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做“糖人”,这些糖尿病知识你要了解

2025-01-22赵婉红何林

家庭生活指南 2025年1期
关键词:高血糖胰岛素血糖

糖尿病的概念及分类

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下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当胰岛素功能失常时,血糖就会在体内积累,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因此又叫“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体内胰岛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由于胰岛素缺乏,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特别是在成年期发病较多,因此又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虽然可以分泌胰岛素,但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三)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发生在女性孕中期或孕晚期,通常在分娩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然而,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母亲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日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一)三多一少

多饮: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渗透性利尿,身体失水较多,患者常常感到口渴,需要大量饮水。

多尿:高血糖使肾脏无法完全吸收葡萄糖,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同时带走大量水分,尿量增多。

多食:虽然血糖水平升高,但胰岛素作用异常,细胞无法利用葡萄糖,因此机体会不断发出饥饿信号,导致食欲增加。

体重下降:尽管患者的食量增加,但体重可能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体内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反而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

(二)其他症状

疲劳无力:患者体内能量代谢异常,常常感到疲劳和乏力。

视力模糊: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眼底的微血管,导致视力问题,严重时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伤口愈合慢: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下降,伤口容易感染且愈合速度较慢。

皮肤瘙痒:高血糖会对皮肤产生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和瘙痒的症状。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2型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后代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环境因素

饮食不当: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长期摄入过多的精制糖和加工食品会引起体内血糖水平的波动,加重胰岛素抵抗。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部脂肪的过度积累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失控。

压力和精神紧张: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进而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健康。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②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导致下肢神经和血管受损,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甚至溃疡。如果溃疡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截肢。③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④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⑤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刺痛,甚至失去知觉,影响正常的行动能力。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①健康饮食。控制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核心。建议减少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饮食。②规律运动。定期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③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因此,保持健康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④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分泌功能。⑤减轻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会破坏血糖的稳定性。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①药物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需要通过每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定期调整治疗方案。②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几个关键点。①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进行调整。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②合理膳食。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避免血糖迅速升高。同时,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③坚持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游泳等。④预防低血糖。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拒绝做“糖人”,从掌握糖尿病知识开始。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糖尿病,在确诊糖尿病后科学地进行自我管理。

编辑:张宇

猜你喜欢

高血糖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