求。对于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应暂停其工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直至其能够通过考核。定期的培训内容应以行业前沿技术为主,对可能被投入生产使用或已经小范围内投入使用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做出科普,了解在这类新设备检验时的检验数据要点,检验数据规范指标等。此外,在团队建设方面,应当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检验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并且注重工作氛围的培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工作能力。总体而言,特检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并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确保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团队的专业性与先进性。
3结束语
规范化管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数据,不仅关乎设备的健康安全运行和生产力的最大化,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精确且规范的检验数据是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改进和技术升级的基础,对于推动机电类特种设备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数据规范化管理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分别是团队的管理与完善、数据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团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邹皓,林涛,韩蒙,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1):45-49.
[2]白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故障诊断与维护[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12):115-118.
作者简介
颜家祥,男,1992年出生,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质量计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编辑:刘一童,收稿日期: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