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标准化?
2025-01-31李刚
某位市长调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当局长,闲聊工作时问标准处处长什么是标准化?处长回答说:“标准化就是普通话。”在场的其他人都哈哈大笑,甚至将此笑谈传遍全系统。窃以为标准处处长并非不懂标准化的概念,之所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就是通俗易懂。标准化就是让大家都能听明白的普通话,而不像其他专业技术术语那样,充满抽象的神秘感。只有大家都理解才会被广泛接受,达成共识的东西有利于推广普及。法律是调整并规范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标准是用来统一规范人们生产操作行为的指南。虽然没有法律那种绝对的权威性,但也是必须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说不明白普通话的人,用乡音方言与外界交流是有障碍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让更多的人往来畅顺,毫无边界之感。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学外语?英语就能够代表所有的外国语言吗?体育、音乐、美术课是可有可无吗?家长接送孩子是正常的现象吗?学生服及书包为啥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学校就餐的营养与卫生,价格与种类,究竟可不可纳入标准化来管理?课时统一,学杂费统一,教材统一,考卷统一,校服统一,究竟难在哪里?是地方割据还是部门利益?是家长反对还是教委无力?南北方的寒暑假各有不同,班级人数也无法定规范;扩招增效,名校兼并弱校,搞“造大船”似的“一托三”现象司空见惯,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的做法从幼儿园到高中。人们一窝蜂似地拥向所谓的好学校,学区房成为国之特色。教育改革喊了多少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标准化?教育究竟有没有标准化?教育是教委与教师的产业基地吗?教育是播种机还是收割机?教育是利国还是利民?凡此种种,标准化的思考题,源源不断。
从理论上讲,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试想各自为政,谁想干吗就干吗,没有统一的号令岂不是要乱套。五花八门的手机充电器,不同型号的插座与接口,造成的不匹配兼容,极大地浪费资源。推广国际通用的标准,大家都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方便各行各业的操作规程,有利于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教育是基础,也是根本。从小到大养成的规矩,不仅为个人的将来成长奠定根基,也为社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在有些高校开设标准化学院或相关的专业课,为普及标准化管理提供人才的储备。小到行为规范,大到标准化管理,几乎所有的领域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影子。教育改革要先行,教育的标准化不应该滞后。探索教育标准化,创建品牌教育,诸多现实课题有待破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标准化的课程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