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思考
2025-01-20杨程郝改瑞
摘"要:为了研究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该文探讨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能力、修订教学目标、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和重构评价机制等方面具体实施的内容。从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可知,此次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报国情怀,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测量;实践能力;教学探索;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S1-0193-04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combin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professionalcourses,thispapertakesthecourseofEngineeringSurveyasanexampletoexploretherefor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Inthispaper,wediscuss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ofthecontentsfromtheaspectsofimprovingtheprofessionalteachers'self-ability,revisingtheteachingobjectives,introducing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tentandrebuildingtheevaluationmechanism.Accordingtostudents'feedback,theimplementation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reformhasimprovedstudents'understandingofthiscourse,improvedstudents'abilitytosolveproblemsindependentlyandpracticalability,andcultivatedstudents'craftsmanspirit,patriotismandpatrioticfeelings,implemented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people.Thisstudyalsoprovidedpracticalexperienceforothercours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
Keywords: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EngineeringSurvey;practicalability;teachingexploration;professionalquality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检验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2]。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就是新时代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启动的重大教育工程[3]。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塑造价值观的教育[4],“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统一”[3],这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是在育人理念、方法及途径等方面的全新改革[5]。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6],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等。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大力支持教师们积极探索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工程测量是大土木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个重要的育人载体。工程测量贯穿于工程的前期论证、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精神。同时,也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较强的保密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当前已有很多老师积极开始了工程测量的思政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比如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依托,研究与思政理论融合的方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具体的课程设计[7-14],提出了分析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方法[15]。
然而,尽管现有的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范式,不同学校的学情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思政教改中仍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本文是基于土木工程学院(简称“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经验开展工程测量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总结了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不足。
一"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实践现状
北方民族大学是一所部属院校,目前只有土木工程学院开设了工程测量课程。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即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2个行政班,共计900余名本科生。学校和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然而,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自学意识和能力不强。
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其中理论课2学分32学时,实验课0.5学分24学时,实习1.5学分。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其中线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实践练习的方式,利用超星平台建设了该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然后在线上布置作业,开展课程重难点的讨论、章节测试和期中测试等工作。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前,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对专业课程引入思政元素的态度,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上一届学生和即将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工程测量的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这符合高校的教书育人任务。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发挥的作用,学生们普遍认为应该包含几个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并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这一结果表明,学生们非常支持教师对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而且对专业课思政教改的开展方式、育人效果有着较高的期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已4年有余,但是在推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方面仍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为割裂,这一问题在工科专业尤为突出。工科的专业教育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利用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育人功能,导致课堂上的正面引导成为学生不喜欢的“说教”,无法激发学生产生内生动力投入学习,更无法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报国和科学奉献的志向。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改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较弱
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大力宣传和鼓励下,尽管一部分老师已经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但是大多数专业老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仍不熟悉,还没有认识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中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
然而,工科中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限,且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这是制约老师们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我院工程测量课程由4位老师讲授,由于存在思政理论能力不足,导致存在不熟悉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有效地、顺畅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到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对工程测量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
2"工程测量课程的内容陈旧
由于工程测量课程教材更新较慢,很多教师又缺乏工程经验,导致教学内容陈旧,甚至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结合工程应用挖掘合适的思政元素。比如,工程测量实验室只有传统的水准仪、全站仪及少量的GPS设备,没有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设备,只能开展仪器的认识和使用、三大基本测量、视距测量等传统实践教学。而且部分实践内容设计简单,导致实践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学生能力锻炼不足、思考不足,对学生的自主设计、分析、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培养不够。
3"学生的差异较大
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西部地区,学生的知识基础比中部或南方学生差。进入大学后,首先,学生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出现差异,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较大;其次,由于学生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到工程施工一线工作,导致学生对在本专业就业或未来的职业发展逐渐失去兴趣;再次,在专业课理论部分的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没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义,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吃苦,在实践中仅愿意完成诸如立尺之类的简单工作。
4"课程评价系统与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
现有的课程评价系统不完善,也是制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校开展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中,更加重视教与学结合,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因此,该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前,工程测量课程的评价中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的观测指标及所占分值比例见表1,此外,学生出勤不加分,但若没有正当理由缺勤将扣分。
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期末考试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卷面仍不及格,这说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课中,学生对实验内容中理论知识的应用不熟悉,表明学生的学习不灵活,缺乏思考;分组实践中(每组4~5人),每组基本上只有1~2名同学能够熟练使用仪器并做相关计算,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较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较粗心,导致实测数据超限或计算结果错误。针对以上教学中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问题,现有的评价体系没有可量化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而且没有体现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实验或实习成绩差异不大,最终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5"企业协同育人效能不足
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协同育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校企协同育人,实现育人环境多元化、构建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和平台。而且,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教改,能够加强实践教学、联系工程实际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目前,我院与相关企业开展了合作,并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践基地,合作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实习,邀请企业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请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来校,给学生开展行业发展现状的讲座等。还没有与相关企业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不能生硬地讲授政策内容或抽象地讲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是要依托专业课程知识点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既要做到“盐溶于汤”,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进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契合。基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课程思政首先应该是教师的“思政”,即教师必须建立“课程思政”的意识。而“课程思政”蕴含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任务,教师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政治素养,遵循思政工作的规律、把握育人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以我院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几位老师为例,目前已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讨论和思考,认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申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项目。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计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并通过学习专业发展史、行业规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工程测量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切实做到先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再通过实践探索课程思政改革,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修订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思维,首先需要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论和仪器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术过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以及爱党爱国、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主动践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三)"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在教学中,我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即首先通过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认同教师的价值引领,树立正确的三观。然后通过情境设计,实现学生在情感层面上的内化。最终可通过实践课程设计,实现学生在行为层面的转变。
在思政元素的发掘中,我们基于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分析本专业的职业素养需求,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知识中的部分案例见表2。
为了配合课程教学需要,我们在超星平台建设了工程测量的线上自学资源,这些资源既包含专业知识中的重难点,也包含课程思政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针对自己的需求,重复学习相关内容。
(四)"重构评价机制
为了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我们在现有的课程评价系统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任课教师评价环节,调整了学生评价内容,在实践课程中设置了仪器操作的考核。具体内容为:任课教师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包含课程思政的更新、融入,教学内容的调整、修订,以及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的修订、完善等;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匿名撰写体会的方式,针对学习体验、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在实验课和测量实习结束前对学生集中考核,设置如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全站仪的安置、水平角的测量等考核内容,由学生自己抽题、现场操作。
三"结束语
工程测量是大土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性非常强,而且相关行业大多数工作都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工程测量技能。此外,高等教育中育人需求越来越突出,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需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已成为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在工程测量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从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能力、修订教学目标、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和重构评价机制等方面具体实施。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可分析出:①学生熟悉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所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应用有了较清晰的认识;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③学生们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爱国、报国情怀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④学生们普遍认可并支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并对思政内容和融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思政内容融入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是可行且有必要的,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各教学环节的持续优化。
然而,在开展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如何挖掘更多、更合适的思政元素,特别是实践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和方法;设计思政教学改革在过程性评价的观测指标,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总之,以上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为高校的专业课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在高校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477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06-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王淑荣,董翠翠.“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29-137.
[4]刘国龙,孙上敬.“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蕴与教学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46-49.
[5]高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2-128.
[6]赵继伟.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与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3):175-180.
[7]刘赛艳,秦菊芳,解阳阳.实践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32):108-111.
[8]王红丽.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21(12):61-62.
[9]刘任峰,王天成,白石.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建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42-44.
[10]蔡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377-378.
[11]柳新强.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施工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1):41-42,45.
[12]刘辉,苏丽娟,李娟,等.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4):85-89.
[13]纪凯.课程思政在教学能力大赛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高程放样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6):113-115.
[14]方明伟,李洋.《土木工程测量》课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3):129-133.
[15]张定邦,杜海民,陈合龙,等.基于严重指数法的“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2,38(1):62-65.