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荧光法测定柴油中总硫含量影响因素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25-01-31王凯
摘要:紫外荧光法是测定柴油中总硫含量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时遇到的多种情况,总结出了影响总硫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基于测量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柴油样品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el=0.07,扩展不确定度U样=0.70 mg/kg(k=2)。
关键词:紫外荧光法;柴油;总硫含量;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U473.1+2文献标志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5.01.008
车用油品中总硫含量是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关键指标[1],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紫外荧光法是测定柴油中总硫含量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批量测试等优点,但在测量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个因素把握不好,对结果的准确性会有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现行车用柴油标准(国Ⅵ)中规定硫含量不大于10 mg/kg,而目前国标SH/T 0689—2000《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的测试下限是1.0 mg/kg。在提倡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果测试结果为临界值,则报出实测值加扩展不确定度比单纯只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更精确[2]。
本文通过对日常总硫含量检测中遇到的多种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给出应对措施,并基于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和实验所获取数据,对柴油中总硫含量测试过程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
1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本方法是将柴油样品置于高温、富氧环境下充分燃烧以发生裂解氧化反应,再接受紫外光照射,将二氧化硫从激发态回落到基态产生的荧光转化为电信号并得出积分值,再根据绘制好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总硫含量。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样品观察、硬件耗材、气体与气路、参数设置、标准曲线绘制、操作习惯等。
1.1样品检查
柴油样品应摇匀后再取样,如样品明显含有杂质或悬浮水分,则不应进行取样操作。
1.2硬件耗材
1)紫外灯有使用寿命。若注入样品后无积分信号,可能是紫外灯未成功打开,即使在观察孔看到紫外灯亮,也应重新开关机进行测试。
2)使用气路管材应定期更换,防止老化漏气。
3)进样口硅胶垫的更换。因为微量进样器是以扎孔方式进样,硅胶垫会随着进样次数增加出现轻微漏气现象,使样品积分值比真实值稍低,甚至在积分图像上出现负峰,故应根据进样次数及时更换。
1.3气体与气路
本方法使用气体形成的反应环境是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体纯度和气体流速上。根据标准要求,本方法使用的是纯度不小于99.75%的高纯氩气和氧气。实际采购中,纯度一般为99.99%或99.999%。同时,仪器说明书上建议气瓶压力降至1.4 MPa后应及时更换,实际使用中在气瓶压力降至3~5 MPa以下时,测试结果的波动性可能会变大。
载气的流速如果过高会让样品来不及反应,降低测试结果;流速过低则可能增加管路积炭,也影响样品燃烧充分性。氧气、氩气的流速都应固定在合理范围,不宜时常变动。
每次开机时应对气路进行5 min以上的吹扫,观察气路尾端观察口处的气泡大小、速率,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1.4参数设置
反应温度。裂解炉温度太低会降低含硫化合物的反应数量,温度太高则会降低仪器的使用寿命。进样参数,包括进样量、进样速率与间隔。
本实验为微量检测,进样量过少会使数据重复性差,进样量过多可能出现反应不充分的结果,增加反应室积碳,影响仪器的稳定性。对于总硫含量低于1.0 mg/kg的样品,在不要求报实测值结果时,在报告中建议报出结果“小于1.0 mg/kg”。
进样速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积分图像,不利于测试稳定性。进样速度太快容易导致样品来不及气化而燃烧不完全,形成积炭而使某次测定结果变大。进样速度太慢则延长反应时间。最好用自动进样器控制进样速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选择的进样速度为1.2μL/s。
建议每次进样至少间隔5 min,让样品充分燃烧和反应积分,如果进样间隔太短可能会出现曲线不稳、积分骤升等现象,需要重新开机加长吹扫时间来清除污染影响,但这样做会降低测试效率。
1.5标线绘制
在检测样品前一般需完成标准曲线绘制,应使样品硫含量在标准曲线区间,这样才能确保有较高准确性。由于仪器工况的变化,不同时间以相同浓度标物测试,所得积分值也可能不同,应定期以已知浓度标物检查系统性能。
每次更换耗材或完成裂解管积炭清洗等操作后,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1.6操作习惯
每个实验人员的操作习惯都不一样,但实验室的注意事项是大体相同的。具体为如下几项。
1)确保实验器具的洁净度。待用的烧杯、量筒要确保其洁净无污染。开始和完成当日检测时应使用有机溶剂(丙酮或酒精)对微量进样器进行3次以上的润洗,防止留存样品将针头堵塞。为防止样品间的交叉污染,每次检测前应用新样品润洗进样器3次以上,并舍弃第一次的检测结果。
2)取样注意细节。抽取样品至所需刻度后应回拉约2μL,确保针头处无样品留存并形成空气隔层,降低读取积分前样品就开始挥发和燃烧的可能。抽取样品避免产生气泡,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外,经过长期练习也会降低操作波动性。
综合以上因素,将应对措施进行总结,见表1。

2实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
江苏国创TS-3000紫外荧光测硫仪,配有半自动进样器。氧气(纯度99.999%,水含量不大于5 mg/kg),氩气(纯度99.999%,水含量不大于5 mg/kg),市售车用柴油(国Ⅵ)。
2.2实验过程
反应炉温为950℃,氧气流量为300 mL/min,载气氩气流量为150 mL/min,微量注射器25μL,放大倍数25倍。
2.3标准工作曲线绘制
待开机稳定30 min以上,基线平稳后,用1.0、2.0、5.0、10.0、20.0 mg/L硫含量测定用标准物质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然后对样品进行测试,结合样品密度得出测量结果。
3样品硫含量测试结果
对柴油样品进行测试的结果见表2。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1建立数学模型

4.2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根据实验情况可知,影响紫外荧光法测定柴油中总硫含量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1)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2)由标准工作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3)由硫含量测定用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4)由进样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5)由密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4]。
因暂时未能从相应证书中取得微量进样器、密度计的不确定度值,则均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评定[5]。
4.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由硫含量测定用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由标准物质证书得知扩展不确定度,扩展因子k= 2,计算结果见表4。

5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5。


6测量结果表示

由表5可知,硫含量测定用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故应购买合格的硫含量标准物质并妥善使用。至于配套密度计和微量进样器,如能通过校准得到相应不确定度值最好,若没有也不影响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参考文献
[1]李光辉.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硫和烃类含量现状研究[D].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
[2]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 0689—2000[S].
[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S].
[4]丘晖饶,贺石中,张琳颖,等.紫外荧光法测定汽柴油产品中硫含量与测量不确定度评估[J].分析仪器,2019(5):52-55.
[5]张纵圆,古丽夏提·艾拜,周睿霞,等.紫外荧光法测定柴油总硫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应用能源技术,2014(5):9-11.
作者简介
王凯,男,1987年出生,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编辑:李钰双,收稿日期: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