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士与白杨

2025-01-27唐军

金山 2025年1期
关键词:渭城消防站白杨

我从没有想过有机会与身着“火焰蓝”的战士们朝夕相处。机缘巧合,我的工作地搬到了一座镇域的消防站旁边,于是便有机会与一群充满阳光和朝气的小伙子们朝夕相处。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他们全天候的工作和生活,放大了我对他们的观察,也让我领悟到“战士”的含义,战者,勇也,这是一群向前、向上的勇士。

跟消防战士们在一起,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白杨,在我看来,他们和白杨的特质是一样的,都专注于向上,腰身挺拔,笔直地指向苍穹。白杨的枝枝叶叶都有着一致的方向,服从命令似的,拥着靠着,几乎垂直地把枝丫伸向蓝天,这些枝丫没有一个跑错方位,没有一个逃兵,一丝退缩都没有。看着这“齐步走”的动作,会让人心底涌起“无惧”二字。

和白杨的安静相比,战士们又有灵动的一面。天光微亮,大多数人还徘徊在清晨的梦乡里,消防站里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战士们迅速穿好厚厚的防护服,迎着晨曦走上练兵场。或身背氧气瓶,或手拎灭火器,或肩扛水带,跃上七层高的消防塔,与熊熊烈火来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冲天的火光映红了战士们的脸庞,也照亮了灰暗的天际,此刻,一张张天真的脸上满是战斗的紧张,专注的神情不亚于一场实战。坐在一旁“督战”的站长对我说:“只有天天如此,关键时刻才能打得响、打得赢啊!”看着战士们奋勇奔跑的身影,我又想到了白杨。

北方的白杨不像南方树木那样娇贵,就像这群年轻的战士和同龄人相比,具有“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信念和意志。以前读《古诗十九首》,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晦暗的画面,大约是长空寥廓,衰草连天。白杨的形象被描述得这般糟糕,像一个苦情的人,那么沉寂、那么落寞。

直到我亲眼看见白杨,我才惊觉它们绝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萧索。在秋日朗照的天空下,我第一次在北方看到白杨,我竟然也像茅盾先生一样,发出惊奇的一叹。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像风姿洒然的男子,雄姿勃发,羽扇纶巾。风吹白杨,万叶翻动,铿然有力。在白杨林中散步,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舒展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那一棵棵白杨,整齐地立在路边,立在战场上,有一股勇武之气,它们接受阳光的照拂,白色的树干闪耀着结实的光芒,有一种武士般的夺目,像是从军营走来的,举手投足,皆有风声。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专门去消防站采访那位年轻的站长,请他回忆难忘的战斗经历。他说:“太多了,记不住了。”“你工作近十年,不可能一件都没有吧?”“如果说有,那就是两年前,在一座高楼的楼顶上救下了一位欲轻生的姑娘。”“具体情节怎样?”“那是一幢32层的住宅楼,那位姑娘站在楼顶,一位队员转移她的注意力,我冲过去迅速将其救下,那个场景和电视上放的差不多……”我还想问他点什么,又打住了,他说得这般平静,神情就像一棵沉默的白杨。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自律、疏朗与简洁,它就像人群里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从容、低调,懂得节制情绪,与攘攘尘世保持一段距离,可是却有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自古以来,白杨就与战士有不解之缘。王维就曾写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诗句,诗里的渭城就是秦时的咸阳城。在唐朝,那里可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生存条件异常艰苦。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武将,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难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化作御敌的力量。

是诗人,也是战士的岑参曾写下“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的诗句,他道出了置身边地不得归的苦楚。那时,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来到边关。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一拨人马轮换,那时,西北一定是冬去春来,白杨正是“梨花今始开”的模样。

春天即将来临,白杨也将在这春天萌发出新枝、新叶,不知道这些战士是否目睹过风雪中的白杨,内心是否向往白杨一样的气质。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我眼里,他们就是这小城方圆九十六平方公里上的萧萧白杨。

有白杨,何惧雪地苍茫;有战士,何惧烟火弥漫。

猜你喜欢

渭城消防站白杨
白杨
基于大数据+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渭城的雨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白杨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送别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姬?毅?《渭城朝雨浥轻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