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宪性审查,编织宪法画卷
2025-01-26陈家铭

主题演讲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家铭,我演讲的题目是:“合宪性审查,编织宪法画卷”。
2005年12月15日的清晨6点,天微微亮,14岁的女孩何源和往常一样,与两个同学结伴乘三轮车去上学。车正上坡时迎面驶来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卡车避让不及,失控侧翻,压在了三轮车上面。三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在刹那间消逝。
何源的父母悲痛欲绝,他们向肇事司机要说法,对方同意赔偿。但是令何源父母意想不到的是,另外两个女孩的家人分别得到了20万元,他们却仅得到9万元。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辆三轮车上的生命,竟然有着不同的“价钱”。
何源的父母不能接受,将肇事方告到法院,结果法院一审宣判,何源父母败诉。判决依据的是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死亡赔偿金分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两个标准。何源一家是农村户口,另外两家是城市户口,户口不同,赔偿金不同。
何源一家一直在城里起早贪黑卖猪肉谋生,如今却仅仅因农村户口而被划分出等级差别。不仅是他们,当时所有农村居民遭遇医疗事故或交通意外,都只能获得城里人赔偿金的一半,有时甚至只有四分之一。他们纠结的只是11万块钱吗?不!他们无非想要一个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平等”是政治誓言,是民心所向,更是宪法一直坚持的价值根基,落实到具体的司法解释中却变成了同命不同价。有人认为何源赔偿金差的11万元就是不平等,也有人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之下这种区分才算平等。宪法微言大义,具体解释自然众说纷纭。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合宪性审查,也就是判断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要求。从法律法规到司法解释,如果与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不相符合,就必须予以纠正。如同织毛衣,用一针一线将宪法原则编织进所有规则之中,编织出宪法画卷。
上至中央国家机关,下至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提出自己的合宪性审查请求。有法学专家进行严格的分析论证,也有农民代表向全国人大写信反映心声。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后有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开展试点工作。最终在2022年,困扰何源父母十七年的司法解释被正式修改,“同命不同价”从此成为历史。
这正是新时代宪法画卷的其中一卷。自“合宪性审查”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备案审查工作一路“小步快跑”。2021年我国部分地区的计划生育调查中要求强制亲子鉴定,合宪性审查判定违宪,维护了公民的隐私权和尊严;2022年我国部分法规对女性的生育保险待遇作出限制,合宪性审查判定违宪,保障了生育女性的平等地位;2023年我国某市通告限制罪犯近亲属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合宪性审查判定违宪,捍卫了公民权利的罪责自负原则。2024年以及更远的未来,审查不会停止,宪法画卷的编织永远是进行时。
身心的尊严、待遇的平等、权利的公正,所有宪法精神在审查的这一刻具象化,被你我真正看见。唯有这样,合宪性审查才能编织宪法画卷,让我们在画中幸福向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命题演讲

大家好!我是陈家铭,我演讲的题目是:“宪法护公平,民营共富强”。
大学生的一天其实很简单:起床之后用支付APP刷脸买份早餐,赶到教室用智能AI记笔记,等到下课用外卖软件点份外卖,再给朋友打个语音电话。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深刻影响我们生活习惯的软件,都是民营企业的产品;仔细算算你会更惊讶,民营经济有个“五六七八九”的特点: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如此重要,其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温州不少尝试创业的个体户被批判为“投机倒把”,山东诸城的私营股份改革被贴上“国退民进”的标签,“姓资还是姓社”的压力一度影响了经济改革。好在有宪法旗帜鲜明地指明方向,1999年修宪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定位不再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修宪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不再只有“引导、监督和管理”,还要求“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讨论凝结成现行宪法第十一条的共识。
这份共识在当下仍然宝贵。在宪法引领下,我国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破除以往民营企业“进不去”的市场准入壁垒,使电力、电信、铁路、油气等更多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更多重大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今年(2024年)出台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更是将审查机制进行了落实,避免地方政策的歧视性限制。一句话,不能让民营企业吃亏。
不让民营企业吃亏,才能不让市场经济沉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如果没有法治稳定营商环境,企业家辛苦付出却无法得到回报,自然没有动力做大做强,整个市场也会失去活力。理性市场交易,必须依靠稳定的法治预期。因此,“平等对待、同等保护”保障的不仅是民营企业的权益,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时别忘了,民营经济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他们属于宪法序言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宪法不仅守护市场公平,更守护中国梦征途中每一分奋进的力量。我们会一起为梦想拼搏,我们也要一起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选手采访
来自北京大学的陈家铭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高校组冠军。从“同命不同价”的一个案例讲起,陈同学对合宪性审查进行了深刻的阐释。通过他的演讲,我们认识到了宪法的生命力与宪法的精神。他的演讲内容深刻,发人深思。《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他进行了专访——
青少年法治教育:祝贺你取得了高校组演讲比赛冠军的好成绩,请进行自我介绍。
陈家铭: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陈家铭。
青少年法治教育:能否分享一下你在此次比赛中的收获和感想?
陈家铭:我获得了高校组演讲比赛的冠军,因此心情非常激动!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我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比如本次决赛的三个题目,从科技、教育、民营经济等方面又让我对宪法条文进行了重新学习。当然还有和小伙伴们在比赛之后的交流,以及聆听评委的点评,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收获。
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一名参加过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选手,如今再次站在总决赛的舞台上,这对你来说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陈家铭:我记得上一次参加比赛还是在6年之前,那个时候是以初中组身份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6年,我感觉我无论是对于宪法的认识,还是演讲技巧都有了较大提升。可以说这个活动陪伴了我6年,所以我也非常激动能够在这次的舞台上完成6年前的梦想。
青少年法治教育:通过此次比赛,你对于宪法和法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陈家铭:人们经常说法治的作用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因此我觉得宪法它就是根本中的根本,长远中的长远。我们作为法律人,要注意讲好宪法故事,传承好宪法精神。
青少年法治教育:我们都知道北大是培养法律人才的摇篮之一,在校期间你是否参加了一些与法治或者宪法相关的活动,这些经历对于你参加本次比赛有没有什么帮助?

陈家铭:北大法学院会在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举办宪法宣传活动,使我们可以和各个院系的同学一起分享对宪法的理解和一些宪法知识。我觉得宪法的条文不仅仅是简单的几段文字,它们背后往往藏着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这也是我对宪法着迷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法治教育:未来,你将会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和传播宪法法治精神?
陈家铭:我觉得这是每个法律人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以后可能会从事不同部门法的工作,但宪法是一国之元气,是所有法律之准绳,所以我觉得无论在哪个领域从事法律工作,都要始终在心中尊崇宪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觉得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请从一个法学院学生也是未来法律人的角度谈一谈宪法和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陈家铭:列宁曾说,宪法就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规定的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涉及我们对基本权利的行使,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宪法对我们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