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切表达,才能彰显平凡生活中的宪法力量
2025-01-26赵谦
赵谦,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等。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1项、研究基地课题3项、校级课题10项、横向委托课题2项,获得38项奖励。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总体感受。本次活动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
赵谦:这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组织有序,参赛选手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将日常生活与宪法条文、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点,选手们做得特别好。选手们对现行宪法的认知与熟悉程度较之前有着不小改观,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些年“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对强化国民宪法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视障同学的演讲。他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在求学道路上的渴望与努力,自然地呈现了宪法与法治提供的保障对他成长的帮助。他的演讲从内容选材到节奏把控都非常完整、自洽,打动了我与其他评委。这个选手的表现说明,唯有真真切切地表达,才能彰显每一个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宪法力量,真正触动人心!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法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
赵谦:我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宪法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或学理层面的专业知识,还是一种公民素养层面的普及性知识。如何更便捷、更体系化地认知我们的国家、认知国家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良善公民?这些都能在宪法文本中找到答案。
其二,加强对观念的塑造。宪法对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期许进行了全面描摹与规划。广大青少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奉行什么主义、恪守什么立场、秉持什么理念,宪法文本都给予了清晰、明确的蓝图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威是需要预设的,唯有广大青少年乃至全体人民充分尊重、信仰共同的预设权威,才能成就协同一致的行为共同体,并为了共同的理想而踏实奋斗,用汗水书写热血青春。

其三,提升对行为的践行。青少年学习宪法需要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样的“接地气”。学习宪法不仅仅是背条文、喊口号,更多的是依循宪法对日常生活的原则性、框架性引领与规范,积极改造自身的行为理念和行为方式。这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践行宪法规范、原则与精神。尊宪、崇宪、守宪、护宪,有赖于广大青少年脚踏实地的行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我国的宪法教育可以有哪些内涵?另外,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应如何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
赵谦:我国的宪法教育应该从面向法学专业学生的宪法专业教育和面向普通民众的国民宪法教育这两个方面来设计框架结构。所涉教育事项应围绕国家权力、公民基本权利这两类基础范畴,依循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基本精神的表现形式,凸显宪法文本与典型案例事例的引领作用,从而具体明晰其内涵。
针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进行的宪法教育,有必要本着实效导向下的因材施教理念,设计个性化、阶段性的教育方案。例如,小学阶段的宪法教育方式应更多地以宪法条文的诵读、识记为主,初中阶段的宪法教育方式应更多地以宪法条文的宣讲、认知为主,而高中阶段的宪法教育则应更多地以宪法条文与典型案例事例相结合进行分析、感悟为主。
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能否认同法治、信仰法治、践行法治,长远来看决定着一个国家法治化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使青少年成为具备法治知识、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赵谦:重点培养青少年成为具备法治知识、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培养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识记型认知。依据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并结合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就,促进广大青少年初步形成对我国法治体系的认知。
其二,培养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感受型认知。依据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结合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动态,特别是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成果,促进广大青少年形成对我国法治理论的进阶认知。
其三,培养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体验型认知。选取“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备案审查工作典型案例”等法治实践案例事例进行汇编,并结合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命题或特点,促进广大青少年形成对我国法治实践的高阶认知。

青少年法治教育: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青少年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作为才能保证我国宪法和法治教育高效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赵谦: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作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等大政方针,明晰为什么推进法治教育、为了谁推进法治教育。严格恪守法治教育的政治立场与思想底线,有意识地引领广大青少年切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原则、道路与主义的认知,直至达成最大限度的广泛共识。
其二,立足于对宪法、法律法规文本的实定法表达,明晰什么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教什么。法治教育的内容有必要以实定法表达为基础,凸显其阐释性与识记性要义。敦促广大青少年养成翻文本、读文本、学文本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宪法、法律法规文本的实定法表达,认识法律现象,分析法律问题,从而确立法治教育的文本主义理念。
其三,充分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法治教育活动现状,明晰法治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样态,因地而制宜、因教育对象而制宜、因教育活动而制宜。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围绕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与具体法治案例事例、现实法律问题紧密结合,通过体验式、参与式教育活动,强化法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切实提升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效。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对未来我国的青少年宪法教育发展有哪些期许?对青少年学习宪法有哪些建议?

赵谦:我对未来我国的青少年宪法教育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期许。其一,教育理念期许。应为党育人、为国修身,秉持党的法治教育方针,以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锚定青少年宪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其二,教育目标期许。应以全面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目标,培育青少年对宪法的忠实崇尚观、自觉遵守观与坚定捍卫观,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其三,教育方式期许。应将青少年宪法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与各个环节,强调教育方式从“单向宣讲—灌输型”向“双向互动—体悟型”转变,促进青少年将尊宪、学宪、守宪成为其自愿的行动与自觉的追求。

我对青少年学习宪法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必要推行知识进阶式学习。应立足于宪法规范、宪法原则与宪法制度,结合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特别是与各类宪法要素、宪法条文的关联程度,分门类、分等级地对其进行个性化施教。
其二,有必要强化观念统筹式学习。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凸显不同层面的理念表达、宪法原则架构等,在差异化学段、个性化学情中纲举目张、统筹递进,还要强化宪法观念培育融入宪法常识的识记过程。
其三,有必要尝试实践体悟式学习。应积极鼓励广大青少年通过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全过程人民民主渠道,积极参与宪法法治实践,尝试成为民主、法治事实的见证者、亲历者,巩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与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