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品泉办学堂

2025-01-27周宏伟

金山 2025年1期
关键词:姑娘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无锡市北门外的北七房乡,有两个年轻的党员,一个叫郁品泉,另一个叫周品泉。郁品泉是塘村北郁巷人,区委派他来做乡长;周品泉是土生土长的周家巷人,担任农会主任。两个“品泉”志同道合,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亲如兄弟。

北七房乡下辖几十个自然村,地盘很大,却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北七房小学。郁品泉对周品泉说:“你回去把老家的祠堂腾出来,再办一个小学吧。”

校舍用祠堂改建,问题不大。老师从哪里找,却让周品泉直挠头皮。忽然,周品泉想起了初识的区委干部吕茂康,他曾经在匡村中学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如果请他物色几个熟识的同学或校友,不就解决问题了。

半个月过后,终于有了回音。这天,村里的鸡刚叫过头遍,周品泉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他把那双踏烂了的草鞋扔在门口,换上了母亲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布鞋,然后再套上父亲穿过的那件蓝布长衫,跑进灶间找一点菜油在手掌心里搓了搓抹在头发上。此刻,他已焕然一新,变成英俊潇洒的教书先生了。今天,他要去几十里外的匡村中学,接两位城里的洋小姐来乡下教书,心里有点激动。

匡村中学在杨墅园。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圣德女子中学的大部分师生迁移到这里。周品泉在吕茂康的带领下,第一次见到了穿着校服,长得十分漂亮的两位姑娘。这两位姑娘年龄都在18岁左右,学业优秀,思想进步,马上就要高中毕业,吕茂康便向周品泉推荐了她们。

圆脸、短发的姑娘叫张剑人,活泼可爱,家住无锡新生路;大眼睛、长辫子的姑娘叫马敏之,小鸟依人,家住无锡书院弄。两个姑娘家里都有产业,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非常适合师资紧缺的乡村小学。那个年代,由于家庭成分带来的压力,她们急于下乡找工作,争取早日自食其力。周品泉干惯了农活,肩膀上充满了力量,一条扁担挑起了所有的行李,身上还挂着她们的背包,一路上脚底生风。两个姑娘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几十里土路很快被她们的欢声笑语抛在了身后。一条扁担,一头挑着灼热的太阳,另一头挑着两位姑娘火红的青春,迎接她们的,必然是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

傍晚,新来的老师们被安置在周品泉老家的祠堂里。朝南的几间做教室,中间是个院子,北面几间分别做办公室、厨房、女宿舍和男宿舍。其中收拾得最干净的房间做女宿舍。隔壁的男宿舍也已住了一位老师,名叫许晔,他是周品泉前几天从外乡请来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

一只带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早早地点起,亮堂堂的,照得两位姑娘心里暖烘烘的。周品泉的母亲用挂篮拎来了几碗乡下的土菜,有清蒸鸡、红烧肉,还有她侄儿刚从田里捉来的黄鳝和田鸡,加上番茄炒蛋、黄瓜汤,满满地摆了一桌。

郁品泉不知从哪里搞来了米酒,每人倒上一碗,他代表乡里向大家敬酒。关于学校的名称,郁品泉建议称“群众小学”,周品泉建议称“胜利小学”。张剑人和马敏之见两个“品泉”争论不休,偷偷捂着嘴笑。许晔老师读过大学,学问最高,他微微一笑说:“那就叫群胜小学吧!”众人一听,哈哈大笑。

第二天,周家巷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庆祝家乡第一所民校的诞生。周品泉满脸通红,像喝了酒一样兴奋,在朝东的学校大门口,挂起了由许晔老师题写的校牌:群胜小学。

群胜小学最兴旺的时候有4个班级,5位老师,150多名学生,还办起了几个扫盲班。

悠悠岁月,脉脉含情,一晃就是四年。教学相长中,张剑人嫁给了郁品泉,马敏之嫁给了周品泉,在小学的礼堂里举办了隆重的集体婚礼,两对夫妻互为媒人和证婚人。

一年之后,周品泉、马敏之的大儿子降生,小学校里喜气洋洋,许晔老师当仁不让,给孩子取名为“忆群”。从此,群胜小学便有了生命和血脉的传承。

猜你喜欢

姑娘老师
秋姑娘的信
泥姑娘
胖姑娘看过来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你是不是故意的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